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10章

2020-03-02 06:34: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章节序号及名称

第十章 社会分层

本章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分层现象及其本质;在准确理解分层体系结构、层级概

念的基础上掌握分层标准;

2.社会流动的基本属性与社会流动的类型是本章学习应该掌握的又一个概念,通过学习,

使学生了解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并对现代社会的流动现象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本章重点难点

1、社会分层的本质

2、社会分层的标准

3、社会分层体系

4、社会流动的意义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涵义

“分层”本来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所使用的概念,是指地质结构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就将这一概念引申过来用以描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不平等的,类似地质结构那样的高低有序的梯级层次现象,并称之为“社会分层”。所以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用来说明社会纵向结构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术语。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应该看到,“社会分层”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它揭示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人们在社会地位上高低有序的现象,而不包括主体评价。所谓人们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即指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以及由此形成的层次。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上,不同的社会地位之间存在着差别,由此体现着人们的社会差别,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高低有序的等 级现象。

社会分化发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但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分化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分化,其重要表现就是劳动分工,在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分化与进程造成人们社会地位差别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社会分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水平分化,另一种。是垂直分化。水平分化是一种处在一个地位群体中的人们在社会职能上的分化,这种分化不造成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高低有序的差别在。垂直分化则是造成地位、群体之间高低顺序上的差别的分化。

从结构上来看,由社会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分层无论都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阶级,第二个层次是阶层,第三个层次是层界。

二、社会分层理论

早期的社会学家们目睹了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层的急剧变化,关注和研究社会分层产生的原因及本质,形成了种种理论。

1、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认为产生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时,一些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而另一些不占有,占有者即可依据这一有利资源剥夺不占有者。因此也可归结为“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产生不平等的基本原因“

2.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韦伯同意马克思关于经济力量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因素的观点,但是它认为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抹煞,因此提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种因素是造成社会差别和不平等的原因的分层理论。主张在划分成员等级标准时用多种标准和综合性标准。目前社会学家通常都赞同这个标准而把社会成员分为若干阶层或社会层级,主要参

考收入水平、职业种类、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社会威望、居住地区等等标准,把每个社会成员纳入不同的社会集团或阶层。例如美国社会学家沃纳根据财产、地位和声望等综合标准将美国社会中的人们划分权个阶层,即上上层、上下层,上中层、下中层、上下层、下下层。详见教材。

3、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用精英理论说明社会不平等现象,在西方社会学界具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帕雷托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和永恒的,但不同社会的分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并不相同。农业社会的分层结构是稳定的,成员身份的获取是世袭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分层结构则是可变的,成员身份获得不是世袭的,所以现代社会的不平等取决于个人天生的能力和才干之差别。即生理差别或自然差别。精英正是在此概念下提出的。精英循环理论试图说明社会系统尤其是政治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机制是:保证各层级之间的循环畅通,有精英人物上升和平庸者下降的循环机制。详见教材。

4、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对社会不平等的解释。功能主义认为,分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维持社会方面有着某种有益的功能,满足着社会的某种需要。详见教材。

5、冲突主义理论。冲突论者否定了功能主义的看法,认为社会分层是某些集团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创造和延续下来的制度,它导致社会冲突,是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动力。详见教材。

6、平等与效率的理论。现代社会学家基本都承认分层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的合理性,而承认这一合理性的核心主要是维持社会平等与促进社会效率的关系问题。由于二者不可兼得,因此在政策选择方面存在着两派基本观点即主张平等优先和主张效率优先。详见教材。

第二节 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方法与分层标准

1.分层的方法

社会学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

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是由调查研究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由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归类,判断自己处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哪一层;声誉法则是调查研究者让熟悉一地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给成员分层归类;客观法是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该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详见教材。

2、分层标准

分层的标准有两类,第一是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例如以人们所从事的正式职业为标准;第二是以潜在的地位为标准如收入、教育水平等。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第一,收入;第二,职业;第三,教育程度;第四,权力。此外像家庭背景、居住区位等也可作为分层的标准。

二、分层的测量研究

1、五等份法: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五分之一的人口的收入总量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详见教材。

2、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该指数反应的是社会两极人口与中等收入人口的比率关系。

3.社会综合地位量表:在西方称为SES量表。通过测量收入地位、教育地位、职业地位并计算综合分值,来反映一个人综合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一个社会其成员的地位分布格局。

三、对多元分层结构的量化分析

1、多元分层结构:是指由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空间中的具体分布状态确定的各分层地位之

间的关联度。或者说是在多种分层标准下各分层标准之间的关联度。详见教材。

2、结构弹性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把结构弹性定义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分布状态,在这种分布中各分层地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因而可以说,分层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则结构弹性越低;相反,相关性越弱,结构弹性越高。根据结构弹性的高低可以区分出两个极端典型的分层结构: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刚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刚性社会分层结构具有四个特点:刚性结构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相关;刚性结构意味着各分层地位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地限制着人们进行层间交往;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并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若。具有以下特点:各个分层地位之间零度相关;由于各分层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因此用不同标准对成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其它资源而得到补偿;弹性结构对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四、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状况的分析:此部分内容具有在学术研究未有定论的性质,故只进行介绍性说明。详见教材。

第四节 社会流动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可以说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社会对位结构,而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流动也可称社层流动,它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流动的方向,可以将社层流动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所谓垂直流动也称上下流动,是指个人的地位向上或向下移动。垂直流动将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所谓水平流动,是指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社会位置向另一种社会位置的横向流动。

2、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点可以把社层流动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所谓一生中流动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升降变化;所谓代际流动是指两代人之间的地位和职业的变动。研究代际流动,不仅可以了解代与代之间的地位和职业的变动,而且也可以发 现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化趋势。

3、根据社层流动的结构程度,可以将社层流动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所谓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变革而因起的较大规模的一群人在地位、职业或地区上变动;所谓非结构性流动是指结构性流动之外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而引起的单个人的流动。非结构性流动要受其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的制约,也同流动主体的年龄、性别、民族、专业特长、文化水平、等有很大关系,研究非结构性流动可以了解到各层次之间的开放程度和平等的竞争机会。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社会结构性因素

社会成员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由社会的分层结构制度所决定的。分层制度提供着社会成员实现地位流动的可能性,是实现流动的前提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2、个人因素

可以划分为先赋因素和自获因素。先赋因素指个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条件如性别、家庭出生等;

自获因素则是后天获得的各种机会条件如受教育水平、职业等等。先赋因素和自获因素并非毫不相干,在一个分层的社会里,获得教育、职业等条件有时就取决于先赋因素如家庭地位。

四、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

1、合理社会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有助于各层级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度。

2、合理社会流动能够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

本章思考题

问题1简析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

参考答案要点:1.先回答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的基本观点2.对其理论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评价。

问题2社会学进行社会分层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学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是由调查研究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由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归类,判断自己处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哪一层;声誉法则是调查研究者让熟悉一地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给成员分层归类;客观法是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该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问题3什么是社会分层?谈谈你对社会分层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1.先说明社会分层的概念;2.根据所学的几种分层理论,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问题4试说明社会多元分层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要点:1.先说明社会多元分层结构的概念;2.通过社会学关于多元分层结构的弹性分析说明弹性分层结构和刚性分层结构两种分层结构类型。

问题5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具有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要点:1.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2从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以将社会流动区分为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分别对各类流动的概念内容进行简述。

问题6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即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应详细说明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的内容。

本章参考书目

1、彼特.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2、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87年

3、李路路等《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管理学概论 第10章 课后练习

社会学概论第9章

社会学概论第4章

社会学概论第9章

社会学概论第3章

社会学概论第5章(教学内容)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10章.doc》
社会学概论第10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