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解读

2020-03-02 11:40: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解读

江夏区实验小学 朱媞飞

内容简介

《分数的基本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的一个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内容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必要基础;正是因为这个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解读:

一、教材分析

(一)、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参照苏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知识的横向联系,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着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得出与运用,安排了两道例题。苏教版教材是通过例

1、例2两个例题慨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人教版教材则是通过例1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例2运用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两者在编排上只有略微的不同,但是两者都是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等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相等的算理,然后通过类比,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两种版本的教材都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要求。

(二)、我们对教材进行了知识的纵向联系:教材以螺旋递增式编排了这部分内容,共经历了4个阶段:

(1)十进制分数的认识阶段。

在四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十进制分数的含义,教材着重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表现形式”入手,让学生知道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为本单元学生分数小数的互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2)商不变的规律认识阶段。

四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学习,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去发现规律,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全面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分数的再认识阶段。 五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单元,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将得到极大的扩充,主要表现在:对于“整体”的扩充,既可以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又可以把多个物体看做整体;认识分数单位,体会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积累;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本身即是除法计算的结果,又是一个除法运算的过程。如3÷4=(….) (4)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阶段。

在本单元中安排了约分和通分,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都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通过凸显约分通分方法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算理,靠理解掌握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该学习内容已有的基础和经验。*在四年级学生已经理解十进制分数的含义;同时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有了较深的理解;*在分数意义的教学中,学生能理解并会把一个或若干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一份或几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探索----发现----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性质具有抽象性难以理解。*学习中由具体到抽象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便成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教学中应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通过揭示概念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厘清概念的本质属性。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建议

本节课我想结合数的概念教学的应该具有有效性来谈谈这节课中我们的思考。

(一)、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以前的大纲教材在引入时有针对性的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后通过类比来实现知识点的迁移和增长,这样的设计安排学生能较好的体会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数学概念有较强的系统性;但这种教学方式仅仅关注了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对知识是“知其然而而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教材则更强调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经过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来获得亲身探究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之后再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我们应设计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内容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是情境成为知识与经验之桥。对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一环节可以设计两个活动:

(1)通过故事中创设的情境来感悟分数相等的事实

新课标提倡要关注创设情境,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所以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问题场”,学生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发出来,在不断的探索和交流中得以渐渐凸显。我们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猴子分西瓜或喜羊羊分饼的故事来创设一个问题请境,学生会在有趣的故事情景中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中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他们会用分数的意义发现:不管是2小块、4小块、8小块都是一块饼的二分之一,也就是( )=()=(),为什么()=()=( )进而让学生产生进行验证的需要。

(2)通过操作进一步验证感悟分数形变值不变的特点。学生利用平面图形来验证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 ,然后观察比较,涂色的部分是同样的大的。为后面找与( )行动的分数做了铺垫。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过程中初步感悟到分数形变值不变的规律。

(二)、分数基本性质归纳和总结应突破“关键词”

(1)、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有效沟通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叙述性质内容时常常把“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等关键词丢掉,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没有真正理解,对为什么要“0除外”也不清楚。因此在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沟通,进步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具有非常的重要作用。 (2)、完善“相同数”的理解

教材中注重了相同数都是乘或者除以的是整数。而对(

)=(

)、(

)=(

)都做了回避,为了补充这种认识,在认识规律后的判断思辨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

),学生在争论交流中最后深化认识: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除了是非零整数,还可以是我们学过的小数、分数。

(三)、仅凭一组数据就归纳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可行吗?

基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要求,我们的教学素材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还建议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教材中只用了一组( )=( )=( )的数据就概括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虽然小学阶段在总结规律时,很多时候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法,但是我们认为仅凭( )=( )=( )一组数据来发现这个规律太少了。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分数不同但大小相等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这个规律。让学生找与(

)相等的分数深入研究之后进而提出仅仅只有与(

)相等的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才会有这样的规律吗?在分数王国中还有这样分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吗?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时要思考的。我们可以出示一些与( )、( )相等的分数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分数值相等的分数再去观察验证规律,这样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就顺理成章了。

(四)、练习的应做到有效

练习的设计虽然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但为了有效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节课设计了:

(1) 探究结束后的分辨练习。比如在探究规律结束后,教师可以出示判断题,让学生加强对性质中“同时乘或除以”“相同数”“零除外”等关键词的理解

(2) 新课中可以进行尝试练习。如写出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使性质达到巩固运用

(3) 思维拓展活动。最后解决喜羊羊分饼的问题,较好的让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分数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基本性质练习题

分数基本性质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解读.doc》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解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