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讲座总结

2020-03-03 16:02: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

专 业:飞行器适航技术班 级:学 号:姓 名:陈昌浩日 期:小结

01071401 2014300465 月20日

1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大三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充分学习了基础学科知识以后,终于在大三能接触到专业相关的课程。

在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我对航空专业的发展方面和前景以及研究方向各方面其实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学科前沿讲座给了我机会让我了解到更多本学科的一些先进技术,让我对航空系统中电子系统的领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燃起了斗志,为航空事业的前沿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短短的四周课时时间里,学校为我们先后安排了四位赫赫有名的教授,有姜洪开教授,宋东教授,张安教授和马存宝教授。由于时间限制和我们有限的知识水平,老师们都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大概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以及和我们飞行器适航专业的联系。在每次短短的两小节课中我都被他们研究的这些东西深深吸引着。也许理论上逻辑上的很专业的知识,我们没有学到多少,但老师们利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使我们真正了解到与工程实际应用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虽然好多东西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能弄懂,但却让我看到我们航空专业的前景——只要努力学好知识,总有用武之地的。通过这些课程,我收获颇多。

上课期间,老师们为我们讲述了火控系统、航空电子系统、飞机通信导航与雷达系统、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与深度学习这四方面的内容,在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些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一堂课张安老师为我们讲了火控系统,张安老师是航空学院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的教授,张老师对火控系统的了解相当深入,从火控系统的发展历史给我们讲起,武器火控系统是控制武器自动或半自动地实施瞄准与发射的装备的总称。武器火力控制系统的简称。现代火炮、坦克炮、战术火箭和导弹 、机载武器(航炮 、炸弹和导弹)、舰载武器(舰炮、鱼雷、导弹和深水炸弹)等大多配有火控系统。非制导武器配备火控系统,可提高瞄准与发射的快速性与准确性,增强对恶劣战场环境的适应性,以充分地发挥武器的毁伤能力。制导武器配备火控系统,由于发射前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瞄准,可改善其制导系统的工作条件,提高导弹对机动目标的反应能力,减少制导系统的失误率。

张老师告诉我们,战斗机的火控系统主要指的是:机载雷达、探测器、显示器和火控计算机等。为完成作战任务,火控系统必须能对机上所携带的各种机载武器或其他外挂物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实现对敌空中、地面、水上和水下各种运动的或静止的、可视的或不可视的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瞄准与实施各种攻击方式的武器发射、制导、战果记录等整个作战行动过程的控制和监控。可以说,火控系统直接关系到战斗的成败!

经过第一次课的熏陶,我对学科前沿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抱着期待的心,迎来了宋东老师带来的航空电子系统的讲解。宋东老师是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硕导,学科专业是通信与信息系统、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研究方向包含航空电子技术以及飞行器适航性等,可以说是恰好和我在学的专业达成一致。

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航空电子系统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以及各个阶段的优劣性,航空电子系统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至今已经历了四代,每一代系统结构的不断演变,都进一步推动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成为划时代的主要依据。基本上经历了分立、联合、综合到高度综合这四个阶段。

第一代航空电子系统为分立式结构,不存在中心计算机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并且缺少灵活性,难以实现大量的信息交换;第二代称为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其子系统相对独立,降低了研制经费且便于维护、更改和功能扩充;第三代称为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其系统结构层次化,功能标准模块标准化,数据总线高速化,兼有成本低和维护方便的优点;第四代称为先进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采用了综合核心处理机(ICP)技术,具有更大的综合范围和更高的综合程度,实现了综合传感器系统、综合飞行器管理系统,外挂系统。未来的航空电子系统会进一步朝着综合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次课时马存宝老师带来的飞机通信导航与雷达系统的讲解,马存宝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博士生导师,马老师的讲课方式幽默生动,从自己讲师的一次经历讲起,生动的告诉我们,每一堂课都可能是改变人一生的课程,它可能会影响你今后的从事方向和人生轨迹。和之前一样,老师也为我们讲解了机通信导航与雷达系统的发展历程。航电系统在现代航空和航天工程电子系统中是重要的系统之一,它按功能分为通信、导航、雷达、目标识别、遥测、遥控、遥感、火控、制导、电子对抗等系统。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则是提高各种电子系统性能的基础。

马老师以马航失联为例,为我们讲解了通信系统的构成和作用,它实现了飞机与地面的互联,飞机与飞机的相互通信,机组成员的通话,机舱内的广播试听等娱乐,系统一般包括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和相应的地面电子系统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电磁波传输信号合成为一个系统,实现通讯。发电报的设备实时自动的吧航班运行的数据,包括经纬度、飞行高度以及速度等数据持续不断的发回航空公司。监控终端设备在飞机起飞后实时接收飞机发出的信息,机载应答设备通过对讲机一样的东西,使得飞行员和地面空管人员建立实时联系。此外飞机通信系统不仅能用于飞机上,还能用于卫星定位等关键地方。飞机上载有的黑匣子能储存飞机的各方面信息,便于对飞机的搜救和事故的分析。可以说这一套系统不仅在民用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军事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堂课由姜洪开老师为我们讲解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与深度学习,姜洪开老师是西工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飞行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过硬的专业知识使得这节课内容十分充实。

姜老师直击重点为我们介绍起了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与深度学习的知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最早就起源于航空航天领域,最初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结构的在和监测。随着结构设计的日益大型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结构健康监测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不再是单纯的在和监测,而是向结构损伤监测、损伤定位、结构寿命预测等方面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是一门综合技术,涉及到结构动力学、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设计优化等多个学科。、

深度学习起源于对人脑视觉神经网络的研究。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脑的视觉神经系统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是一个不断抽象、不断迭代的过程。深度学习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通过对每一个层次的研究使问题简单化,适合于对复杂函数的表达。如表示函数log(cos(exp(sin3(x)))),普通的浅层学习只能通过原本的表达式表示这个函数,复杂而且容易出现不可更改的错误。而深度学习可以将上述函数分为sin(x),x3,exp(x),cos(x),log(x)五层,每一层只表示出该层的关键信息,大大减少了每一层的计算量,并且如果其中一层出现错误,它之后的层次可以对该层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iii]。深度学习这一特点极其适合于运用到计算复杂的航空航天领域的数据分析之中,它的一定程度的纠错能力也符合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精确度、低错误率的要求。并且,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甚至创业公司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航天器发射、飞行、返回实验,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根据航空航天领域、深度学习及迁移学习的相关知识,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可能应用有如下几条:航空器航天器各类部件的故障判断;对航空器航天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新研发航空器航天器进行预判、模拟。尽管目前深度学习及迁移学习要实际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还十分困难,但是随着计算机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深度学习及迁移学习在将来必将为航空航天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短短的四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四周时间里不仅让我见识到了老师如此优秀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给迷茫的自己指明了新的方向,这些课程并不像基础课程那样听起来很困难需要自己去理解记忆公式,但是却给了我更大的启发和思考的空间,使我更加不忘初心,继续脚踏实地打好自己的基础,努力专研专业知识,为今后参与这些优秀先进的研究充分的准备自己,为中国的航空先进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

材料学科前沿讲座总结

学科前沿讲座总结体会

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

学科前沿讲座 心得

通信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心得

学科前沿讲座心得

控制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总结.doc》
学科前沿讲座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