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安考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2020-03-04 00:41: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爆炸、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所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运输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构缠压住等。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干燥车、气锤、车床、辊筒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灌肠机、破碎机、推焦机、榨油机、硫化机、卸车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制毡撒料机、滚筒筛等。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包括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机械伤害,但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触电等事故。

起重伤害事故形式

1)重物坠落

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坠落时,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上吨重的吊载意外坠落,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破坏、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起重机失稳倾翻

起重机失稳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载荷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

3)挤压

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

4)高处跌落

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

5)触电

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

6)其他伤害

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或棵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手工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

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

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比如,居民火灾蔓延到企业。此类事故居于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

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

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

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适用于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带、溶洞或与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

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的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

15.火药爆炸,指**与**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于**与**生产在配料、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由于振动、明火、摩擦、静电作用,或因**的热分解作为,贮藏时间过长或因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以及熔炼金届时,废料处理不净,残存**或**引起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干0.7表大气压(0.07兆帕)、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以下简称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

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作,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如:

1)可燃性气体如煤气、乙炔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

2)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气引起的爆炸;

3)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

4)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气与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源爆炸的事故。

炉膛爆炸,钢水包、亚麻粉尘的爆炸,都属于上述爆炸方面的,亦均属于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牛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干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即给出一个案例并就案例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出开放式的分析。这种考法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虽然不会得不到分,但要得高分也较困难。要能很好地解答这种题,考生既要认真阅读案例,又要有清晰的分析思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同时案例分析一定要熟练掌握技术、法规、管理三门课的重点内容,并能够综合运用。关于分析题的解答技巧,需要补充的还有以下几点:

™1.严格掌控答题时间。前面两道选择题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内,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后面笔答题时间太少。 ™2.先看问题再看案例。因为分析题的问题一般比较短,考生可以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关键词划线,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3.要认真审题。问题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地看,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4.不要急于动笔。看完题目后,考生不要马上动笔,想到什么写什么,而应先花几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框架建立起来后再动笔回答。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且不容易遗漏要点。 ™5.不求深,但求全。案例分析涉及到问答题,评分是按照采分点规则,每一点有固定分数,在回答时答出一点即可得到相应分数。所以案例分析核心的部分是不追求深而追求全。

™6.找根源,抓本质。案例分析题往往会问“怎么办”、“应采取什么对策”,对这种问题,考生不可一上来就摆措施、列办法,而应首先分析事故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再针对分析结果设计对策。分析的过程

是这样,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可按同样的思路设计自己的答题框架。

™7.语言简练,突出重点。对分析题,首先要象简述题那样做到要点完整;而跟简述题不同的是,对每一“点”,考生都要稍展开一些论述,阐述该“点”包含的内容。但应避免经验之谈,对不同的“点”又不可平均用力,重要之“点”,应详细论述;一般之“点”,讲清即可。论述过程中应遵循“从重点到一般”的顺序,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8.行文流畅,结构清楚。写文章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是一种好习惯,这既能给评阅教师一个好心情,也有利于保持自己思路的清晰。考生回答分析题切忌从头到尾一大段,结构混乱,乱涂乱画。

™下面的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写出

一份漂亮的答卷:

(1)分段合理,在此前提下,段落宁多勿少; (2)用不同层次的数字,如

一、

1、(1)、①表示结构层次; (3)每一要点最好先用一两句话、一两个词概括,然后再简单论述几句。

事故案例分析报告的一般格式

一、事故经过(概述)

二、事故性质认定和原因分析

1.性质认定2.直接原因3.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与处理

1.直接责任2.主要责任(重要责任、间接责任)3.领导责任

四、事故教训

五、预防措施与对策

1.技术措施与对策2.组织管理措施与对策事故案例中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为

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在《企业职工

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有规定注:答题时最好引用文中原句

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一

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事故责任分析(3类)

™直接责任者——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主要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3)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领导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事故的;

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末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

3)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5)新、改、扩工程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事故的。

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指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即使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指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责任追究

™责任分为三类™行政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刑法》相关规定和罪名™民事责任:违约民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安全生产领域: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

事故教训

™找出事故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原因后所得出结果即为教训™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事故教训、对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方面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责任制、操作规程)

(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6)是否按规定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7)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是否到位。

(8)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安全投入不足。

(9)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10)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11)是否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组织保障:机构、人员配备

(13)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是否执行

(14)是否执行了安全标准化

™《案例分析》题型预测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与控制方面的问题

(1)按事故类别(GB6441),指出某类作业场所/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按导致事故的原因(GB/T13861),指出某类作业场所

/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针对现场某事故/某一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防范的安全对策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4)指出某装置/设备运行/生产过程/作业活动中的常见事故类型;

(5)分析某作业场所/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6)防止职业中毒/粉尘/噪声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7)分析某装置/设备运行中某类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止该类事故发生。

这一方面的问题极有可能涉及以下专业/行业领域:

★机械加工——金属切削机械、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特种设备——起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

★危险化学品——油库、有毒有害物质、常见的危险物质★防火、防爆——建筑物(构筑物)防火、厂房防爆,以及火灾爆炸基本知识;★电气安全技术。

(二)应急预案方面的问题

™指出某应急预案的制定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指出某应急演习计划中存在的不正确做法; ™指出某应急预案的缺陷及应补充的内容; ™指出某应急预案响应、恢复的步骤和内容™指出某单位在应急演习/演练过程的不足、错误、不恰当之处等。这种题主要考查大家对应急预案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方面的问题

™确定事故的类别、起因物、致害物、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调查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应搜集的情况和材料; ™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确定事故的性质:责任事故™事故责任者分析: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事故教训、对策措施分析™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的计算;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事故调查的程序/如何进行事故调查; ™写个简单的事故调查报告

纯知识型方面的问题

一般这种题与给出的现场或场景没有直接关联的关系,题目给出的资料/信息,答题一般也用不上,属于纯知识型问题。如:

(1)简述火灾爆炸的发生条件/三要素;

(2)影响可燃性混合气爆炸极限的因素;

(3)简述制定预防可燃性混合气发生火灾爆炸措施的原则并按每项原则举出三个实例;

(4)简述某装置/设备运行/生产过程/作业活动中应有的安全附件/安全设备/应急装备;

(5)简述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安全要求;

(6)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7)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要求;

(8)危化品储存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9)主要负责人的法定安全职责;

(10)用人单位应采取哪些职业病防治措施。这种问题,大多从以下三个方面出: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技术通用基本知识。

★可能出简答题的重要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

《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9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三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四个煤矿(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五个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五个常见( 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

坠落)一个中毒和窒息一个其他伤害

2、事故性质分析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3、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人、物、环)2)间接原因(技术、教育、管理、人的身体、精神) 3)主要原因

(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可能是直接原因,也可能是间接原因)

4、事故责任分析

1)直接责任者(一般来讲“三违”者,都属于直接责任者)

2)领导责任者(一般来讲违反《安全生产法》第17条的内容者属于领导责任者)

3)主要责任者(一般来讲,谁离事故越近,谁就是主要责任者)

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往往还会用到以下描述责任者的词语(因为以上分类并不能概括所有责任者):

重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可将这几个词语用在以上三类责任者的前面,例如:重要领导责任。

5、事故教训分析

从3E的角度分析。即: 1)安全工程技术2)安全教育3)安全法治(或安全管理)

事故教训、对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责任制、操作规程)

(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安全投入不足。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9)是否落实了有关 “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1)组织保障:机构、人员配备

(12)安全检查是否执行

注安事故案例分析笔记及答题技巧(推荐)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注安案例分析3333

注安师考试案例分析题

注安《案例分析》真题

注安案件分析

案例分析、谈话谈心答题技巧

注安模拟题案例2

注安案例分析所涉及知识点总结

消防安全案例答题技巧

《注安考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doc》
注安考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