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华事迹材料

2020-03-03 14:12: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七届“武汉十大杰出(优秀)青年”评选活动候选人事迹材料

十年痴心 帮扶农村奔小康

廖建华事迹材料

参加工作20年,住村帮扶10余年;先后驻点2个村,个个小康建设达标;市科技局连年评为“武汉市农村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个人6次评为“武汉市小康工作先进个人”,这就是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廖建华十年痴心不改,用科技帮扶农村奔小康创造的业绩。

一、科技致富的带路人

1996年3月,廖建华代表市科委被选派驻黄陂区石门乡官田村扶贫,开始了10年扶贫的里程。官田村地处黄陂区的边缘,交通不便。对驻点工作队员的要求,必须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村中。从村到镇再到区,回武汉一次要花一天。这里山多地少,人均收入仅680元,按小康标准,不仅仅经济指标要上去,计划生育、班子建设等各项都有严格要求。廖建华一到村里就扎了进去,与村干部和群众商量对策,调查当地优势资源,从引进科技项目入手,筹措了8万元资金,到浙江购高产、优质菌种和生产材料,千里运回官田村,发展香菇生产。1997年全村发展32个种植户,袋料45万袋,产值200万元,新增利润140万元,人均纯增收120元,1998年发展50户,袋料80万袋,新增利润260万元,人均纯增收220元。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官田村、石门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该项目也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

1 三等奖。用农业科技成果带领农民致富,让村民看到了方向,让廖建华在村民中树立威信,也促进了其他工作的开展、指标的落实。到2000年验收时,各项帮扶工作达标。

2001年3月廖建华又转战黄陂区李集镇珍珠岭村住队,并挂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这次,他有了经验,引导农民开发荒山荒地,发展300亩油茶,请来省油料所专家传授技术,从红安育种基地组织新品种“中花6号,天府11号”花生,推广示范400亩。几年来,在珍珠岭村先后引进推广示范8项新技术、新品种,使每亩增产20%。

2006年完成了珍珠岭村帮扶工作后,又到朝阳寺村住队。这一年,他选择了“一季两用”中双9号油菜新品种示范推广。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请农业专家现场讲授,开办村民培训班,把6000册农业技术《武汉星火富民培训丛书》书籍送到村民家中,从村到镇,落实推广面积达2000亩,并与“中百”集团商定,让农民油菜苔直接进超市。第二年春季,种中双9号油菜的农民每亩增收300元。

二、新农村建设的踏实人

多年驻村,常年与农民为伴,农村的问题、农民的困难都一点一滴地记录到廖建华的心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在这十年里,廖建华想村民所想,尽心为村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在他驻点期间,他把关系到农村生活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为“八难”,即:行路难、过桥难、打场难、抗旱难、吃水难、入厕难、看电视难和入学难,并想方设法重点解决。

1、为村民解决行路难、过桥难和打场难。

2 ——维修了村间道路1500米,维修田间道路1500米,珍珠岭村实现村村湾湾通水泥路。

——为官田村修过水人行桥8座。

——在14个自然村组修建水泥稻场,解决全村382户农民每户2万余斤粮食打晒困难。

2、为村民解决抗旱难、吃水难和入厕难。 ——在官田村修建农田水利23处。

——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他积极筹措5万元修泵站,架电线、清水渠,为珍珠岭村解决了防汛抗旱的基础设施。

——协助驻村全部完成了村级电网改造任务。修建维修3100米水渠,受益面积1100亩。

——维修3台泵站,帮助村民打水井18口,解决驻点村685户农户饮用水。

——推广沼气“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建设,改进厕所。很大程度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受村民好评。

3、为村民解决看电视难、入学难。

——积极争取市广电局的帮助,让珍珠岭村率先在李集镇看上了有线电视。

——认真抓好村小学教育和对子户帮扶工作,帮助30名特困家庭的孩子入学。

——组织了市外语学校,育才小学、崇仁路小学、武昌实验小学四所重点小学分别与东方小学、爱国小学、农力小学,前进小学结成

3 帮扶对子。市区四所小学在校长的带领下,向对口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多次率师生赴对口村小开展师生联谊活动和教学交流,使各村领导和各村小学师生非常感动,推动了四个村小教学水平的提高。

——解决了珍珠岭村小学教室漏水、屋面破损问题,保证了学生正常上课。还购臵了20台电扇,改善村小教师教学条件。

三、农业成果转化的热心人

廖建华所在地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承担着武汉地区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他在农村帮扶,不忘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示范,让帮扶地区农民享受新技术、新品种的恩惠。转化中心也成为他以科技支撑开展小康工作的后盾。

高质高产油菜开发研究是我省农业科技的优势领域。近几年,转化中心汇集了一批省农科院、华农大等单位开发的油菜新品种,廖建华让单位请教各位专家,挑选出适合当地土质、气候的中双9号,并请专家到村里辅导栽培技术。这种油菜除优质高产外,春节期间合理摘取菜芯,有利于分茬增产,摘下的菜芯还是市民喜爱的菜薹。头年帮扶的村尝到增产增收的甜头,第二年周边的村纷纷效仿。象这样,萝卜、花生、蘑菇、农肥等等一个个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就这样推广开了。

2006年,他转到朝阳寺村驻村后,马上与村民商量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征得村民代表的同意,规划在李家大桥湾和江曲湾发展特色种植,示范大棚蔬菜;在邓家田湾和荣家田湾发展养殖业,形成鱼-鸭立体循环养殖等种植、养殖模式。新的一轮“示范—推广”又开始。

四、工作队的穿针引线人

市科技局是工作队的队长单位,来自不同单位组成工作队,廖建华承担了工作队联络员的责任。他不仅要把本村的帮扶工作做好,还要协调同队各单位的资源,把全工作队的小康建设任务完成。

把科技局掌握的科技资源提供给同队各工作组,让各组帮扶有科技支撑。

把各单位的优势汇集起来,支持各村的帮扶工作。如:农民的油菜薹丰收了,请中百集团的超市开通销售直通车,让农民的丰收转变为效益;团市委与各学校联系紧密,就请他们把市区学校与村小学建立帮扶联系;有线电视进村、“三位一体”沼气推广都有政策支持,廖建华就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全队得到最大支持。

几年来,全队各单位相互帮助,携手共进,都较好地完成帮扶任务,工作队多次评为武汉市农村基层建设先进工作组。

现在,他又与转化中心的同事们策划,搭建一个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全市农村小康工作队结合的平台,把适合农村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交给各工作队,让农业专家队伍与各工作队建立咨询热线,配合各工作队开办农业培训班,使科技真正成为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支撑。

五、永当农民的贴心人

十年的驻点,把廖建华“改造”为农村的人。黝黑的皮肤,农村的穿着,乡里的语言,和农民在一起,农民把他当自己的人。

和农民谈起廖建华,他们会讲述2005年2月的一次大火。当邻

5 村十里远的山上发生了大面积山火时,他立即带领村干部、村民一行17人迅速赶往火灾现场,奋不顾身连续奋战9小时至深夜,和灭火人员一起将大火扑灭。

和村里的学生谈起廖建华,他们会告诉你,单位为照顾他送来的空调,他转送给学校。“廖叔叔说我们人多,读书更需要。”

走进现在的官田村,240m2三层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木兰西湖公园对面相伴,村民住宅楼房林立,富裕后的农民笑逐颜开。他们都记住了一个人名“廖建华同志”。

按规定,帮扶人员是轮换制,转化中心曾多次考虑另派人替换他,他却多次表示:我已熟悉农村帮扶工作,就让我干下去。尽管长期驻点有各种困难,尽管我不算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我无怨无悔,将会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工作任务。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单位同事支持,结合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我将继续努力。

刘建华事迹

邓建华事迹简介[优秀]

廖俊波事迹

学习廖俊波事迹

廖祖彬主要事迹

学习廖俊波事迹

《廖俊波事迹》观后感

廖俊波事迹学习材料

廖桥村党支部事迹

肇东市肇东镇建华村党支部事迹

《廖建华事迹材料.doc》
廖建华事迹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