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2020-03-02 16:07: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一)、如何改进“四风”是党作风建设的大问题

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了脱离群众的尖锐问题。他指出,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二)、作风建设重在反“四风”

【核心提示】当前,党内的作风建设问题,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党的作风,要重在反“四风”,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个政党的作风,是其性质和宗旨的外在表现,是群众评价其好坏的直观标准。作风建设不是小事,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良好的作风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不良的作风往往是滑向消极腐败深渊的助推手。当前,党内的作风建设问题,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党的作风,要重在反“四风”,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一,要坚决戒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事物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科学原理,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追求表面,结果阻碍实际工作的开展。形式主义的产生,既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又有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的社会历史根源,更有行为人受名利思想和懒惰作风的影响。形式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虚”字当头、“形”字挂帅、“假”“大”“空”横行。当前表现在某些党员干部身上的形式主义主要是:学习上虚,即把学习停留在口头和宣传报道上,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调查时浅,即开展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走过场;工作中假,即敷衍塞责、不干实事,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夸夸其谈、不着实际。“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利益,危及党群干群关系,贻误发展时机,要坚决反对和努力戒除。

第二,要坚决清除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具体表现为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描述为泥塑神: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除“三餐不食”之外,其余都像,这一描述是对官僚主义者的总画像。邓小平列举了党内官僚主义的24种表现和危害,认为官僚主义现象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官僚主义的产生,有历史的、政治的、思想的原因,但更多地与“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这一“总病根”有关。官僚主义的危害深远,用列宁的话说是,“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官僚主义盛行对改进党的作风有严重阻碍,务必坚决予以清除。

第三,要坚决摒除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指把追求一切能够引起自己感官快乐的刺激,看作是自己人生目的的思想观念。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大敌,是腐败堕落的渊薮,是任何政党和政权走向衰亡的起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不乏因过分追求享乐主义而导致亡国亡党的典型案例。如罗马帝国的衰亡,与罗马贵族追求享乐有莫大关系。史料记载,罗马帝国强盛时,罗马人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沉湎于各种娱乐活动。这种享乐主义作风体现在当前某些党员干部身上,则有多种形式:在精神状态上,不为实现党的任务和群众利益克服困难,思想空虚,精神萎靡,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怕吃亏,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乐于安逸;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沉湎于花天酒地。这些问题流弊甚巨,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悖,要果断加以铲除。

第四,要坚决扫除奢靡之风。奢靡,是指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奢靡同正常消费的区别在于,大大超越普通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无度地挥霍社会财富和资源而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奢靡之风与享乐主义密切相关。奢靡之风是享乐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当前,奢靡之风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譬如,有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总嫌不够;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的:纵览历朝历代,奢靡之风的兴盛不是好兆头,真可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无数政权兴替的历史表明,艰苦奋斗是成事之道,奢靡之风是败亡之途。马克思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消费。”历史上,从罗马帝国的兴衰延至各国政权的更替,再到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包括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执掌政权的丧失,都深刻验证了“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规律。

(三)、学校“四风”建设浅谈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素质教育强大精神力量,是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建设,要创办一所成名的学校,必须具有一流的校园“四风”。

一、校风

校风是学校气氛和风气的总合,是一种看不见,却可以感觉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环境。校风要正。正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在一切工作遵循教育规律;正在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正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精神风貌。

成名的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风,它是正确的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借鉴一些成功学校的治学方针,它们都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祖国培养人才,形成了学校的校风特色。校风特色一旦形成,便是一种长期起作用的强大的精神和工作状态,同时也给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以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我们的学校——肖东中学,应该从一些先进学校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创办伊始就重视校风建设。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在教育实践中,必须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注意自身的提高;充分开展“素质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抓紧潜质生的转化,为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同时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受到良好教育。所以,我们的目标要在校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教师努力工作,寓于成就感,养成全体学生重创造,有理想、讲文明、审美情趣高的风尚,提高教学质量;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都要树立今天以“肖东中学为荣、明天也为肖东中学为荣”的思想情操。这些就是我校现阶段所努力追求且力求使之充分实现的校风特色。

校风建设具体应该怎样抓呢?我认为主要:

1、应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日常生活抓起,抓落实;

2、应该把教师管好,并从教学基本功抓起,抓到位;

3、从教学楼、宿舍区以及整个校园的卫生等小事抓起,抓实在,讲落实。这样,线条明确,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施其所能。为了建设良好校风,我校从“严、勤、细、活、实”几方面下功夫。“严”就是从严治校、治教、治学;“勤”就是亲督促、勤检查、勤总结;“细”就是工作精细,深入,从小事抓起,所谓“教育无小事”;“活”就是气氛活跃,蓬勃向上;“实”就是求实进取,讲究实效。

二、教风

教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基础。教风严,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上,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修养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的运用中。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规律,要求教师根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的教学原则,精心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双基”讲透,例题精选。面向全体,抓差培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学科的竞赛活动。要求教师自觉的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端正教学态度,无私奉献,“教师要有一颗奉献的心”;要求教师既具有严肃的工作态度,又具有严谨的治校治学的作风。只有师严才能校严,只有校严才能出好徒。因此,切切实实抓师德规范教育,培养和造就出一批训练有素、德才兼备的教师,拥有一批具有文明、严谨、拼搏和富于创造性的教学作风的教师,是培养优良教学的关键,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基础。

三、学风

学风是校风建设中另一个主要部分。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刻苦钻研、认真读书、理解记忆、独立作业、参试诚实、学用结合、拼搏进取、严谨踏实的风气和自学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生活、礼仪、道德、纪律、励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懂得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健身,学做真善美的人。在学风建设中,首先要注意班风建设,因为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元素。

环境整洁、优美,可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师生一进门就置身于一个浓烈文化氛围中,从而汲取文化营养。校园文化氛围还应包括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的许多因素。例如,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所表达的情趣,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友善、礼貌等文明行为,以及师生对待学校集体事务的态度等等。这些就是所谓集体的心理环境。要建设好这种心理环境,一靠校长带领好领导班子成员,二靠教师骨干的培养,三靠正确舆论的导向,四靠各项规章的健全。

四、作风

建设良好校风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领导的率先垂范和榜样是关键,所以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脚踏实地工作作风,在“实”字上狠下工夫。这样才会形成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率领全校师生共同前进。为此,领导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发扬民主,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扎实推进“三联”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师生的知心朋友。要善于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新鲜活泼的经验,善于推广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的可贵精神和他们独创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善于发现师生身上的有时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然后集中起来,加以条理化,规范化,促使良好校风的形成。还注意到有导有禁,以导为主,导禁结合。学校通过条文明确规定,哪些是提倡的,那些是禁止的。学生有行为规范,教师有职业道德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学校在办学思想的轨道上运行,也是一个良好校风的形成,。

校风是党员干部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构成的整体,其中教风、学风是主体,干部的作风是关键,而班子的作风,又是关键的关键。校风实质上代表了领导班子的作风,有一个团结进取,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才能有一所好的学校。

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11月1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3月份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十月份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工作计划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料.doc》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