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的孩子不再孤单

2020-03-03 03:32: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留守的孩子不再孤单

海安县曲塘镇白塘小学

周华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在城市打工被外出父母留在家乡的未成年儿童和少年。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海安县曲塘镇北边,与南莫镇临界,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校共有学生203人,其中 “留守儿童” 有 40 人,占全校儿童20%,且呈上升之势。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健康发展。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

1 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直接原因:农民家庭经济水平不高以及我国对农民外出打工的政策导向。

由于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主要因素。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在家的收入很低,想出去打工挣钱提高家庭的收入从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但绝大部分打工父母无法将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带入城市上学,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这些都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2、思想原因:许多农村家庭认为读许多书没有用,只要认识字照样能挣钱,这种观念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的思想因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的留守儿童家长在外出打工后意识到文化的重要,对子女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他们认为没有文化照样可以挣钱。因此,在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与收益的比较中,他们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低。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助长了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进而使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学习不求上进。

(二)家庭因素

1、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问题。

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我们发现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

3 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监护人不能很好地监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

从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看,留守儿童家庭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同时,本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希望母亲能留在身边,说明留守儿童对母亲更依恋,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但男性外出也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生活上的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总之,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根本无监护人,学校、家庭缺乏沟通,不少留守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在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留守儿童,其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部分出现了迟到、逃学、违纪等不良现象。加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

4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一系列问题。

三.具体措施

学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是承载梦想的摇篮,是撒播爱心的殿堂。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持久的“成长空间”,在父母监护缺位的情况下,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影响深远。我校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主要采用正面教育、侧面诱导的方式。

1.学校积极响应政府“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的号召,建立并健全“家长学校”机制。家长学校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拉近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距离。

2.充分整合班主任资源。我校善于把富裕的闲置师资力量有机整合,给予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等方面一些特别的帮助和支持,让班主任临时充当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并且对班主任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法律和法规知识。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管理。以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结合家访,侧重留守儿童的关爱,开展 “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我是国家小主人”等活动。正面教育晓之以理,动

5 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他们领会到学校、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促进他们愉快生活,安定学习。

3.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在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上,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老师的建议以及家教知识宣传等等。

4. 学校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班主任接触的机会,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班主任更多的关心与帮助。班主任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共同的期待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给了我们共同的渴望。“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已经出现,但我们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孩子”。我们坚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关爱下,这些留守的孩子不会再感到孤单!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让留守的心灵不再孤单

让留守儿童和单亲子女不再孤单

将关爱从心开始让留守不再孤单

从此我不再孤单

让孩子不再害怕作文

让孩子作文不再难

一对一帮助计划项目计划书:关爱留守儿童 让你不再孤单

一对一帮助计划项目计划书:关爱留守儿童让你不再孤单

一对一帮助计划项目计划书:关爱留守儿童让你不再孤单

《让留守的孩子不再孤单.doc》
让留守的孩子不再孤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