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2020-03-02 07:40: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尽管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偶然,但却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少年班创建伊始,中国科大就致力于探索培养这些特殊大学生的方式,最初几届少年班学生的优异表现,坚定了中国科大继续办好少年班的决心。

中文名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简 称

中科少年班 创办时间

1978年3月 类 别

公立大学 所属地区

中国合肥 办学历史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大创建了少年班,其目的是为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推动中国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又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优秀学生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已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受到国家领导和国内外教育家、科学家的充分支持和肯定。

至2008年,科大少年班已经走过了30年。30年来,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前16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 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硕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约20%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有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许多人已成为国际著名科学家;有超过70%的少年班毕业生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约 35%。

教学模式

中国科大自少年班创立以来,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倾力保证少年班教学和管理的开展,多年的经验积累,凝练成了“探索在现行高考制度之下的选拔人才新途径,探索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更多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宗旨和充分挖掘少年班学生的各种潜力、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成长为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等领域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少年班长期以来坚持从“破格选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出发,实行将本科低年级基础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科学素养的高精尖人才,探索我国高等教育优秀人才培养的新规律。同时,结合大学生研究计划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建立“少年班管理委员会”负责少年班学生在校4年的学习生活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这种管理模式随着培养模式的逐渐成熟而不断完善。从最初少年班学生集中学习一年之后选择专业转入各院系继续学习,转变到学生集中完成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阶段转入相关院系学习,直到管委会负责学生在校4年的全部管理。少年班管委会现有工作人员11人,全体成员本着“全员育人”的精神,以各种途径参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特色鲜明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历史沿革

1974年5月,物理学家李政道曾提出过办少年班的设想。当年,李政道回国访问,看到“文化大革命”给祖国带来全面危机、人才培养几乎完全停止的局面后,通过周总理向毛主席建议:“可参照招收和培训芭蕾舞演员的办法,从全国选拔很少数,约十三四岁左右的、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到大学去培训”,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主席同意了他的建议,但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并没有马上实现 。

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江西赣州13岁的天才少年宁铂。11月3日,这封得到方毅亲笔批示的信,直接促成几个月后,中国科大少年班的诞生。

1978年3月,中国科大创建了少年班。并于3月8日,举行了第一期少年班开学典礼。少年班创办的消息甫一传出,引发海内外的广泛瞩目。对于刚刚经历十年浩劫,曾一度被“读书无用论”所误导,急于找回失去的时间的国人来说,以“神童”宁铂为代表的少年班的出现,无疑是那个年代上演的最振奋人心的“青春励志大片”。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指出“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这次大会讲的打破常规,可以说是中国科大少年班的最直接写照。

1983年12月28日,邓小平说:“科大少年班可以搞。”并作出了批示,要求有关领导落实。

1984年5月28日,中国科大作出了“关于办好少年班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几项规定”。同年9月5日,少年班正式开办计算机软件专业,有23名学生就读。

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

1986年基本形成高考初试、复试录取的模式。 1994年开始全面实行早期科研实践、大学生研究计划。 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4~6年弹性学制和个性化学习计划。 2008年,少年班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办学,“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在中科大少年班30年庆典大会上正式揭牌。此举意味着中科大“超常少年”教育模式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中科大少年班必将在培养“超常少年”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不同声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毁誉皆有。仅以全国九届、十届政协委员,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际导航与运动控制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导蔡自兴为代表。

蔡自兴曾在1999年、2000年、2002年、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一口气提交了四篇关于超前教育的提案和大会发言,认为应该废止少年班,但不反对少年上大学。他觉得少年班不利于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蔡自兴也承认少年班的出现有积极的一面。在“*”刚刚结束时,大学办了少年班,招收那些高分的少年神童上大学,它与恢复高考等举措一起,对于拨乱反正,消除“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对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少年班轶事

1979年,28岁的朱源刚到少年班当班主任时,为了验证少年班孩子是否真的聪明,做过一次教学试验。

79级少年班有个数学学习兴趣小组,成员大都是数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有一天朱源问他们有没有学过复变函数,学生有的学了四分之一,有的学了三分之一,最多的自学了一半多一点,而复变函数是他们一年以后的课程。

当天晚上,有个孩子跑到朱源家,问:“朱老师,你问我们这个干什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超前学习的进度。”“不对,你别有用心。”听罢,朱源笑了,原来他考虑的是,如果这些孩子能自学完课程,可以试着参加两周后78级本科生复变函数的期末考试,如能拿到85分的话,就可以让他们免修这门课程。

看到孩子们真的想试一试,朱源便跑去找教务处办理考试手续。半个月后,5个少年班考生,有2人拿了100分,1人98分,1人87分,最少的得了64分。在78级本科生中,考100分的有十几个,不及格的也有十几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学生会章程

《少年班》观后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大少年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do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