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给女儿的信

2020-03-01 21:12: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给女儿的信》读后感

《给女儿的信》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沙·阿·阿莫纳什维利和苏联当代杰出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合著的一部作品。《给女儿的信》中收录的就是他们俩写给女儿的信,共计16封。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和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然而之前我并不了解多少,如今通过这十六封信看到了他对教育孩子的重视,体会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细心、耐心、爱心。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作者为何选择书信的方式呢?那是因为书信能一直保存在那里,可以反复看,可以心平气和的阅读。确实很好,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可不可以也采取这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呢?还有没有更适合我与孩子间交流的途径呢?

在沙·阿·阿莫纳什维利看来,劳动时最光荣的,富有同情心是人类最根本的情感,因此他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这些优秀品格。在女孩子方面,又需要特别注意青春期教育,爱情是什么?如何对待内心的懵懂情感?只有谨慎与高标准要求才能更好地保证女孩子不受伤。

通过阅读《给女儿的信》,我发现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真的刻不容缓。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封《爱情是什么》,文章从表面上看是女儿提出了“什么叫爱情”这一问题后,父亲没有正面回答,而用祖母讲过的一则优美童话,从人生的青年恋爱到中年的生儿育女、勤勉生活,到老年的忠贞生活、忠贞爱情回答了爱情问题。但文章的真正含义是在爱情问题上对十四岁女儿及广大青少年提出的做人标准:要明智的生活,要善于生活,要热爱珍惜爱情,并要忠贞不渝的呵护它。要做一个不仅懂得爱情,而且具有“明智”、具有“真诚品质”的人。这篇文章不仅仅对孩子有所启发,对我自身也有很大的意义,能让我更深得理解爱情。

我和孩子之间是否缺少了某种东西,令我们都无法敞开心扉?孩子现在正处于叛逆期,作为家长的我,有时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当我看完霍姆林斯基给他同样处于花季的女儿的信后我明白了。他作为一个父亲,却回答了女儿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爱情?很多中国父母很忌惮这个问题,可是如果父母正确地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误会生活了。如果当面很难说清楚,那赶快拿起笔,父母把期望写下,孩子把困惑写下,十年以后或者二十年以后,这就是回忆,永恒的回忆。有时候,文字有着用语言说不出的魅力。

如此细心的父亲真让我感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坚强,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地打动着我。如果我能成为这样一位父亲该多好,那么我的孩子将会多么幸福,成为杰出的人才!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希望能够有机会多读到这样的书,同时也谢谢学校组织这样的读书活动。

给女儿的信读后感

给女儿的信

给女儿的信

给女儿的信

李镇西《给女儿的信》

给女儿的信[优秀]

给女儿的信 教案设计

《给女儿的信》教案

《给女儿的信》教案

给女儿的信教案

《读后感 给女儿的信.doc》
读后感 给女儿的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