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

2020-03-02 05:21: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低碳经济

内容摘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实践催生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推动了人类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相关领域国际协调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从地摊经济的内涵、特征和发展动因入手,着重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全球机制以及低碳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未来低碳经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字:低碳经济、气候变化、全球机制

正文

过去三百年中,以“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为特征的增长方式主导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合现代化进程。在要素配置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传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很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延续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加剧,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关于人类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机理等问题仍存在重大争议,但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向低碳化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抓住“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等概念,加强政策刺激和国际协调力度,试图在这些领域占得先机,以主宰新型战略性领域的全球治理。目前低碳经济不仅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共识,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特征和发展动因入手,着重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交易方式、全球机制以及低碳模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等发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的方向。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动因

低碳经济概念出现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莱斯特·R.布朗在其《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一书中描绘了低碳经济概念的雏形。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将低碳经济阐述为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了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出的努力,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石化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型,包括两层含义:意识低碳经济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2)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3)目标性,发展体坛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是气候变化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全球性三个重要特征。

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来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突破煤炭、石油能源和资源约束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国转向低碳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国际金融危机则促使世界各国加快在新兴领域寻找发展机遇,成为发达国家推动低碳理念的重要契机。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技术与政策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即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用低碳技术改造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从其发展动因出发,可以很好地理解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当气候变化、资源约束上升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世界各国必然寻求突破资源约束、实现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双赢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一新型模式的实践是以技术和制度

创新为支撑的。

1.地毯技术开发应用及其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作用

2.低碳发展模式的政策体系

四、低碳模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受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的影响,尽管人均排放水平仍然较低,但碳排放总量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对于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的艰巨性表现为:我们既要完成保持较快经济增长、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任,又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带来的严峻挑战。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仍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一旦由发达国家主宰的“碳交易”和“碳关税”等全球机制确定并运行,将制约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排放总量的增长,国际上对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全球机制中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模式不仅是中国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有助于缓解来自方方面面的减排压力,规避可能出现的“气候壁垒”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五、结论

气候变化以及资源和环境约束促使世界各国加快低碳转型,在实体经济领域推动低碳技术应用和低碳产业发展,在资本市场上促进地摊市场和碳金融的发育,而在制度层面,则充分运用地毯政策工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和国际协调。目前,低碳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同时,作为发展中的太排放大国,如何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充分主张自己的权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应是国内研究的重点。目前,有关减排的路径设计、峰值计算、情景假设以及减排效应分析,大都沿用国外的模型和工具。模型的深度开发和分析工具的创新不仅有利于研究的规范化,而且由此得出地的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将为我国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完善气候谈判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北京:世界环境,

2008(2):17

【2】 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福州:发展研究,2009,(5)

【3】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其实【J】.福州:发展研究,2009,(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提倡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现在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这就意味着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我们将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经济体所需要的能源消费都要大。因此,中国的碳排放及其变化也必将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即将出现的减排压力和工业化发展趋势下的能源和资源约束,中国只有举全国之力,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下,逐步制定、实施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倡导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

2006年12月26日,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2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布了我国的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中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大力提高能效与节能和优化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并逐步建立减缓气候变化的制度和机制,减缓碳排放。

2007年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低排放型社会,加强能源战略规划研究与制定,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和利用等目标。依靠科技进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这是一部关系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法律,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也标志着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从企业扩展到全社会,确立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度、总量调控制度等,力图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取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9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这个《决议》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决议,在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决议》认为,要强化节能减排,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要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现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要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各级政府预算要做出相应安排,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

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势在必行的经济愿景,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地实践创新提高的过程,更是一种痛苦的社会转型。在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发展低碳经济、转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艰难博弈中,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借鉴吸收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走出一条协调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兼顾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积极互动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制,为低碳经济的转型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要,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水平之上,有正对性地制定、实施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从法律层面确定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举措,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制定、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有关这能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动我国早日加入世界低碳经济转型国家行列。

(二)对能源结构和产业节后进行有正对性的调整,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中国的化石能源储量以煤炭资源为主,油气资源相对欠缺,这一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的格局。调整能源结果就是在合理范围内逐步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费量,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积极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从而达到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功效。调整产业结构,就是鼓励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低碳产业的能耗和物耗是十分有线的,对环境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如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通过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进入,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谋求国际合作参与全球博弈,不断探索合理、高效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处理气候、环境变化问题的实质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其中的关键实现相关技术创新、转让、推广,不断开展灵活务实的国际合作。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是有一个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合作范例。淡然,这还需要吸引更多的国家积极参与进来,未解决全球的气候、环境问题做出贡献、此外,在共同应对这一问题时,相关技术的共享就显得十分必要,甚至是十分重要。众所周知,发达国家的技术总体要比发展中国家先进,而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和排放增长的大部分有来自发展中国家,且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相对不足,大大制约了其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环境的治理,非常有必要寻求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推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以期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不断探索与欧、美、日之间的对话合作机制,同这些低碳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国家开展合作、借鉴经验。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碳排放和低碳产业的高度重视。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doc》
低碳经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