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进阶模拟试题5[版]

2020-03-02 08:11: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试题四

材料一

山西财经大学校庆活动早在2月5日就揭开了序幕。校领导一再强调,此次校庆的方针是“以建设迎校庆、以校庆促发展”。根据《校庆活动总体方案》,活动分为启动、筹备、庆典、总结四大阶段。距校庆200天时,该校举行了盛大的校庆倒计时牌揭牌仪式。在刚出版的《山西财经大学报55周年校庆专刊》上,学校详细列出了校庆指定捐赠及引资项目,包括道路改造、停车场硬化,建筑外墙粉刷,整修大门、改造消防系统等13个项目。其中,仅建设校园文化广场和生态园就需533万元。

事实上,山西财经大学的校庆耗费远不止这些。已开办的人文大讲坛、校庆网站、宣传工作,及需要印制的《校史》、派发的纪念品等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开销。此外,学校有关负责人讲话称,8栋学生公寓、1栋学生食堂和学生澡堂正在抓紧建设,实验室、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和新校门不久也将投入使用。校庆牵扯人数之多、机构之庞大也很惊人。据了解,仅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就组建了9个部门,分别负责资金筹措、校园建设、宣传、联系校友等方面的工作。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还从其他部门抽调骨干负责具体工作,单是副组长以上的负责人就达40人左右。此外,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和教辅直属单位也成立校庆筹备工作组,组长由院长(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班子成员全部参与,并制定活动方案。为办好校庆,山西财大不将校庆列为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校庆活动总体方案》规定,要建立校庆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将校庆筹备工作中的表现和业绩纳入各级干部考核内容,并作为岗位考核、奖励惩处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然而,被校领导们称作盛典的55周年校庆,却受到不少教师的质疑和非议。国贸学院的吴老师说:“一般高校在百年才搞校庆,或者庆50年、80年。国庆都是10年一小庆,50年一大庆。55周年怎么也这样折腾?”因而,如此大规模的校庆,资金就成了突出难题。为此,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制订并实施校庆筹资工作方案,其中“动员师生捐款”成了最直接的筹资手段,学校制订“参照标准”,各院系想方设法发动,一场在许多师生眼中的“强制摊派”由此开始。文化传播学院一位刘姓教师说,在他的一堂课上,班长挨个向全班同学收“捐款”,不少同学虽不乐意,还是交出了10元钱,只有一名来自浙江的贫困生坚持不交,班长便唇枪舌剑地与他辩论。临下课前,那名学生还是无奈地捐了钱。信息学院三年级一位杨同学告诉记者,在不久前的一堂课上,任课老师一直为被迫捐了800元耿耿于怀,整堂课都念叨了自己的愤愤不平。记者发现,学校所谓的“自愿捐款”很难自圆其说。在校庆工作安排会上,党委副书记申建设表示捐款捐物“要坚持自愿的原则,量力而行”;查文本资料上,学校也从未提到“必须”捐款的字眼。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同一会议上,申建设对各院系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提出了明确的捐款“参照标准”:在职人员按本人一个月岗位津贴为参照标准,离退休人员以一个月生活补贴为参照标准,学生按10元为参照标准。“学校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文件里没有强迫的意思,事实上又使人不得不捐。”国贸学院一位教师说,具体捐款数目随教师职称有所区别。正教授捐3000元到5000元,副教授是2000元,讲师1600元,最低的助教是600元,离退休教职工则要捐200元以上。就学生捐款问题,一些学生告诉记者,有些院系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捐款“标准”要更高些,至少20元、30元。无论对教职工还是学生而言,这“标 1

准”都不是小数目。文化传播学院一名助教说,他月工资仅1200元,每月吃饭才花不到300元,此次却捐了600元。一个贫困生告诉记者,10元钱是他两天的伙食费。在“参照标准”指示下,师生们的捐款数额格外“齐整”。华商学院、体育系一些学生表示,班里每人至少捐了10元。有学生说,依此计算,全校35000多名学生可捐35万元。也有教师估算,全校1400多名教职工按“标准”捐款100多万元。对庞大的校庆消耗来说,师生捐款仍是“杯水车薪”。校宣传部长李天怀坦言,如今教学资金是专款专用,学校没有多余资金,靠捐款只能解决校庆建设的一小部分,还得指望政府支持,“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贷款”。

教师们普遍认为,校庆变味了。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退休教师王延邦说,过去很多学校也搞校庆,虽不发动捐款,大伙都热心掏腰包。那时校庆很实在,印些学校纪念册和校友名录,再组织大家聚餐。更大的区别在于,不是先定项目、定额度让大家捐款,而是捐完款,再决定钱怎么花。之所以不惜靠捐赠引资求校庆隆重,正由于山西财经大学的领导将校庆视为“凝聚全校智慧、凝练财大人精神、统一师生员工思想、提升学校知名度的一次重要机遇”。校庆筹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办校庆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使学校排名更靠前。”他告诉记者,在全国社会科学类高校综合排名及科技创新与竞争力排名中,山西财经大学均已跻身百强,但在另一些排行榜中,该校仍在二百名左右徘徊。校庆办一位协调人坦言,现在大学搞校庆都暗循一种模式:捐款、校园建设、学术研讨会,联系海内外校友等等,目的主要就是提高知名度。

山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李美峰指出,知名度不是靠一场风光、豪华校庆就能得到的,而要来自实实在在的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李美峰说,“变味”的校庆风折射出一些学校盲目攀比硬件,一味搞建设的畸形“政绩观”。高校应该攀比的是教学成果、人才和藏书等,而不是楼有多高、广场多大,即使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围墙也很陈旧。为做表面华丽文章,不惜向学生要钱,使本该净化人灵魂的高校充斥铜臭之气,不但会引起公愤,还会误导思想尚未定型的学生。但校方却表示,校庆是2006年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在校报上公布的建设项目不会停止,9月1日前必须完工,招投标时可能没有2105万元,但最后实际将耗费的金额远不止此。记者问,那不搞行不行?校长原梅生说,校庆只是一个“抓手”。即使不搞校庆,这些项目也要建设,那就得完全靠贷款才能完成。校庆捐款的好处就是不用归还,学校负担能减轻。学校每年运行成本就需1200万元,所收学费仅能维持运转,很多建设项目就要靠贷款。目前学校已经贷款2亿元,今年可能要达到3亿元。就很多师生所说的“强制捐款”,校方表示,自始至终提倡“自愿捐款、量力而行”,只提了个“参照标准”,部分院系做法确实有欠妥之处。之所以号召师生捐款,是因为要号召校友捐款,需要师生做个表率。从数额上讲,计划募捐到的和校内捐款数额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校庆计划募捐几千万,而校内就算全交了捐款也不过100多万,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学生一共才能捐14万元。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请就山西财经大学强制捐款办校庆的做法写一篇350字左右的评论性文章。(满分20分)

材料二

2005年9月9日,东莞市横沥中学和横沥中心小学开学后,学校曾召开三次不同级别的会议做教师的思想工作,要求每位教师为建设横沥第二小学捐款1000元,即50%的月工资;因家庭困难无法捐出者,学校以借款方式要求其认捐。一些不同意按照规定数额捐款的老师被学校有关负责人叫到办公室谈话,并

以“给面子、注意个人进步、是政治任务”等理由,要求其在认捐表格上签字。

横沥中学张老师说,他们是在开学后得知老师要捐款的。之前,学校领导接到上级的通知后,立即召开了校办行政会,然后组织全校30名“骨干”召开动员大会。会上,该校主要负责人向他们传达了上级要求的捐款数额和具体规定,要求正式老师每人捐1000元以上,应聘的代课老师和临时工每人捐200元以上,今年新分配的老师捐100元,并要求在场的部分骨干当场填表认捐。王老师表示,他当场只认捐了300元,并质问在场的校方负责人“是哪里规定要捐1000元的”。该负责人说:“是上级文教办规定的,你不捐就算了。”。

采访中,该校10多名来自不同年级的老师纷纷表示,在9月3日下午,学校曾停课半天举行全校教师大会。学校负责人在大会上说:“小学老师每人认捐1000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没有捐到规定数额的就是‘衰仔’,希望大家不要做‘衰仔’。”会后,该负责人当场要求老师认捐。迫于种种原因,横沥中学只有10多个老师没有认捐。横沥中心小学的教师则告诉记者,该校所有教职工几乎都按校方要求数额捐了款。

横沥中学黄老师告诉记者,对于少数不愿意按照数额捐款的10多名老师,校长采取分别谈话的方式,让他们捐款。邓老师说:“9月7日,朱校长将没有捐够1000元的老师,一个一个叫到办公室里做思想工作。我走进校长办公室,发现正、副校长和两个主任都在里面,并拉下了窗帘。”邓老师还说,他在被校长叫去之前,学校的一位中层领导告诉他:“你以前和其他老师发生过矛盾,校领导对你的印象不是很好,这次你应该积极点,改变领导对你的看法。”他称自己无奈,只有认捐。临走时,校长向他抱拳说了声“谢谢”。还有一些老师称,校长找谈话时,故意表露要他们“注意进步”、“是政治任务”等言词。

采访中,老师们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苦衷,并表示学校对家庭情况较差的老师一样要求捐款,但同意没有钱的老师到学校财务室打借条,学校借钱给老师捐款。梁老师向记者说,他的家庭是该校最贫困的一个:90多岁的奶奶常年身体不好;母亲前几年患上青光眼后,因没有经济来源拖延了治疗时间,现在两只眼睛几乎失明;爱人在农村没有工作;还有个小孩正上幼儿园。“一家人吃饭靠我一人。”他无奈地告诉记者,“没有办法,看到校长那么为难,我只有向学校借了1000元认捐了”。梁老师认为,有关部门让他们这样捐款不甚合理,而学校也是迫于上面的压力没有办法。

教师们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去年该校老师与其他镇老师的月收入和年收入统计表。记者从该表中看到,该校中学高级教师年收入47425元,中学一级教师38781元,中学二级教师33205元,低于东莞市水乡片、山区片和埔田片老师的平均收入。老师们认为,自己的收入待遇之所以低于兄弟学校,其根源主要有两个:按政府文件应该给老师的教书育人奖、季度津贴、年终奖在执行时被打了折扣,其他兄弟学校多数给100%,而他们只有70%、50%、40%;其他补助也低于其他学校。他们表示,该校普通老师月平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要捐去一半,多数人难以承受。

“虽然在口头通知上是老师自愿的,但实际上已经变了味。”横沥中学教导处罗主任如是说。他还说,根据文教办的布置和规定,中小学的校长按任务要捐2000元,副校长1500元,主任1300元,其他老师1000元以上。“我爱人是学校合同制工人,捐了500元,我认捐1300元,两人加起来共1800元。”他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法的,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师的实际情况。虽然校方压力大,反复动员,但大多数老师还是不愿意捐那么多。“部分老师之所以捐了,主要是看

在学校领导的面子,毕竟长期在一起工作嘛。”罗主任还透漏,学校接到这样大规模的捐款已经有3次,其中一些捐款都没了下文。如前年学校校庆时,有关部门曾号召捐款建横沥图书馆,当时老师每人捐了200元不等,加上社会各界,共捐款130多万元,但现在建馆的事却杳无音信。10年前,老师还曾捐款建新横沥镇中学,但最后建学校的地皮却被某房地产商买去了,那笔捐款也没了下文。

横沥中学吴副校长告诉记者:“这次捐款是镇文教办给的任务,没有发正式文件,只是口头上说的。上级要求教师等吃财政饭的人员每人捐1000元以上,我们也只有执行。”他说,多数老师对捐款没有意见,少数老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不高,一下子要捐出那么多钱,很不合理。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预期捐款任务:全校151名教职工,其中应聘的代课老师3人,临时工14人,新分配老师20人,有143人已经认捐,共捐了104981元,只有个别正式老师和新分配老师共8人没有认捐。他还表示,学校已经同意家庭困难的老师从校财务室里借款。“有7位老师借了款,最迟一年时间还清。毕竟一个月还100元是没有问题的。”记者从吴副校长提供的老师认捐表格上看到,校长认捐1500元,老师最高的有1200元,教导主任和团委书记是1200~1300元之间。除37名代课的临时工和新老师外,其他老师平均在1000元以上。

东莞市横沥镇文教办主任李沃平告诉记者,文教办只是号召动员教师捐款,绝对没有采取压制和下任务的做法,并称“当时召集10多个学校负责人开会的时候,有我的讲话记录,如不相信可以去查阅。”东莞市横沥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李志军则表示,该镇在横沥第二小学动工奠基仪式上,镇政府正式以“倡议书”的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募捐活动。募捐活动主要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自行组织并采取自愿的方式捐款。当时发出的“倡议书”并没有要求老师等事业单位捐款的具体数额,只要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每人捐款1000元以上,给其他单位带个头。对于一些中小学要求老师平均每人捐款1000元的情况,已经进行核实,并召开了学校负责人开会,要求学校给老师进行解释和道歉,同时在当地媒体公布捐赠情况,以排除老师心里的“疙瘩”。李志军同时表示,有关部门在宣传联合办学募捐时的解释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学校在捐款动员环节上出现偏差,有的为完成任务进行“一刀切”,也有学校出现互相攀比。今后,政府部门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问题二:仔细阅读材料二,请就横沥中学强制摊派事件给东莞市文教委写一份调查报告。(字数不超过260字,满分20分)

材料三

近来,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发展经济”、“建设城市”或“公共利益”的旗号,通过所谓“自愿捐款”等手法,变相克扣政府公务员和学校教师工资。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行政法学专家姜明安认为,变相克扣工资是一种违反宪法、侵犯人权的行为,必须坚决加以制止。姜明安说,工资是公民最基本的财产,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最重要甚至惟一的收入来源。无论是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还是1982年制定、历经数次修改的现行宪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这意味着,作为公民合法收入的工资依法受到保护,不仅是一种民事权利,更是一种宪法权利。姜明安说,工资是许多老百姓最基本的私有财产。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今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规定为公民维护其工资的所有权、使用权等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宪法保障。因此,违背公民的真实意愿,克扣公民工资,就是一种明显的违宪行为,必须纠正。

众所周知,募捐是募集与捐赠双方共同完成的行为,捐赠者的行为是对募集者募捐要求的响应。这种行为应该是自愿行为,捐赠多少或捐赠何物都要出自捐赠者真实意思的表达。然而,在一些地方,本应是捐赠者自我表达捐赠愿望的募捐,却带上了强制色彩,将募捐演变成部门对部门、部门对职工个人的强行或变相摊派;在一些单位更是以职务的高低划分捐赠钱物的多少。这样做与募捐的本义相差甚远,禁止强行或变相摊派募捐,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它有利于政府角色的转变。强行募捐,多是由各地民政部门组织实施的,是一种政府行为。对于权力机关来说,只要向各级单位和部门下发一纸通知,他们便只能遵照执行。与其他政府行为不同的是,募捐是向社会、向公民伸手要钱要物的事情,就不宜于用这种带有权力色彩的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进行。否则,就是权力的滥用。政府所能做的,就是要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全社会的宣传动员,让社会了解政府募捐的意图和要求,争取社会和公民的理解和支持,让公民积极参与并配合政府的募捐行为。这就要求政府改变过去那种多以行政命令募捐的方式,与公众进行更多的沟通,以与公众平等的身份寻求公众支持,来实现政府意图。这样做,显然有利于政府从一个权力支配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次,有利于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禁止强行或变相强制募捐,体现了政府对公众个人自愿的尊重。在有组织的募捐活动中,个人只是作为集体的一分子,淹没在集体的海洋里,体现不出募捐作为个人行为的特点来。由于个体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会弱化其在捐赠活动中的积极性,更多的只是盲目和盲从,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久而久之,募捐在公众心目中,就演变成了政府的权力行为,被动参与而非个人自愿。只有让公众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在捐赠与不捐赠之间,在捐多与捐少之间,有了主动性,才有利于改变公众对募捐的看法。自己决定,总比服从要求好。从组织行为转变成个人自愿,会激发更多公众对募捐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对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这对培养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热情大有帮助。募捐作为募集与捐赠双方的共同行为,主动性应该掌握在捐赠者一方,体现出捐赠者个人的捐赠意愿,这才是募捐的应有之义。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请指出禁止摊派募捐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字数不超过100字,满分10分)

问题四:根据以上所有材料,请围绕“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容侵犯”,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满分50分)

申论进阶模拟试题6

申论进阶模拟试题2

申论模拟试题

北师版语文小升初模拟试题5

保安员模拟试题5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5)

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终结版[版]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5)

《申论》标准模拟试题(四十四)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题

《申论进阶模拟试题5[版].doc》
申论进阶模拟试题5[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