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示范村调查报告

2020-03-03 04:49: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金东区傅村镇何家村新农村示范村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政府扶持的重点逐渐从城市建设转移到农村建设。改变以往农村支持城市建设的格局,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口号。至此,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更是努力争取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和强省,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实施和大力支持。在金华市我们何家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共建新农村。并以此为契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红红火火。

一、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思想指导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子、少取、放活”方针,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事业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民主选举,选择为村民服务的团队

这里的村领导,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务实、能够为村民服务。恰好本次调研时间是村里三年一次村民自治选举过后,我们了解到这次村长选举中何村长以绝对的优势票数连任成功。其他几位村委委员也是一样高票通过,这个过程中没有其他地方出现的贿选、托关系等

情况,充分的体现了村民民主。在这里也不得不提下金华特有的农村管理模式:一个党支部、一个村民委员会、外加村民监督委员会也只有这样,才能选举出为人民办实事的领导班子,才能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担子,而不是看眼前的利益。

(三)、自发捐款,共建新农村

在何家村的建设进入了开工阶段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上级的拨款肯定是不够的,村里的收入又有限,这时新农村建设眼看要陷入僵局。后来,经人提议和村委同意向广大村民集资,这个提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大家纷纷慷慨解囊。连不再住村里的超市老板们也捐款,全村共捐款1万余元。在村头我们刻了一块捐款碑,何村长个人捐款2000元排在第二,这样的好村长高票连任并非运气。

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村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生活的更加愉悦和开心了,都笑称自己不是农民是市民了。确实,经过“五化”,现在的何家村已经和城市无异了,只是房前屋后还有良田和时而飞过的一行白鹭。

(四)、旧村换新颜

2007年,着手建立生态村,在村中预埋排污管,集中处理村内污水,建立了三个生态的公共厕所;2008年,逐步实现“五化”,包括:在全村范围内通自来水;路灯覆盖亮化;马路水泥硬化;房屋外墙粉刷;以及实现环境的绿化等。此外,村里还斥资建立老年活动

室,在全村形成了一股尊老之风,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重要内容。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村两委将继续努力,为村民做更多实事,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先锋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开通“广播村村响”,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近日,覆盖全镇35个行政村288个点的“广播村村响”工程投入使用,是傅村镇党委政府落实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领导,为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前期党委政府积极主动与广电部门联系,建立组织、落实专人负责。二是落实资金,工程总投资约40万元,党委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采取“镇财政承担,广电配套”原则落实好资金。三是分工负责,广电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安装施工调试,镇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及统筹,各行政村负责政策处理及设备的日常管理使用,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该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六)、举行低收入家庭实用技术培训

2008年8月27日,傅村镇举行低收入家庭实用技术培训会议,全镇116名低保对象和困难人员参加低收入家庭人员实用技术培训。会上,区民政局朱志宣局长从技能培训意义、政府对困难群众的政策、培训要求等三方面做了说明,同时邀请市劳动保障就业管理局葛根华局长给参会人员上一堂“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课,兄弟乡镇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员进行了经验介绍和现场技术培训。通过这种形式的培

训,可以进一步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劳动技能,树立创业信心,有利于政府部门从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为“一户一策一干部”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规划为先,统筹谋划

把规划工作作为统揽全村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站在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于今天的农村就是明天的城市,而且是更加靓丽的城市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投入资金,招揽选择规划单位,坚持长远谋划,系统布局;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尊重民意,浅显易懂。使规划既符合区情、村情,又符合民意。

( 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新农村建设农民应该是主体,但实际情况是,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比例较大,召开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等村民议事会比较困难,部分群众对集体事务不关心、不热心,一事一议兴办公益事业,民主管理村社事务难度较大。

( 二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1.名师、名校等优势教育资源过于向城市集中,使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日益拉大;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业余文化生活比较缺乏;

3.农村科技发展事业滞后,劳动力培训效果不明显;

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利国利民,更是对我们广大的农民朋友们的极大支持。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非常英明和及时的。

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调查报告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检查验收新农村示范村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州级新农村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总结

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半年工作总结

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建设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

《新农村示范村调查报告.doc》
新农村示范村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