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讲稿

2020-03-03 15:17: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师专业成长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深知许多人是不太喜欢听报告、讲座之类的东西的,君不见出去学习,听课时人满为患,报告时走了一半,会场上稀稀拉拉,效果是事倍功半。即使是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讲座有时也会遭受如此境遇,何况我是一个无名小卒。所以,大家不要对今天上午两个小时的学习抱有多少期望值,如果我讲的一个策略能得到你的认可,就不错了;如果有一句话,能拨动你的心弦,就很好了,如果有一种理念能植根于你的心中,那就不得了了。好,言归正传,进入今天的话题——走向专业化。(尽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了,但是我觉得许多一线的老师对此并不了解,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行为,而这对我们老师来说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板块

关于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这个词是一个泊来品,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指出教学要从行业转换为专业,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而今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要判断一种职业是不是专业,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在众多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我们教师专业服务的对象是谁?学生。服务的内容是什么?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教育教学活动。我认为服务学生的意识是专业化教师的首要标准。一个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不强,哪怕他就是被评为所谓的名师、学科带头人,也不是专业化的教师。我认为一个普通老师的价值在于他培养的学生怎么样,而不是看他发表了几篇不值钱的文章,上了几节花拳绣腿般的课。如果让我来选老师,当然最好是服务意识强、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但如果不能兼顾,我宁愿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教学质量高、实实在在的老师,而不是那些服务意识差,教学质量一般的名不副实的所谓的名师。)

( 2) 专业技能。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 3) 专业自主。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我们现在的老师有没有专业自主,有,但还远远不够。你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教学吗?你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吗?

( 4) 专业制度。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如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 5) 专业伦理。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如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的学校关于师德方面的“十要十不准”“八要八不准”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以上都是理论上的概念、理念,回到现实中来,看看我们的老师有没有给人一种专业化的形象。答案是否定的。

三、教师形像

教师给人以专业形象了吗。社会上有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做家教,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并非师范专业,但是有的照样受家长欢迎。以前(包括现在)许多学校都有临代教师,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就可以从事教育工作,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像医生那样给人以专业形象?为什么人们都以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一个职业的专业形象到底是靠什么树立起来的?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的,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

尽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称我们为“老师”,但如果我们不能以行动赋予教师专业形象,教师专业形象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教师的专业形象是由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文化、教师的气节、教师的胸怀、教师的智慧等诸方面综合形成的。

爱默生曾总结这么一条人生法则:“你要做到让世界需要你,这样,人们才会给你面包。”这话非常深刻。我们不妨这样问一问:“世界需要我吗?”“我的‘面包’在哪里?”检验的标准倒也不难,就是看看你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否可以被人替代。假如你行,他也行,那么,你的“面包”时刻存在被人拿走的危险。反过来,如果你非常优秀!非常专业!当你专业到无人能替代的时候,你便可以说:“世界离了我,地球就不能转动。”那么这块面包就永远属于你。

没有专业素养,就没有专业地位;没有专业能力,就没有专业报酬。

教师要不跪着教书,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要潇洒地活着,就必须树立专业形象,展现“专业精神”。教师要靠自己拯救自己。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努力地走向专业化。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飞得更高,更远。

四、专业化的老师形象

在我看来,一个具备教师专业水准的人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心灵的力量。在他心灵深处,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于教育,不管刮的是什么风,他都能始终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地前进。这种心灵的力量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珍贵。

2.具有情意的关怀。教师应当是一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孩子是稚嫩而敏感的,不经意间就可能被伤害。一旦伤害了学生的情感,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便是一件了无生趣的事。教师的情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感情。有了这种美好的情意,教育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师生之间就会涌动着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

3.具有人格的熏染。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染。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应当是人格高尚的人。他对人世的看法,对困难的豁达,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理解,对事件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对丑陋的鞭笞,他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业的品质,纯净的心灵,都将清晰鲜明地印刻在学生脑中。教育不全在课堂上,也无法用考试来衡量。一个失去人格的教师,一个只在知识考试里挣扎的教师,其人格是不完整地,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对学生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构建健全的教育人格,是教师专业涵养的重要内容。

4.具有文化的气质。教师应当是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每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个读书人,也只有不断读书,把读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师才是永远的人师,才能永远走在文化的前沿,才能展现一身的文化气质以及教育的儒雅。教一辈子书,读一辈子书,踏上讲台,即便随口说几句,随手涂几笔,讲台也将因此而染上文化的光泽。

5.具有实践的智慧。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学生喜欢你吗,喜欢你的教学吗,你的教学具备这样的特点吗:用时少,负担轻,质量高,学生素质全,发展后劲足。可以肯定的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个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五、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

1.教材解读能力。画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数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作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我校作家教师的例子),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老师,其专业能力的根本点是,他阅读材料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熏陶的人文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材料,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区别于其他工作者的重要的能力标志。(许多好课有创意的课大多来自解读教材的独特)

2.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师生间的交往由于年龄差距、价值取向的差别,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目前师生间的情感隔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师生无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把教师与学生交往能力纳入教师的基本功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多和学生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术,获得交往的能力。因为从某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一种交往。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全国著名班主任孙蒲远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她批评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小男孩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小男孩的爸爸有意见了,说孩子在美国读书就是这样的,老师从来没有批评过。孙老师回答他,这是中国,请你注意中国的国情。美国课堂就那么十几个学生,我们的课堂有那么多的孩子,孩子又好动,如果没有较好的课堂纪律,肯定无法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的组织管理当然不是一味简单的批评,它需要管理能力和艺术。艺术的本质是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

4.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教师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像军队首长要有处理突发战事的能力一样。战斗,事关人的生命;教育,事关人的灵魂。不同的是,教育教学中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太多。现实中,经常看到教师简单乃至粗暴地处理各种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突发事件。一些研讨课上,我们还能看到青年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了了之,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注意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5.试卷编制能力。毋需忌讳,现在的许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开展的严重的应试教育,就像陈至立所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回避升学,回避考试。考试已成为学校和各地教育部门当务之急的要事。(暑期中学招生明文禁止考试,但各校还在变相考试,美其名曰“面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试卷教辅资料满天飞,网络成了试卷的大本营,“印刷机”成了生产试卷的专用机,很多老师不看试题质量,拿来就用。如此下去,很多教师将不会出一张有针对性的试卷。而这,既是教师的悲哀,更是学生的悲哀,最终是教育的悲哀。让教师具备编制试卷的能力,不是要让教师从此没日没夜地出试卷考学生。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做到,坚决不让学生做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试卷,从而让学生省出余力去做更有益的事。(教辅资料)

不知各位是否了解以上这些对老师的要求。现实提醒我们,现在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周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是越来越短。因此,不要以为拿下大专、本科,拿下中高,教书就只是小菜一碟;不要以为在校那段时间已经完成了人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储备,不要以为这些储备已经足够应付教育人生的风风雨雨了。

教师二次成长讲稿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总结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教师专业成长小结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美术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总结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讲稿.doc》
教师专业成长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