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市主义

2020-03-01 20:20: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都市主义(即新城市主义)

“新都市主义”是指上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在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界兴起的一个新运动。其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与住宅,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与住宅。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它不仅注重社区的整合,而且注重考虑机会成本、时间成本与居住舒适的结合,并注重避免奢侈布局对环境的破坏、对土地和能源的过度耗费。它和城市郊区化、更适宜的生活的环境有关。

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93年在美国亚历山德里亚召开的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比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成熟。

新城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其两大组成理论为:

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一、概念

首先,它必须是位于城市中心的物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城市资源,包括最好最便捷的医疗、消费、教育服务等。

其次,物业所处的环境很好。外部环境上,它具有广场、湖景等具有强烈时代特征、人文特色的外部资源;内部环境上,它非常强调物业本身的品质,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到园林设计都具备一流的水平。

再次,它还是一个不能跟别的物业形式相混合的纯住宅物业。

二、历史

形成

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是指上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在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界兴起的一个新运动。其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与住宅的意义和形成,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与住宅。它的出现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城市住宅和社区发展,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它起源于二战前的城市发展模式,即寻求重新整合现代生活诸种因素,如居家、工作、购物、休闲等,试图在更大的区域开放性空间范围内以交通线联系,重构一个紧凑、便利行人的邻里社区。

意义

新都市主义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方面体现为通过旧城改造,改善城区的居住环境,提倡回归城市的理念。另一个方面是在城市的郊区发展,对城市边缘进行重构。也是对城市郊区化扩张模式的深刻反思。与郊区化扩张模式相反,新都市主义赞同将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重构形成社区,使其具有多样化邻里街区,而不是简单地形成一个人们居住的“卧城”。 精髓

将这两个方面简单概括为:让城市自然化,让自然城市化。新都市主义的精髓就是让都市文明与自然属性和谐共存,在满足人们对城市资源的高度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的基本作用,充分顾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倡导的是一种快节奏、低生活成本、高娱乐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强调居住背景、个性化生活;强调生活轻松便利的居住环境、和睦的邻里关系、全力以赴的工作、尽情地享受与娱乐的生活方式。

三、演变

19世纪

18、19世纪工业革命是西方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为解决所出现的这些城市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划方案,如公园城市运动、田园城市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等。

面对大规模的郊区化,人们的反思一直没停止过。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一种后来称为“新都市”的浪潮出现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建筑界。新都市主义者旗帜鲜明地向郊区化无序蔓延“宣战”,以作为郊区化蔓延的“终结者”为己任。针对郊区化过程中的问题,新都市主义重新倡导较高密度、重视邻里关系的社区,广泛提倡不同阶层的融合,以步行为主要交通形式的居住模式。

新都市主义的概念,其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探索住宅的意义和形式,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和住宅。新都市主义强调社区感,试图寻找人们周遭物质环境的社会意义,以及人们对物质环境的认知感。它通过强调调整环境中的物质因素来加强人们的社会交流,从而强化社区居民的相互联系、认同感和安全感,从而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具体体现在建设多功能的新社区和新城镇,刻意营造社区和城镇中心,让社区回归网格状道路系统,重建富有活力的城市街道以及协调的建筑单体设计。

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城市在战争的废墟上迎来了高速的现代化。在此进程中,城市的现代病日渐显现出来,诸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人居生活空间狭小等。这时候,人们开始渴望郊外新鲜的空气和原生态的环境,试图到郊外寻找居住的“诗意”,住宅郊区化开始出现。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住宅郊区化的出现,让现代都市遭遇了另一个困境:城市中心的居住人口日益减少、城市中心空心化、城市中心资源被大量闲置、城市商业日渐衰弱、城市固有的魅力一天天在流失。与此同时,由于住宅外迁,而人们的工作地依然在城市中心区,这就更大程度上加剧了城市交通堵塞,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成本。

在诸多的弊端面前,人们开始反思住宅郊区化的问题。反思的结果是新城市主义,或者可称之为新都市主义的出现。新城市主义提倡回归城市中心,主张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强调社区的功能配置,强调社区与整个城市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21世纪

历史进入21世纪,在新城市主义思潮的基础上,城市复兴理念开始出现。2002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英国伯明翰召开了由1600多人出席的英国城市峰会。峰会的主题和提出的口号是:城市复兴、再生和持续发展。关于“城市复兴”的概念,英国副首相普里斯克特解释说,城市复兴就是用可持续的社区文化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来恢复旧有城市的人文性,同时,整合现代生活的诸要素,再造城市社区活力。城市复兴理论强调,建筑必须满足人们两个方面的基本需求,即人与自然融合交流的要求和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要求;同时,要保持和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让城市成为“有故事的建筑空间”。 毫无疑问,城市复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城市再塑魅力的有效途径。或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城市复兴让我们重新寻找到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会像文艺复兴一样在历史的时空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生活方式

目前有这样一群人,为了不受都市的嘈杂、都市交通拥挤的影响,就把家和工作都安在离城不远,但是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工作舒心。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住在城南可以享受一个比市区更为舒适的环境,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大片的绿地、田野,可以选择花园洋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等多种低密度的住宅,不必再去挤电梯公寓。新城南的政府配套设施、新会展中心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医院、学校、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一样都不少,完备的商业配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可以居家在城南,更可以工作在城南,不必再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在家和单位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休息、娱乐、学习。新都市主义带来的就是这种生活。

五、开发模式

传统邻里开发模式

TND即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是由安杜勒斯·杜安尼和伊丽莎白·普拉特赞伯克夫妇提出的,代表作就是“佛罗里达沃顿郡海滨镇”。TND社区规划的基本建筑地块是邻里。它的大小从16到80公顷不等,半径不超过400米,使得大多数房屋处在街区公园3分钟的步行范围内,离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5分钟步行距离;TND采用联结点很多的街道网络来划分邻里,可以提供不同的交通路线来缓解交通堵塞,同时又通过频繁停车控制车速;它强调邻里间的活动平衡,包括居住、购物、工作、上学、礼拜和娱乐休闲;优先考虑公共空间,优先考虑市政建筑的适当地点。

交通导向开发模式

TOD即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由彼得·卡尔索普提出的。第一个运用TOD原则的开发项目是“加利福尼亚萨克拉曼多拉圭纳韦斯特社区”。这个模式将社区开发设计在沿轻轨铁路和公共汽车网络排列的不连续节点上,它利用了运输与土地使用之间的一个基本关系,把更多的起点与终点散放在公交车站很近的步行范围内,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每一个TOD都是一个密集的、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社区,在公交车站周围密集的、较近的步行范围内有商店、住房和办公室,使得居民很容易得到工作、购物、娱乐和各种服务。在商业区周围是联排住宅和公寓。最后一圈在核心周围400米的位置,包括独立住宅和大规模的商业企业。 应该说,给“新都市主义”下个精确的定义比较困难。从哲学角度来说,“新都市主义”属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与现代主义思潮相对应的。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兴,而是一种全新的复归。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新都市主义运动都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运动,它的理论还不是很明朗,它的影响还没有它宣扬的那么大,它的应用和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六、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肯定,新都市主义在中国城市的现阶段还不具备指导意义,但它对中国的城市建设还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新都市主义具有思想和形式两个层面。其内核思想是对都市化和郊区化的扬弃,是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希望回到人性化和有机联系的社区,回归传统,保持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需求满足达到一定高度后,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都市主义在现阶段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掌握其精神内核的。

新都市主义更具标志作用的还是它的外在形式。在经历了现代主义之后,新都市主义对历史风格、地方风格和创新风格的尊重值得我们重视。尤其是他们对建筑的重视。杜安尼和普拉特赞伯克认为规划不会首先出现,首先出现的是当地风格的建筑,规划是在这种建筑本身成为塑造社区的三维结构后才出现的。因此,不管对新都市主义的评论如何,海滨镇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好评。新都市主义的建筑处理和布局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小城镇。我们的小城镇的历史悠久,有着值得珍惜的地方传统和特色。小城镇的规模具有天然的宜人尺度,完全可以实现职住的平衡和步行交通。在地方政府主持的规划下,统一建设公共空间和市政基础设施,再由企业来开发住宅。

七、特征

1、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大多数日常需求都在离家或者工作地点5~10分钟的步行环境内完成。

2、连通性。格网式相互连通的街道成网络结构分布,可以疏解交通。大多数街道都较窄,适宜步行。高质量的步行网络以及公共空间使得步行更舒适,愉快、有趣。

3、功能混合。商店、办公楼、公寓、住宅、娱乐、教育设施混合在一起,邻里、街道和建筑内部的功能混合。

4、多样化的住宅。类型、使用期限、尺寸和价格不同的各类住宅集中在一起。

5、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强调美学和人的舒适感,创造一种区域感。在社区内特别设置一些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通过人性化建筑结构和优雅的周边环境给人特别的精神享受。

6、传统的邻里结构。可辨别的中心和边界。跨度限制在0.4~1.6公里。

7、高密度。更多的建筑、住宅、商店和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鼓励步行,促进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节约时间。

8、精明的交通体系。高效铁路网将城镇连接在一起。适宜步行的设计理念鼓励人们步行或大量使用自行车等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9、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开发和运转对环境影响到最小程度。减少对有限土地资源和燃料的使用,多用当地产品。

10、追求高生活质量。总的来说,以上各点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提高整个社区居民乃至整个人类社区的生活质量。

八、新都市主义宪章

大都市、城市和城镇

(1)大都市地区是由地形、流域、岸线、农田、地区公园和河流盆地为地理边界而确定的许多地方组成。

(2)大都市地区是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单元。政府合作、公共政策、物质规划和经济战略必须反映这个新的现实。

(3)大都市与其内地和自然景现有一个必然的和脆弱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环境、经济和文化上的。耕地和自然对大都市就像花园对它的住宅一样重要。 (4)开发模式不应该模糊或彻底破坏大都市的边界。在现有城市地区内填空式的发展,以及重新开垦边缘和被抛弃的地区可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投资和社会网络。大都市地区应该发展某些战略来鼓励这样的填空式开发,而不是向边缘扩张。

(5)只要适当,朝向城市边缘的新开发应该以社区和城区的方式组织,并与现有城市形式形成一个整体。非连续性的开发应按照城镇和村庄的方式组织,有他们自己的城市边缘,并规划达到工作和住宅平衡,而不是一个卧室型的郊区。

(6)城市和城镇的开发和再开发应该尊重历史形成的模式、常规和边界。

(7)城市和城镇应该带来尽量多的公共和私人使用,以支持地区经济并授急于所有收入的人群。经济住宅应该在地区范围内广泛分配,来适应工作机会和避免贫穷的集中。 (8)地区的物质规划应该被众多的交通选择所支持。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应该在全区域范围最大限度地畅通,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9)收入和资源应该在区域内的城市和中心之间共同分配,以避免对税收的恶性竞争,并促进交通、休闲娱乐、公共服务、住房和社区机构的理性的协调。

社区、城区和条形走廊

(1)社区、城区和条形走廊是大都市开发和再开发的基本元素。他们形成了可确认的地区来鼓励市民对其维护和发展担负责任。

(2)社区应该是紧凑的、步行友善和混合使用的。城区总体上强调一个特别的使用,如果可能应遵循社区设计的原则。走廊是地区内社区和城区的连接体,他们包括大道、铁路、河流和公园大道。

(3)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应该发生在步行距离内,使不能驾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有独立性。相互连接的街道网络应该设计为鼓励步行,减少机动车的出行次数和距离,节约能源。

(4)在社区内,广泛的住宅类型和价格层次可以使年龄、种族和收入多样化的人群每天交流,加强个人和市民的联系,这对一个真正的社区很重要。

(5)在合理规划和协调的前提下,公共交通走廊可以帮助组织大都市的结构和复苏城市中心。相反,高速公路走廊不应该从现有城市中心转移出投资。

(6)适当的建筑密度和土地使用应该在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内,使得公共交通成为机动车的一个可行替代物。

(7)集中的市政、机构和商业活动应该置身于社区和城区内,不是在遥远的单一用途的建筑综合体内与世隔绝。学校的规模和位置应在孩童可以步行或使用自行车的范围。 (8)通过明确的城市设计法规作为可以预见发展变化的指南,社区、城区和走廊的经济健康与和谐发展可以得到改进。

(9)一系列的公园、从小块绿地和村庄绿化带到球场和社区花园,应该分布于全社区内。受保护地和开敞土地应用于确定和连接不同的社区和城区。

街区,街道和建筑

(1)所有城市建筑和景观设计的最基本任务是在物质上定义街道和公共空间,多种用途的地方。

(2)单独的建筑项目应该完美地与它的周围相连接,这比独特风格更重要。

(3)城市地方的复苏依赖于安全保卫。街道和建筑的设计应加强安全的环境,能牺牲开放性和方便使用性。作为但不

(4)在当代的大都市,开发必须要充分地适应机动车交通。它只能以尊重步行和公共空间形态的方式完成。

(5)街道和广场应该对步行者安全、舒适和有吸引力。合理的布局鼓励步行并使邻居相识和保卫他们的社区。

(6)建筑和景观设计应植根于当地的气候、地形、历史和建筑实践。

(7)市政建筑和公共集散地要求重要的地点以加强社区标志和民主文化。他们应得到与众不同的形式,因为它们对形成城市网络的作用与其他建筑和地点不同。

(8)所有建筑应该提供给它的居住者以清晰的地点、气候和时间感。 自然方式的采暖通风比机械系统有更高的资源效率。

(9)历史建筑、城区和景观的保护和更新兵保持城市社会的连续和演变。

新都市主义宪章 读书笔记

效区化、“新城市主义”与“新都市主义

新都市

新城市主义

狼道主义

清教主义

撒切尔主义

生态主义

东方主义

及格主义 读后感

《新都市主义.doc》
新都市主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