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再就业“三忌”

2020-03-02 07:18: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下岗职工再就业“三忌”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初战告捷,“下岗分流”已成为劳动力资源重新配

置的一种手段。下岗,意味着职工离开朝夕与共的生产或管理岗位,经过

短期培训后,通过各种形式的中介机构(如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职业介

绍所、区街服务中心等),并开始再次择业。但因为极大部分国有企业职工,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由国家劳动人事部门按指标统一分配的,无条件服从

分配,替代了职业选择;也使得下岗职工普遍缺乏择业的基本常识。

记者曾对本市几个流动量较大的人才市场作过调查,发现确有相当数

量的下岗职工,由于种种原因痛失了再就业的良机。深入研究便发现以下

三种情况需要引起禁忌:

“好高鹜远”型。据某人才市场2012年10月业务流程统计,当月共

举行3次、共有26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招聘大会,招聘各类专业人员8

95人, 与会5068人,实际应聘274人,只完成招聘计划的30·6

1%。经专家分析,主要是应聘人员专业分布不合理。这几年,个别专业

(如计算机、财务会计)被炒得过热,出现人才的相对过剩,人满为患;

相反,市场急需的诸如市场营销、客户代理、企划管理、工程监理等人员,

真正具备实力的应聘者竟然凤毛麟角。这里面不乏有一部人至今待价而沽,

甚至还有些人非“摩托罗拉”或“中美史克”等名牌企业不去,从而出现

人才流动上的畸形。一方面,高素质、实用型的专业招不进人,另一方面

热门专业摊位前人头攒动、竞争十分激烈。此外还有许多下岗的技术工人,

不屑去私营企业或街办企业工作,这些人形成了下岗择业的特殊群体;

缺乏信心型。在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信心是智慧的催化剂,它能给

人以行动的力量。但是,有些人或由于缺乏择业的基本常识,或听从了舆论误导,失却了信心。如本市某国有中型企业的副总工柴先生,原是金属材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下岗不久即受聘于一家日本独资公司任生产部长。但干了不到两个月就被解雇了,原因是不符合公司董事会的要求。事后一打听,才知道主要还是柴先生缺乏信心。这家日本企业是有名的三泽公司的分公司,三泽公司多年来在管理上有一套绝招,那就是所谓“鲶鱼效应”。原来,挪威人捕沙丁鱼总是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但经过长途运输鱼大多死了,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比死鱼高出许多倍。他们采取了一个办法:在每个鱼槽里放一条鲶鱼。由于鲶鱼喜动,进入鱼槽后四处游弋,到处挑起摩擦,大量的沙丁鱼自然会紧张起来,加速了游动,这么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了鱼港„„日本公司对柴先生期望值很高,没想到他不是一条理想的“鲶鱼”,拘泥于传闻中的日本企业的严格和刻板,于是,“非规勿视,非规勿言,非规勿听”,成了没有活力的“机器人”。可见,下岗职工在择业过程中可以用一定的灵活度去适应招聘企业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固步自封型。在35~45岁的年龄段中,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始终没有脱离计划崐经济的窠臼,他们把自己局限在已学到的知识经验范围内,不善于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变得心智闭锁,缺少创造力。如某公司财务部下岗会计周女士,连续错过了三次就业机会。第一次是某百货商场招聘一名商业会计,她没去应聘,其实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的业务差异性不大;第二次是某律师事务所要内勤(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当会计),她居然不敢报名;第三次是某金融机构招聘1名审计员,她去是去了,但没作任何准备。事后才明白,翻阅一下审计手册,掌握大致的方法原则自己就能应聘,她又失败了。周女士本来遇到的都是围绕本专业再多学两手就能走遍天下的好事,她却终于没能冲出雷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下岗将是常态。既然产品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自我,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再就业的挑战。(冷杉)

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事迹

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事迹

下岗职工再就业演讲

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事迹

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事迹

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

《下岗职工再就业“三忌”.doc》
下岗职工再就业“三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