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2020-03-02 10:04: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一、收到法律文书或矫正对象报到

1、法院应告知矫正对象必须在判决书生效起7 日内到户籍所在地司法所报到,并向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寄送判决书及相关文书。

2、矫正对象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起7日内到户籍所在地司法所报到。

3、司法所在收到法院寄送法律文书起7日内要求矫正对象本人到司法所报到。

二、接收登记

当矫正对象到司法所报到时,司法所应当首先了解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犯罪情况、生活、工作情况、家庭经济状况情况,联系方式及今后的工作打算,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填写好《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输入《社区矫正对象花名册》,纳入管理。

三、建立档案

根据社区矫正工作有关要求,给每一位矫正对象建立个人矫正工作档案,档案初步内容有:

1、社区矫正对象刑事判决书及相关法律文书

2、《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

3、《社区矫正保证书》

4、《社区矫正宣告书》

5、《社区矫正监管协议书》

6、《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

7、《社区矫正方案》

8、《社区矫正情况记载簿》

9、《社区矫正对象须知》

四、第一次宣告

矫正对象的第一次报到后(或者公安机关把矫正工作移交之后),由乡镇社区矫正机构对其进行宣告,通过宣告及谈话了解矫正对象对犯罪的认罪态度,以及今后接受矫正工作的服罪态度。促进矫正对象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矫正机构开展工作。宣告工作可以在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或村办公室中进行。包片公安干警必须参加。

l、对矫正对象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使矫正对象明确需接受司法所和派出所的共同管理,以及其接受教育改造的矫正期,遵守所执行刑罚类别对应的法律法规。

2、谈话教育(个别教育),告知矫正对象需遵守矫正工作中的各项规定。如思想汇报,参加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同时了解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等。

3、确定每个矫正对象的管理人员,包括司法所人员和公安民警、村级责任人、监护人员,同时告知矫正对象平时的日常管理具体负责人,相互保持日常联系。

4、签订监管保证书。

5、签订监护保证书。

五、制订矫正方案

通过与矫正对象的第一次宣告、谈话教育,对矫正对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根据矫正对象个人情况,同时结合矫正工作的常规性工作,制订矫正对象个人矫正方案,进行个案矫正。因五种矫正对象犯罪原因不同,刑罚种类不同,生活、工作情况不同,各自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等,在日常矫正工作中,应做到“以人为本,因人施矫”。在具体矫正方案的制订实施中,要按照矫正工作要求,既要落实常规性的矫正内容,又要区别对待,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相应的矫正方案,做到因人制宜,“一人一案”。矫正方案的制订,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1)根据矫正对象的服罪态度和心理测试,确定管理的级别(普管、宽管、严管)。 (2)针对矫正对象的具体犯罪情况及刑罚种类不同,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落实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如对犯交通肇事罪,进行交通法规学习;对犯故意伤害罪,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方面的学习,等等。同时,因刑罚种类不同,遵守的规定有所不同,必须在矫正措施中予以明确,严格遵守。(3)根据矫正对象身体素质的不同,在管理措施上区别对待。本着符合公益利益,社区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管理的原则。组织检查、督促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剥

3 夺政治权利的除外)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内容包括: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公共绿地维护、植树造林、到敬老院参加劳动等。(4)对属于在校学生的矫正对象,为不影响学业,同时也为减少负面影响,在管理上以学校教育为主,社区矫正组织进行协助。(5)对每一名矫正对象落实相应的监管人员。在监管人员的落实上,要有利于帮助、教育改造矫正对象,尤其在村级责任人的确定上应更加慎重,防止产生反面作用。(6)在矫正方案的制定中应找准矫正对象的心理症结、心理障碍,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对症下药。此外,在实施矫正个案时,应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适时调整,确保矫正实效。

六、日常管理

(一)分级管理

对所有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教育。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四等。即严管、普管、宽管。

社区矫正对象自到乡镇矫正机构报到之日起定为普管级;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在月度考核评议中连续获得两次优秀或连续获得三次良好以上等级的,升为宽管;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直接升为宽管。 社区矫正对象的月度矫正表现考核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社区矫正对象当月无扣分且当月 4 累计加分在3分以上的,为优秀等级;当月无扣分的,为良好等级;当月累计扣分在5分以下的,为一般等级。

社区矫正对象受到警告处分1次或连续3个月累计扣分15分以上的,定为严管级。被定为严管级的,须连续3个月月度考核评议在一般等级以上的方可升为普管级。

(二)分级处遇

1、严管级矫正处遇为: (1)每半月交思想汇报一次; (2)每周到乡(镇)矫正办报到一次;

(3)乡(镇)矫正办每半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一次; (4)必须参加乡(镇)矫正办指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

(5)严格限定其活动区域。

2、普管级矫正处遇为: (1)每月交思想汇报一次; (2)每月电话报到一次;

(3)乡(镇)矫正办每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一次。

3、宽管矫正处遇为:

(1)每季度交思想汇报一次;

(2)每季度到乡(镇)矫正办报到一次;

(3)乡(镇)矫正办可酌情减免其参加集体学习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5 (4)乡(镇)矫正办每季度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一次。

(三)外出须请假的矫正对象应提前向司法所申请,由矫正对象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申请审批表》。司法所进行审批,并报公安机关批准,下发《社区矫正对象准假通知书》,并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登记簿》记录。

(四)矫正对象迁居的,应提前向司法所申请。矫正对象个人填写《社区矫正对象迁居审批表》,由司法所负责审批工作,获准的,及时与迁居地司法所或公安部门联系,发出《社区矫正对象人户分离联系单》,并提供相应的矫正对象个人档案资料,由当地司法所或公安派出所就地管理,迁出地司法所做好登记,记入《社区矫正对象迁居登记簿》。

(五)做好《社区矫正情况记载簿》的记录。《社区矫正情况记载簿》主要用于日常管理记录,包括矫正对象报到,每月思想汇报,参加教育学习、公益劳动情况,请销假,个别教育和帮困解难情况,矫正对象在矫正期内出现的违规违纪和受到的奖惩情况,司法所要及时做好记录。对矫正对象月考核、季小结,每年一次综合评定。

(六)对改造积极,或违规严重的矫正对象实施奖惩。由司法所提议,乡镇社区矫正机构审议,并报县区社区矫正办公室同意后,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办理。获准后下发《社区矫正对象奖励通知书》或《社区矫正对象处罚通知书》。

(1)奖励:表扬、物质奖励、提请减刑。

6 (2)惩处:警告、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七)特殊情况处理:

(1)对在矫正期内擅自外出下落不明或脱逃的矫正对象,由公安部门追查,查明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2)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内受到减刑奖励,减刑后期满的,提前解除矫正。

(3)社区矫正对象因被发现漏罪、再犯新罪被收押或者死亡的,社区矫正自然终止。

七、期满鉴定工作

1、司法所应提前30日通知矫正对象提交解矫申请报告。

2、在司法所的主持下,召开由司法所人员、公安民警、村责任人、监护人等管理人员参加的会议,对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表现情况作出评价,提出合议意见,填写《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合议表》。

3、根据矫正对象日常表现,违规情况,以及对矫正对象的期满合议情况,由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作出是否同意解除社区矫正的鉴定,即《社区矫正对象期满鉴定表》。

八、办理撤监手续、期满宣告

1、由公安机关办理撤监审批手续。矫正对象从公安派出所领取《监改对象执行期满鉴定表》,按照表中要求,先自我鉴定,再由乡镇社区矫正机构作出评定,最后由公安派

7 出所提交审批。

2、由司法所出面进行期满宣告。矫正对象期满之日,司法所应当会同派出所向矫正对象宣布《社区矫正期满宣告书》,并分情况发给《解除管制通知书》、《缓刑考验期满通知书》、《假释考验期满通知书》、《恢复政治权利通知书》。对暂于监外执行情况消失的,由原关押单位作出处理。

3、矫正对象期满后,落实归正人员的帮教措施。

九、存档

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按规定进行保存,保存时间一般为10年。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精)

金水区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doc》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