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2020-03-03 08:24: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低产茶园指单位面积茶叶产量低、效益不高的茶园。一般有土地瘠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佳、茶地水肥条件不高,茶树营养不良、长势差,亩有效茶株少,树幅覆盖面低等特征;通常将亩产干茶在50公斤以下的茶园列为低产茶园。

一、低产改造的原因分析

茶园低产改造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通常由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造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壤瘠薄、茶树营养不良

昌宁县现有茶地总面积9.92万亩,其中有近30%的面积是属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遗留下来,这一部份茶园分布面较广、相对零星分散、多数建在高山坡地地带,有的种在30度以上的陡坡,水土保持力差、土层瘠薄,茶树营养跟不上。土壤瘠薄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高山陡坡土层浅加之种植前未作深耕,茶树扎根不深、根系分布浅仍致根系裸露,因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另一方面是土壤管理不善,本身园地坡度较大,种植方式又不尽合理,施肥水平低乃至根本不施肥,而茶园无合理的排灌水系统,土址冲刷严重,加之种植年限长、土壤理化性状变劣等造成土壤瘠薄,引起茶树生长不良。

2、树势衰老、生长不良

低产茶园茶树生机一般不旺,其树势衰老可分为老茶园和未先衰老茶园两大类型,其中老茶园类茶树树龄大其骨干枝衰老或干枯,枝干上寄生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多,有的出现两层楼树冠,输导根的比重增大、吸收根减少,根系分布范围缩小并在更新枝基部形成新的根群;侧枝育芽能和弱、对夹叶多、采摘期短、轮与轮之间间歇期长,开花结实多、茶树生命活动逐渐减弱。未老先衰茶园则是因土层瘠薄,施肥水平低,间作不合理,管理粗放、病虫为害或因投采过早、采摘过度等原因所致,虽然树龄不大但茶树矮小、骨干枝不粗、分枝纤细、生长势差、产量低,此类茶园约占12%。

3、茶园群体结构不合理

在现有低产茶园中,有很大程度是因群体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如茶园中茶树零星分散、缺株断行严重,茶树树冠覆盖度小、土地利用低、光能利用率低。如有的茶地亩有茶树在500―800株,且茶树树冠覆盖度不到50%,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和亩产出效益的发挥。其次茶树品种混杂,茶叶采期不一致、品质良莠不一等也是影响产量收益的原因之一;因此淘汰低劣类品种也不容忽视。

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造低产茶园必须坚持三改一管相结合:

1、改园: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型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建设园、块道路,营造荫蔽、防护林带,合理配设发展茶果林肥复合生态型茶园。

改梯是改园的基础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梯面宽1.5―1.8米,改梯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

改植包括稀改密、不规则种植改成条型规范化合理密植,方法有:一是随改梯时移植原有错位茶树,并在移植中少损伤树根,主根留1.5市尺以上,地上部份重修剪,栽时土壤分层压实;时期最好在雨季进行,如是旱季改可先留土堆保树,到雨季再作移植。二是补植空缺地段、实行开槽挖换肥土,槽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35―45厘米,塘距45―50厘米,每塘施肥1―2市两,植茶1―2株。

2、改树:改树主要有台刈、重修剪、深修剪几种

(1)台刈:是在离地15―20厘米处将上部茶树全部剪去的方法,时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剪后两个月可发新梢5―30个,在其中选留壮枝3―4个,经

二、三两次定型修剪后投入采摘。此方法适用于密度低、树势衰老的茶园。台刈后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封园蓄养。

(2)重修剪:是在离地45―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的方法,适用于茶树徒长枝多、树幅小、寄生物多、病虫较重的园块,时间以5月中旬最佳,剪后两个月可抽新梢10―20个,长4―40厘米,经适度疏枝蓄养和提高剪位10―15厘米修剪一次后投入采摘,此方法是具有一定密度的茶园清除寄生物和病虫,培养理想树型树冠,增加采摘面的理想方法,也是目前较多用的改树措施。

(3)深修剪:是对茶树具有一定幅面、茶蓬内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轻修剪不能形成平齐幅面时采用的方法。此方法介于轻、重剪之间,是根据树况,有的枝条达重剪、有的只作轻剪而同时使用于一株茶树的方法;具有改造树型树冠、增加萌发能力、清除病虫作用。时期在夏、秋茶萌发前进行。

3、改土:改土应以深耕、客土为主要内容的进行培肥土壤

(1)深耕:以树冠外沿直下处为中心,深耕30厘米,逐步扩大深耕面,时间以8月至9月中旬前最佳。

(2)客土:指从茶园以外运入的肥土。常用的有肥塘、沟泥、山基土、蚂蚁堆土、草皮土等,亩次施用量不低于2500公斤。在实际运用中将客土运入茶园加入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混合堆制30―40天后再施用效果更好。

4、加强改造茶园的管理

(1)蓄养:台刈茶园,必须封园蓄养一年以上,并进行合理的疏枝留养和进行第

二、三次定型修剪。重修剪茶园要封园蓄养二个茶季,配之第三次定剪。深修剪茶园要蓄养一个茶季。恢复投采后要坚持合理采养,做到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叶采,严禁采二台叶。

(2)肥培管理:肥培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施入足量的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肥。年施肥2―3次,亩施纯氮15公斤、磷5公斤、钾5公斤、饼肥100公斤;种植绿肥在其生物产量最高时期翻埋施入茶园。管理主要应包括每年中耕除草2―3次,防病治虫2―3次,严防人畜及其他残害,封园期间专人住园看管护等。

(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园

结合低产茶园的改造,实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

1、梯形茶园改种换植:

(1)一次性全面改种换植:即将原梯内的茶树全部挖除后,按新建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新植无性良种茶。

(2)逐步淘汰法改种换植:即暂时保留原有茶树,在茶行侧面按新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种植无性良种茶,待新植茶投采后逐步挖除原茶树。

2、不规则型茶园改种换植:

不规则型茶园,要根据园地的地形地势,重新测线、测梯、按新茶园标准开挖新梯面和种植槽,定植无性良种茶。在所开挖面上的老茶树可采取移于梯埂或并植成行,待新植无性良种茶投采后逐步淘汰或留于梯埂作为覆荫树用。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谈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

低产林改造可行性报告

林场低产林改造调查报告

茶园管理技术

油茶丰产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初探

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论文

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推荐]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doc》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