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情感态度类文章阅读分析与训练

2020-03-02 17:17: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记叙文阅读之理解态度情感

考点阐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文章总是以情动人。在记叙文中,态度情感是其灵魂,是画龙的睛。

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自然离不开对态度情感的分析理解。综合分析近年来中考试题,对记叙文阅读中态度情感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在文中的态度情感;二是文中记叙的对象的态度情感。

考查方向大致有三个:

一、分析理解

在记叙文中不管是作者的还是记叙对象的态度情感,有的是直接表述,明显集中;有的是分散多处,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有的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仔细分析概括。所有这些都需要在阅读之后分析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

二、评价评说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进行评价评说,表明自己的看法态度。

三、迁移延伸

在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或自身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

对记叙文所蕴含的态度情感的考查,提问方式大致有两类:一是通过理解与分析领悟、把握、概括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二是分析字、词、句、修辞等是如何表现态度情感的。 答题指导:

一、如何通过分析领悟、把握、概括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

分析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就要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分辨色彩,弄清用意;分析段落,理解中心;还可以借助一些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性格、思想以及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等。 典型举例: 2012·成都

……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2.《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分析:第一题是分析文章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一份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根据这一部分内容中的关键词语“凝望”“等候”等,以及“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等句子,可以知道作者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第二份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中,根据“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以及“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等关键句子分析可知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第二题是考查对文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进行评价评说,根据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们可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回答就行。 2012·咸宁

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并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请你再列举一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在理解文中态度情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或自身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根据所选的这段文字,不难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态度情感,然后结合学校生活实际举例即可,如:排队就餐、不在公共场所喧哗等。

二、分析字、词、句、修辞等是怎样表现态度情感的。

首先要对文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字、词、句、修辞等进行揣摩分析,看其是如何表现和表现了怎样的态度情感。

2012﹒上海

有一天黄昏 ,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我指着他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画线句“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通过阅读可知文章是要提倡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分析具体的句子,不难得出,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玫瑰花瓣色彩的红艳,表达了“我”的喜爱之情,并为下文“我”为主人公的慈爱而喝彩作了铺垫。

强化训练

一、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一所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事实上,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是让我头疼的学生。

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已飞到爪哇国去了。我的火气腾得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我气得不知说什么好,示意他坐下,告诉他认真听讲。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成绩自然好不了。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挂了彩,问是怎么回事,他还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像一群小马驹似的,转眼没了踪影。

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有个周未,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都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过了几个月,有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因雨急路滑翻了车,还受了些伤。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有些村民在议论着:“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在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听到一声剧烈的咳嗽声。

他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以后包片果园,再也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还是小声啜泣,到后来就变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语文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在操场奔跑着,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选自《教师博览》2012年第12期)

1、本文中“我”对李想的态度情感大致三次变化,请把它们概括出来。

2、从“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到“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李想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我”不敢和李想对视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我怎样的态度情感?

4、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一句忠告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父母不在身边,成了当今乡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巨大缺憾,阅读本文后,结合自身的实际,说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缺憾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 (答案:

1、对李想不认真听讲而生气;对他的忧郁和漠然而难过无奈;对他因父母回来而快乐起来而欣慰。

2、父母不在身边时忧郁漠然,父母答应回乡不再出去时激动快乐。

3、了解到李想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变得忧郁漠然,而“我”对此又无能为力,所以不敢和李想对视;体现了我无奈难过的情感。

4、是声音的延长,表现了李想因父母回来而快乐自豪。

5、结合实际,言之成理言之有情即可。

二、

德国士兵偷吃了 徐立新

1941年,平安夜,年轻的德军俄语翻译卢卡斯跟随自己的部队,在进攻莫斯科的巷战中,身受重伤,丢了枪支和弹药,他的部队也被苏联军队打得溃散。

趁着点点月光,卢卡斯逃亡到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小房子前,此时的他又冷又饿,伤口还在不停地往外渗血,于是他推开门踉踉跄跄地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存放杂物的小仓库,很矮很窄,借着窗户透进来的亮光,卢卡斯突然发现仓库的横梁下吊着一个长袜子。直觉告诉他,那袜子里面一定有东西。于是,他努力地将一只手伸进袜子里„„一大盒“曲奇饼干”!这让卢卡斯兴奋不已,他甚至忘记了教官在训练时曾告诫他,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吃来路不明的食物。他立刻狼吞虎咽起来,因为实在太饿了。吃完饼干,卢卡斯感到体力恢复了一些。他坐了下来,想休息一下就走,因为苏军正在四处搜索!谁知,卢卡斯一下昏睡过去了。

当卢卡斯睁开眼睛时,看见面前站着一个卷发小姑娘,六七岁的样子。小姑娘一见他醒过来,高兴得直拍手。卢卡斯警惕地用手握紧了藏在军裤里的匕首,然后他用俄语问小姑娘:“你是谁,怎么在我身边?”“我叫喀秋莎,你现在是在我们家的仓库。十几分钟前,我来取东西,发现你晕倒了,我便给你盖了一件我爷爷的棉袄。我知道你是德国兵,但你受伤了,我不会把你供出去的,也不会让爸爸妈妈知道。看,我还帮你包扎好了伤口,现在不流血了!”小姑娘说。“原来是这样,谢谢您!”卢卡斯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小姑娘又开口说道:“你一定是饿了吧?没关系,妈妈说,如果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今天圣诞老人一定会送一盒我最喜欢的曲奇饼干,现在我就送给你吧。”说完,小姑娘踩着凳子,摘下吊在横梁上的那个长筒袜。

可是,小姑娘马上哭了起来。她说道:“原来我还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尽管我不断努力着。圣诞老人没给我准备曲奇饼干,这里面什么也没有。”说完,小姑娘伤心地跑开了,卢卡斯根本没机会向她解释。因为害怕小姑娘跑出去会引来大人,卢卡斯赶紧离开了仓库,向黑夜深处逃去。

幸运的是,卢卡斯最终逃过了苏军的搜寻,被送回德国接受治疗。 此后,伤愈后的卢卡斯娶妻生子,生活也恢复了正常,但他心里一直无法忘记那个救过他的小女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对自己在“二战”中对苏联人民所造成的伤害越来越感到后悔和内疚!

到了五十岁时,卢卡斯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救自己命的喀秋莎,并向她当面致谢和道歉,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和宽慰。他给俄罗斯政府和相关部门不停地写信,希望他们能帮他联系到喀秋莎,但是每次的回复都是:“查无此人!”

后来,俄罗斯的媒体得知此事后,被卢卡斯感动了。他们决定调动一切资源帮卢卡斯寻找喀秋莎。最终,他们得知,喀秋莎在多年前就随家人移居到美国了,具体住址不详。

寻找喀秋莎的行动就此停止了。然而,十五年后,一个电话让卢卡斯再也无法平静——在国外漂泊多年的喀秋莎不久前回到莫斯科了!

这年圣诞节的平安夜,七十多岁的卢卡斯专程飞往莫斯科,并把自己装扮成圣诞老人,敲响了喀秋莎的家门:“圣诞老人一直觉得您是个懂事且善良的好孩子,只是当年送您的‘曲奇饼干’被一个叫卢卡斯的该死德国士兵给提前偷吃了,今天他来当面向您道歉和致谢!”

这是一份迟到了太久的圣诞礼物,但依然不算太晚!

【原载2012年11月15日《羊城晚报·心灵驿站》标题有改动】

1、因为害怕小姑娘出去会引来大人,卢卡斯赶紧逃离,而后来他有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去寻找当年的那个小姑娘呢?

2、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说说卢卡斯和小姑娘喀秋莎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3、战争常常会扭曲和毁灭人性,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一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事例吗?

4、卢卡斯对喀秋莎说:只是当年送您的‘曲奇饼干’被一个叫卢卡斯的该死德国士兵给提前偷吃了。卢卡斯说自己“该死”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5、作者认为“这是一份迟到了太久的圣诞礼物,但依然不算太晚!”,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因为自己的偷吃而使小姑娘伤心,因为自己在“二战”中对苏联人民造成了伤害,他要寻找当年的那个小姑娘就是要向她当面致谢和道歉,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和宽慰。

2、小姑娘纯真而善良,卢卡斯善良并懂得知恩图报。

3、比如见义勇为,撞坏了对方的车子而车主又不知情时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等等。

4、表现了卢卡斯对小姑娘和苏联人民造成的伤害感到后悔和内疚。

5、围绕着感恩选择一个角度来谈即可。

情感类文章

情感类文章

成长经类文章与阅读分析

科普类文章阅读训练集萃

阅读理解训练

情感类文章范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

情感文章相关阅读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训练:说理议论类

情感类文章教学心得体会

《理解情感态度类文章阅读分析与训练.doc》
理解情感态度类文章阅读分析与训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