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论语

2020-03-02 04:20: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语》读书笔记

——削足适履,天人合一

古人能够用半部论语治理天下,足可以看出论语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论语也是可以让人们反复咀嚼的精神美食,但是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论语中通篇可以看到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例如: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

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大意是说,君子做什么事情,首先考

虑自己怎么做,失败了,也是检讨自己的过失。小人做什么事情,总是指望别人,失败了,也认为是别人的问题。)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

利。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的心胸平坦宽广,光

风霁月;小人的心胸狭窄不平,常怀忧愁。)

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而不骄狂,

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可以从中看出,古人对于人的好坏优劣就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完善的标准,这套标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实用的。从古至今,并不是说善恶是有胜利者自己给自己强加上去的。就像今天的中日来说,不管中国抗战成功与否,正义始终是站在华夏民族的地方。

古人在没有高科技,没有现代文明的时候就能如此贴切的给出这些结论,足可以看出他们精神境界的伟大,反而使得物质上充裕的我们感到羞耻。他们没有电灯,没有汽车,没有电脑,过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他们没有现在的喧嚣.浮躁,有大量的时间“三省吾身”,去感悟自然和人间真谛。他们在思想上是一个强大的人,努力的改变自己来和社会自然融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而我们现在却一心想改造自然并不去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使得环境恶化。而不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们又怎能和自然抗衡呢?

论语还有有许多关于仁的文章,看似教育人们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其实,整体来看这些言论就是孔子自己苦思冥想来适应社会的方法,是一种“削足适履”的思想。

“削足适履”看起来确实是把论语说的太简单了,其实不然。上面我们说的改变自己适应自然不就是一种削足适履么?当然,在其它方面依旧如此。

如: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并且还有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说的就是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要想治理好人民,首先要改变提升自己的行为和道德标准,这样就可以达到使百姓臣服。

孔子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不但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学会看见别人的错误,并且努力的改变自己,使自己没有这些错误的行为。

同时,还有: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我们很容易明白“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是什么意思,就是国家混乱时靠发国难才富贵,这当然是不对的。但是“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这句话就有点难理解了。这句话就是说在一个天下太平的年代,如果你依旧贫困,只能说明你没有能够适应这个环境,没能够成功改变自己,所以不能在这个社会好好生存,这就是一件可耻的事。但是如果是处于乱世,国家没有什么秩序和准则,人们不能适应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当然,一个人如果一直学习,一直改变自己,就一定可以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这样就完全融入到社会自然之中,就能天人合一。

读书笔记论语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论语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 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论语.doc》
读书笔记论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