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避震内容

2020-03-02 01:57: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校避震内容

一、学校的防震准备

(1)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2)在老师带领下,让学生熟悉校内和校外环境。如学校的灭火器放在哪里?水源在什么地方?化学实验室、食堂等处有什么危险品?遇到特殊情况向谁报告?附近的医院、门诊部在哪里?附近有没有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教室外面有没有高大建筑物或其他危险物?

二、学校避震

强烈地震发生后,学校是容易受灾害的地方,特别是中小学。

1、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厕所、储藏室、楼梯间等开间小的地方。

2、在一楼的老师要瞬时抉择,珍惜12s自救机会。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并受其害的主要有两种地震波,即专业人员常说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P波运动速度最快,传播速度每秒钟8~9km,最先到达地面。在震中区,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造成的破坏不大,是给人们地震发生了的信号。s波的运动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钟4~5km,是继P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以及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当P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是地震发生了。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给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s自救机会。

3、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迅速抱头、闭眼。尽量卷曲身体,降低身体中心。尽可能离开外墙和玻璃窗,避开天花板上的悬吊物,如吊灯等。内墙墙角处也可暂避。人员应当分散不要过于集中,最好留出通道。震后应有序地迅速撤离,转移到安全地带。在楼上教室内的同学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更不要一窝蜂似的挤向楼梯,这样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4、在室内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这等于给自己戴了一个软头盔。

5、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要迅速远离易爆和易燃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域,避险时要远离高楼、大烟筒、女儿墙、高压线以及峭壁、陡坡,不要在狭窄的巷道中停留。

6、地震发生后没有总指挥同意不要回到倒塌的教室去,以免余震伤人。

学校避震方案(版)

避震要点

在学校如何防震避震

防震避震小结

防震避震演练

如何防震避震

防震避震方法

避震消防演练通讯稿

5月避震疏散总结

防震避震 安全防范

《学校避震内容.doc》
学校避震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