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教学设计

2020-03-03 00:11: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哲学世界中的金庸武侠人物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设计思路:

哲学高度抽象、概括、凝练,理论性极强,加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很少接触,因此,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本节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也就是进行矛盾分析法的教学,在整个哲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便于学生理解、参与学习,一定要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设计教学,力求整个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所以本家教学的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贯穿任务型教学、整体性教学原则,通过导学案、教学情境具体实施。整个教学按照:“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自主探究,把握知识点——学生成果交流,梳理主干知识——问题生成,理解、内化新知——迁移、运用知识”的思路进行。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生能全面、深入理解矛盾的内涵、属性。 2.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矛盾知识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认知事物的能力。

2.在学习中,学生辩证思维,深入、全面理解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继续得到增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自觉树立矛盾分析法认知、分析事物,在生活上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五、教学难点:

矛盾、矛盾的属性。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部分金庸武侠小说、视频片段

七、教学方法:

导学法

情境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你看过那些金庸的武侠小说?好看吗?印象深刻是哪几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归纳。(共14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印象深刻的是《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

老师继续设问: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什么好看呢? 学生简要回答,老师归纳。

金庸的小说大气、气势恢宏、情节紧张、有历史凝重感;其实,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富有哲理,有什么哲理呢?

学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预习教材。

1.学生探究新知,把握知识点,梳理主干知识。

2.学生可重点学习以下知识:

(1)矛盾的内涵。基本属性有哪些?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二者有什么关系?

(三).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梳理主干知识,把握知识点,整体感知知识。老师略加归纳、小结。

(四)学生结合问题生成单探究、内化新知。

1.学生回答印象最深的是金庸的哪部武侠作品?如《倚天屠龙记》。主人公叫什么?什么出身?什么身份?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张无忌;武当派“张五侠”的儿子,可谓是根正苗红。后来成为明教教主,也就是魔教教主,在他的身上体现了身份的对立、统一) 顺势引导学生归纳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学生列举小说中矛盾着的事物(注意角度,适时引导) (1)社会层面:

A.张无忌明教教主PK妻子赵敏元朝郡主。 B周芷若峨眉派掌门PK邪教武功。

C在金庸的其他作品中不胜枚举:学生列举, (2)自然层面:

A少林功夫至刚——武当功夫至柔。 B倚天剑——屠龙刀。

C其他作品中比比皆是:化骨绵掌——吸星大法;

七伤拳——伤人伤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思维、认识层面:

作品中很多人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学生自己归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方面。哲学矛盾是对具体矛盾形式的概括、总结、升华,哲学矛盾与具体矛盾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明教被称之为什么?与名门正派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魔教。势不两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

结论: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具有斗争性的属性。

4.没有正、邪势力的江湖存在吗?为什么?正邪势力较量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正、邪势力虽然水火不容,但相互联结,共同构成江湖。)

结论: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具有同一性。 内涵: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正何谈邪,没有邪何谈正,正、邪相对而存在,正邪双方共同构成血雨腥风的江湖——同一性是相对有条件的)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张无忌正派出身,担任明教教主,本身亦正亦邪;当张无忌离开周芷若时,周芷若立马转化为邪恶势力的化身;赵敏则恰好相反。再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同一性是相对、有条件的。) 小结,归纳:总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本身固有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有人不禁要问:正、邪势力同时存在的江湖能安宁吗?亦正亦邪的张教主不崩溃吗?

正是正、邪势力的相互较量才推动者江湖的发展;正是张无忌集正邪于一身,才可化干戈为玉帛,推动者江湖的发展。 顺势归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5.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有江湖儿女想退隐江湖,却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

矛盾具有普遍性。学生结合《倚天屠龙记》分析说明、理解。 (1)事事有矛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空间。 (2)时时有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间。 既然矛盾具有普遍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想问题、办事情呢?

学生归纳方法论:(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6.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和经相同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和波一样吗?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方法论要求?

矛盾具有特殊性。学生结合小说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面临不同的矛盾;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矛盾;同一帮派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结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具体问题集体分析。

7.“今天华山论剑,明天决战京城;今年你是天王,明年我是至尊”。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江湖恩怨、是非多吗?列举几个。这一个个的是非与这些江湖恩怨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一个个的是非与江湖恩怨是特殊矛盾与普遍矛盾、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

(2)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 老师设问:“明确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集体归纳出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四)学生畅谈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五)学生结合问题训练单迁移运用知识。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其他人物。 九.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深奥的哲学知识通俗化、生活化;以武侠小说为主线将学习内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导学案的设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氛围浓厚。 教学的深度不够;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个别学生没有完全参与教学;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对教学内容应当做出取舍;知识的生成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_必修四_哲学生活_知识要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

哲学生活必修四目录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原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二单元)人教版必修四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练习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_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_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教学设计.doc》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