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

2020-03-04 01:37: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之我见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当务之急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全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厌恶历史学科的状态。

笔者将结合五年来对初中历史教改的实践,以人教版历史教材为例浅谈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即做成课件)展现出来。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示历史,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记忆,激活学生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能突破教学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中的关键。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老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

如讲“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剪辑电影《西安事变》的几个片断: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宋美龄、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进而提问学生: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不能杀?当时有哪几种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

安事变为何能得到和平解决?学生联系几个片断,经过思考,就弄清了国内外各派力量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再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是学生容易混淆弄错的难点。通过播放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动画课件,分别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并把路经的重点醒目地显示出来。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清楚准确地复述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五种智力因素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节,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寿典,大肆铺张;北洋海军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实力不弱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会全军覆灭呢?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影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抓住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将学生带入某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或在某一切合点上来展示历史与现实的融通,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期待,投入积极的思维,进而碰撞出火花,感悟历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技能,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索。

(一)、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在讲授《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问题: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各自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两国为挽救危机各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学生通过对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就会发现中日在19世纪下半期都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中国之所以未能象日本那样摆脱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时,教师可提出:“假如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讲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提问:“假如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还会爆发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论证,使学生明白一战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扩充军备的结果。五四运动则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的推动等诸因素合力作用下的必然之举,进而使学生弄清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如:在讲秦末农民起义时,学生已经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以及楚汉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假如你是刘邦,并亲眼目睹了秦末农民起义,你打下天下后,你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问题一出,课堂顿时热闹非凡,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谈自己的治国宏图。有的学生主张爱惜百姓,有的学生还提出反腐倡廉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认识历史,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能够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思考中不断擦出火花。

三、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课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当前在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减缓背景下,实力较弱的小国家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这好比是当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闭的就是小型企业一样,越南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震”。看后,学生兴致勃勃,即刻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四、开设活动创设参与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历史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讨论、辩论、知识抢答、模拟角色都是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如讲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对于“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一目的理解是个难点,笔者做了如下情境创设:战争结束快十年了,JACK(英国人)全家,每天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有一天回家后他眉飞色舞的对妻子说:“公司发行股票了,我买了股票,以后我也是老板了„„他不停的对妻子说他的股票,并说服家人一起买股票„„如果你是JACK,你认为自己真的成了老板了吗?这个故事说明企业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作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的历史,探索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当时的国情和救国方案进行探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他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究。

从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的现象可见,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

生在扮演历史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史实、设计方案、评价历史事件等活动,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在《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巩固知识,笔者曾设置过知识抢答,模仿中央二套李咏主持的幸运52节目,将学生按排分组,问题的设置配合分数的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集体荣誉感也得到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中,曾经设置了一场十分钟的小型辩论赛:全球化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不仅气氛活跃,而且知识记忆简单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提高了许多。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法也是经常采用的历史活动。讨论前教师应当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发起兴趣的历史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竟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当出现争执时,不要轻意否定任何一方,并鼓励求异思维,让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

面对历史,学生如果没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就很难形成牢固的历史知识,更谈不上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借助一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创设一系列可以参与的历史情境,这既可以使学生感知历史的真实、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协作的精神。

五、及时反馈创设成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

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重大转变,评价的核心以能否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突出强调评价“以人为本”的精神,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更要考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之中,并把此当作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为历史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创设成功的情境提供了众多机会。

如讲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座城市。很

多同学曾经去过某座城市,所以很快便指出来。可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固定的图片上,因此我临时想到,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同学家住温州,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赢得学生的热烈赞誉。事实上这个学生平时对历史并不感兴趣,此次介绍后,他每一节课都表现得十分活跃,历史成绩也大幅度提高。由于受到他的感染和对成功情境的体验,许多同学争抢着介绍城市变化,加入到积极探究历史学科的行列中。

新课改要求不能单纯依靠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帮助学生创建成功的情境、建立自信,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历史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了枯燥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这就要我们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践、去创新,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整理)

八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doc》
历史教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