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2020-03-03 17:02: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怀念母亲》导学案

孙永建

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人教课标实验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的深深眷恋。

学习目标:

1、能抓住“频来入梦”一词展开对课文的学习。

2、借助课外资料以及反复引读的方法,创设情境,在音乐的渲染下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读中感悟母亲对季老的爱,进而体会季老对母亲的爱,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学习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

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出示照片)。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说一说你收集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提起季羡林,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今天,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怀念母亲。

(板书课题)

6、怀念母亲

1、齐读课题,读出怀念

2、再读课题,读出季老的心声

(二)、复习检测,把握内容 ①、词语认读。

弃养

朦胧

凄凉

寝不安席

食不下咽 灵魂不全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②、词语填空,把握内容。

出示填空:我六岁离开生母,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

)。我痛哭了几天,(

)(

)、,成了一个(

)的人。抱(

)的我在德国留学十一年,两个母亲(

)。

温馨提醒: 同学们,词语是有情感的,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读出它相应的情感来。

师导;看得出来,同学们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对课文内容了解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吧!(齐读)

读着读着,我们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季老的身旁了。两位母亲是指?(师相机板书)两位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季老,一起寻梦吧!板书:频来入梦

师导:下面请大家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在小组内合作交流,3分钟后我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展示的好!

(三)、合作探究,展示互动(走入“梦”中,品味文本) 抓重点句子,感悟“生身母亲”

1、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季老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找出相关句子,并写下你的体会。

预设: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A、我能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B、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季老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因为母亲的逝世? C、练习有感情的读一读。

②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A、我的愿望是什么?(师补充资料并引导:季老六岁离开生母,1931年在季羡林20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中间仅仅是奔丧回去了两次,在这一“长”一“短”之间,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些时间上,用心琢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并引读: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幻灯出示)

B、终天之恨是什么意思?

C、真正让季老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师导: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段回忆留给季老最深刻的感受?

师引读:你们体会得真好啊!把你们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吧!

师:面对母亲的离去(生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师:想想(生读: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师:终于明白(生读: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师:抱着终天之恨我不能自己(生读: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导,学案中没有 )

2、资料补白—— 三感“终天之恨”

①难道季老不想陪伴自己的母亲,不想孝顺自己的母亲吗?回想母亲是多么地疼爱他::(出示月饼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教师概述:(到了中秋节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师导:母亲的爱不仅仅如此!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②细想他曾许下的愿望:(出示愿望资料)生齐读:“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③小结推进,激情朗读:还没来得及尽孝,母亲就离我而去,怎能不抱终天之恨呢?让我们用心地读出季老心中那永远的痛吧:(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出示: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导: 读到这里,我们已深深地感受到填满作者内心的终天之恨,愿望还在,母亲却已西去,只留下这终天之恨——

(全班读)

出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总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母亲爱的深沉!

3、除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课文还有哪些内容写出了季老心中的痛?

预设:①认真读11月18日日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A、从房东太太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B、季老从房东太太的身上又想到了什么?

C、写下跨越时空的母子对话,写出母亲的真情,儿子的独白。

师小结:听着这跨越时空的对话,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三个字了:“真想哭”。 师导:我哭着醒来,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②、读《寻梦》的开头和结尾

A、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B、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研读“祖**亲”,感受眷恋

师导: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 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感受季老对“祖**亲”的感情。 预设:①读11月16日的日记,“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A、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季老对祖**亲的眷恋? B、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感到甜蜜是因为什么?

完成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C、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师导:(1)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随着季老来到了1935年11月16日那座德国孤寂的小镇,暗夜渐渐织上天空,我们开始静静地读起季老当天的日记(师范读)

让我们走进那个黄昏,当一切孤独、难过都淹没在夜色中时,故乡,亲友在他心中腾起……此时此刻,季老心中的凄凉带着浓浓的甜蜜。

②、读11月20日的日记,谈谈你的感受。

师导: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 ③、读11月28日的日记,谈谈你的感受。

师导: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师导: 1945年,持续了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闭幕,归心似箭的他头也没回,踏上了回国的路,并写下了一首诗(课件,音乐)

(课件出示生读)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板书(眷恋)生齐读后欣赏并带着一颗赤子之心跟唱《我的中国心》 ( 四)、总结全文,升华文本。

1、提炼情感,回读课题。

师导:思之深才梦之切。 课件出示:

1、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因此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在德国的十一年。让我们带着对生身母亲和祖**亲的崇高的敬意与爱慕齐读课题——怀念母亲

2、正因为有了这崇高的敬意和爱慕,所以作者才如此地怀念自己的母亲。这恨、这糊、这寻,构成了作者一生怀念母亲的心。板书:(画心型)

3、品读了季老先生的心,此时此刻你的心想说些什么呢?

4、课件出示:老师对大家的希望

五、作业园地:

1、好好品读季老的日记,让我们也用日记写下自己的心。

2、摘录文中描写对祖**亲魂系梦系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生身母亲

(终天之恨 )

6、怀念母亲

频来入梦

祖**亲

(眷恋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回顾课文的内容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

围绕四个问题

问题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为什么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找出文中的句子

2、那些词最能体现作者这种情感?

3、带着这种情感自由读一读句子。

4、教师补充资料。

5、学生再度(先个人读,再集体读)

问题二: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2、“也”字说明了什么?

3、你知道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找出文中的句子

4、带着这种情感自由读一读句子。

4、教师补充资料。

5、学生再度(先个人读,再集体读)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理解“家”与“国”的关系,体会到身在海外的游子,他们的“家”即是“祖国”,已不再是自己的那个小家。母亲即是祖国,而不仅仅是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母亲”。

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对祖**亲的感情,其实与正是作者对自己“生母”的感情的一种迁移,正如开头作者所说:“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和爱慕。”

a、为什么母亲会“频来入梦”? ①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之所以经常想到母亲,是因为作者旅居国外,对生母和祖**亲的怀念与日俱增。

c、重点赏析“也”:很巧妙的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的地位。

d、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问题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提问思考:a.“甜蜜”和“凄凉”是不是矛盾?怎么理解因为在这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作者能时常回忆起在祖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祖**亲的亲朋好友,仿佛他们就在身边,这凄凉孤独的心中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儿甜蜜! b.怎么理解“糊”?(各种复杂的情感混和在一起)

c.研读“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①.师问:古今中外的母亲是怎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②.师问:作者为什么要写 房东太太的事情?(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d.读:“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这句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回到祖**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e.读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怅望灰天:惆怅(伤感、失意)地望着天空。

问题四: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念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教学提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作答,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珍惜现在的生活,爱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成绩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doc》
怀念母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