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教育提案

2020-03-03 21:10: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十七大全国人大代表关于教育的讨论 2008-04-17 13:26:34 分类:旁摘博引

宗桂萍委员: 打破幼教不公,给孩子一个公平起跑线

教育本应是公平的,但最基础的幼儿教育却有了“贵族园”、“豪华园”、“平民园”之分,而这种不公平又直接导致特色班、园中园、建园费等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政协委员、济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宗桂萍建议利用教育券形式,初步实现幼教公平。

宗桂萍委员介绍,济南市约有几百所托幼机构,包括教育系统办园、机关、国企、民营、合资办园等;从资金上来说,有财政全额拨款的、差补的、自收自支的。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投入、收费多少的不同,导致办园条件差异较大、教职工经济待遇悬殊,直接造成幼儿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因为享受政府拨款,公办园的孩子交较少的钱就可享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高收入者可以选择送孩子进收费不受限制的高收费园;而很多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幼儿,则没有机会进入公办园、高收费园,只好去收费不低于公办园而质量较差的其他性质幼儿园。因此社会上有了“贵族园”、“豪华园”、“平民园”之分,引起家长的不满。

当前幼儿教育收费问题也很复杂。公办园不论是全额还是差补,不管差补的工资够不够,有没有办园经费,只要是同类园就必须遵守同一个收费标准。收费标准既不考虑政府投入的多少,也没有以教育和服务质量为准,没有体现优质优价、多劳多得。

非全额拨款的公办园,靠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补不齐教师工资的差距,为了补足工资、改善办园条件、维持正常运转,就会不得已与现行政策打擦边球,甚至直接闯红灯。如办各种特色班、园中园,收建园费等。

对于幼教不公问题,宗桂萍提出了两种解决途径:第一,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这是解决幼教公平化、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幼儿园的最佳途径,也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纳入义务教育,政府资金投入得到了保证,各幼儿园资源相对均衡,幼教质量得以提高。

第二,每个孩子平均享用国家对幼教的投入。目前来看,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实现幼教义务教育,财力或许还达不到。但教育是不能等待的,教育券不妨作为分步实施的一种方式。由社区向常住人口中的入园适龄儿童发教育券,家长持券任意选择幼儿园。普发教育券,可以保障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家庭的孩子及时入园,还做到了专款专用。管理部门凭收回入园券确定实际幼儿入园人数,作为拨款的主要依据。

张自立委员:

加强管理,民办幼儿园不能放任自流

全国政协委员张自立教授呼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和保障体系。

张自立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然而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一些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幼儿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有些地方在精简机构时将教育行政内的幼儿教育管理机构撤销,使得幼教的组织与管理失去基本保障;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导致有些幼儿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办园质量。同时,目前幼儿园新进教师基本都是招聘人员,不能进入教师编制,由于待遇得不到保障,很难留住高水平的教师,幼儿园形成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更无从谈起,直接导致学前教育质量的下降。由于缺乏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的资格、办园条件、教师资格、登记注册、收费标准、办园质量与视导评估等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办园质量得不到保障。

张自立委员建议: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全面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各地要配足学前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教研员,切实承担起本辖区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的职责;要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落实公办幼儿园编制和人员。非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可实行人事关系代理制。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评优等方面,应享有中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并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把学前教育的投入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

邵喜珍代表:

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以国办为主

“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应不失时机把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点向下延伸到学前三年教育。”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二中校长邵喜珍建议。

我国有1.3亿6岁以下儿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但各级地方政府没有把幼儿教育纳入基础教育,没有专项经费,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国办幼儿园数量质量均不适应需求。

邵喜珍代表说,学前教育是政府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教育事业。建议制定学前教育法规,明确政府责任,把幼儿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之中,建立国办为主,国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政府投资建一批标准的幼儿园,由城市到农村逐步普及。设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经费。

幼儿园“小学化商业化”人大代表感叹童年遗失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岳德亮、李亚彪)如今的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商业化”趋势,来自浙江的周晓光、夏士林等3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感觉很忧心,建议制定学前教育法。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应该说发展很快,幼儿教师绝大多数很敬业,但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周晓光代表介绍说,她调查发现,“幼儿园还要布置作业,孩子们在灯下写字,算算术;幼小的肩膀天天背书包,书包里除了水杯、玩具之类,还有书和练习本,孩子们的童年失去得太早了。” 周晓光代表认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初期,最重要的是通过游戏、交往让孩子们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和他人,“这要比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题重要得多。” “稚嫩的、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最需要保护和教育的孩子,成了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弱势的一部分。”夏士林代表说,现在公办的幼儿园已经很少,取而代之是个体办、集体办、企业办、外资办等。学前教育让人揪心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把办幼儿园当作产业来做,以营利为目的;克扣教师工资待遇,降低幼儿的伙食标准;班级超额招生,减少教职员工的配置数量等。 政府应当承担起儿童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夏士林、周晓光等代表建议,规范和搞好学前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制定学前教育法,明确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明确其应承担的任务;明确管理体制,规定需要规范的方面,如办学模式、经费来源等;明确学前教育归谁管,谁来执法。

人大代表金竹花:

确立幼儿教育基础性地位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柴葳 余冠仕)“科学的早期教育是人终身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应该确立其在国民素质提高中的奠基地位。”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抚顺经济开发区李石寨朝鲜族小学校长金竹花在今年两会上呼吁,国家应逐年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切实确立幼儿教育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的基础地位。

金竹花代表说,我国的幼儿教育在近些年有下滑的趋势,3至6岁幼儿入园率从“八五”期间的43%下降到了目前的34%;而且在一些地方,公办幼儿园、示范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少,民办幼儿园几乎占到80%,城乡幼儿园之间仍存在不小差距。

“民办、个体幼儿园普遍缺乏规范的考核模式,教师素质也得不到保证;很多地方由于没有幼儿教育专项经费,幼儿教育培训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金竹花代表建议,国家应重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地位,逐步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并对民办、个体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办学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

两会提案

两会提案

两会提案

两会教育提案 聚焦教师

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热点提案话题

两会民办教师问题提案

吴焰两会提案

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热点相关提案新闻

两会日程及提案(优秀)

莫言两会提案看法

《两会教育提案.doc》
两会教育提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