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与学生谈话的基本前提

2020-03-04 09:46: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同理心──与学生谈话的基本前提

南峰中学

吴文貌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基本条件。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同理心的具体界定:同理心不等于了解;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教师要关怀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首先需要先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概念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老师对学生同理心的传递的技巧有两点:

一、只是单纯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老师对学生的感受、情绪、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领域的同理。

二、准确地向学生传递同理心。

例如,前段时间有两个学生在吵架,我找其中一个同学来谈话,下面是我们的对话内容:

曹磊:雷历明和雷杨一直在我面前拿着纸团扔来扔去。让我很烦,然后我就大声地骂他们,就开始吵起来了(声音越来越低)。

老师:你现在也知道错了,也后悔了,感觉挺尴尬的。

曹磊:是的。其实我不是故意骂他们的,只是我自己很烦,他们一直扔来扔去的让我更烦,所以我就......老师:哦,是你自己在烦恼一些事,不全是雷历明和雷杨吵你的原因。然后你想跟他们和解,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是吗? 曹磊:嗯。

老师:你自己也不是故意的,你也认识到错误了,相信你跟他开口道歉的话,他也会和你和解的。还有以后要注意控制一下情绪。

由于能主动发现学生的内心思想,学生自然会从心中贴近老师,接下来对于老师给予他的指导,学生就会去听、去接受,这样才能有效的教育学生。

再比如一个学生在期末考试失败后,来找老师谈话,有五个老师分别对他进行回应:

老师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难过呢?

老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期末考试失败了。

老师3: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

老师4: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去跟父母说。

老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有想过会考得这样不理想,故对此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有点郁闷,有点不甘心,也怕家里的人说你。

以上五个老师的回应分别象征五种层次的同理程度。

第一个老师根本没有留意这个学生说的话,也没有去感受这个学生的内心状态。第二个老师的回应只领会了学生表面的感受,所以在回应中就只有内容上的表达,缺乏感情上的要素,显得了解得不够。第三个老师的回应显示他对学生表达的表面感受有正确的了解,但他仍然没有对学生较深的感受做出回应。但是,这样的沟通对学生已经能够带来正面作用了。第四位老师,由于他所达到的同感相当深,因此在他的回应中,他表达了学生表面言语后面更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去表达更深和本来还没有察觉的感受。第五位老师,做到了最正确的同理。在他的回应中,无论在表面或深入的感受上,都很准确。在这个例子中,他不但同感到了学生很失望难过等表面的感受,甚至连很深入的,如气愤、不甘心和矛盾等也做了很准确的回应。在这个层次上能够作出回应的老师完全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了。

在同理心的交谈中教师所应基的立于:①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很深的信任感。 ②教师应能“由衷的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 ③教师必须由衷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此安排时间。 ④教师对学生的烦恼应能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卷入学生的情感中。

同理心(定稿)

《如何培养同理心》阅读有感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与学生谈话记录

与学生谈话记录

与学生谈话记录

用“同理心”想想别人的感受

同理心成为领导力的核心1

暖心谈话

《师生沟通的艺术—同理心》讲座有感

《同理心──与学生谈话的基本前提.doc》
同理心──与学生谈话的基本前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