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案例

2020-03-03 06:04: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春天的畅想 ──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一、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四、学生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知识面已有所拓展,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技能技巧表现能力。通过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学习,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认识到了表现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已经成为了艺术家普遍的永恒主题。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同时也是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的认识与体会。在这样的主题中,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如:过春节、迎新春、春游、植树等,在其它学科中也学过许多有关春的诗词、散文、春联、歌舞、音曲等等,每个学生从这些经历中所获得的和要释放的是不同的感想与收获,对春天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领会与理解。但大多数学生知识形成了抽象思维,还不能把这些对春天的感受与文学、音乐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春天的形式与手法也较为单一,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往往知识一翻而过,很少去思考、体会其中的意境和传达的信息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教学理念

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课堂设计以师生双边活动和自我感悟、发现为主,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欣赏作品时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他们创设一个能够抒发自己对春天、生活、大自然无限热爱的舞台。

本课教学充分借助和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结合、借鉴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flash动画、文学、音乐作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贴近生活、富有趣味。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参加探索发现,从而体验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享受快乐。

六、教材分析

《春天的畅想》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单元,是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延续与拓展,同时也是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的开始与铺垫。本单元共分二个教学活动,《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为活动一,又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看、听、想、赛等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自主欣赏学习,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资料积极参与“赛诗会”,既能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表达能力,为下节课的创作打好基础。第二课时,让学生在了解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后,继续“赛歌”、“赛成语”、“赛散文”,运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构思创作,培养学生绘面创作的表现能力,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与热爱,激发学生描绘美好春天的欲望。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八、教学重点:

九、教学难点: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十、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十

一、教学方式1.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

(一)引导阶段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师: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不经意间,当我们看到一簇新绿,春天已经悄然而至。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浩浩的春风,濛濛的春雨,融融的春水,一起掀开了春天的帷幕,无限的春色一起涌向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荒芜苍凉的土地因春风的吹拂而有了绿意,无数弱小的生命在春风中破土而出,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春为岁首,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生(1):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比赛、交流

()

)

)

? 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

……

生(2):春游、写生、植树……

问题(2):能否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生(1):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2):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莲蓬勃勃。 问题(3):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谈谈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生(1):春天嫩绿的小草清新可爱。树上的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生(2):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蝴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乐而舒畅,给

生(3):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美。生(4):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与遐想,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A、欣赏国画《春》 (现代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师:“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生: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值得赞颂,画家通过颂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和画梅师:“万花敢向雪中出,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B、课件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几幅国画作品《漓江春》、《漓江春早》等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

)王成喜

”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梅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探春光。

·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

像星星、像眼睛,层次分明,参差错落,给人一中轻盈、舒适、均称、和谐的美。人一种愉悦的美。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花来赞美人的品格,把这种生命具有的精神用自然物表现出来,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一树独先天下春纷纷赶来向春姑娘报道。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春天可以说是个百花园,生机盎然。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课件展示: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今天,同学们也是有备而来,收集了不少有关春天的诗词,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几轮以题为“春柳”。

备课资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树春风干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师:具象表现与意象表现各有什么特点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课件展示: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朗诵录音和解析教学设计: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课件展示:一组自然界蜂蝶、小鸟、昆虫迎春、闹春的摄影图片和音乐《鸟鸣》、女生合唱《春游》(第二轮赛诗主题“春趣”)备课资料:双飞燕子几时同?夹岸桃花蘸水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染红了桃杏,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极富诗意的世界!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雨的摄影图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备课资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

“赛诗会”,抒发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现在进行第一轮,主

? (宋)马远

(现代) 李可染

“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在不知不觉中,春雨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的写照。现在,我们进行第三轮赛诗,主题为“春雨”“江南”。

“春”为主题的

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两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D、欣赏雕塑《春风》 (现代) 张德峰

课件展示:雕塑《春风》、音乐《望春风》、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诵录音 师: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风”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轮赛诗,主题就是备课资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小楼一夜听春风,深巷明朝卖杏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师: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有哪些不同特色和特点?生: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具有视觉感受,文学作品只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但两者都具有意境,能够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现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3.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表现春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课件展示:油画《花开的果园》展子虔、国画《早春图》(问题(1):油画《花开的果园》是通过什么形式、描绘什么来表现春天的?主要借画来赞美什么?问题(2):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在表现春天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三)结束延趣、课堂小结阶段师:在课的最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聆听来自春天的声音,让我们用心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课件展示: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或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课后作业:继续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成语、散文、歌曲等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四)课后反思

人教版《春天的畅想》内容亲切、自然,与大自然联系紧密,学生们普遍比较喜爱,也容易接受,而且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学科整和,增添了美术学科的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

(法国)毕沙罗、油画《白桦林》)郭熙

(俄罗斯)列维坦和国画《游春图》

(隋) 写““春风

北宋

人文性”。为了顺利实施本课,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应

的专业技能、教育理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的修养水平。

1.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表现春天的图片、音乐、文学作品和制作FLash动画创设情景,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春天的多种手法,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比赛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让文学、音乐、民俗等多学科知识在本课中得到渗透,师生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3.此外,适时、适宜、适合的对学生予以最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也相当重要。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闪光点,就看我们如何去挖掘、去点亮、去捕捉、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将心中所想的最美好的感觉通过情感流露出来,才会在课堂上不时进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本课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而且特别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身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同学间的情感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金点子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doc》
美术教学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