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咏怀诗

2020-03-02 18:23: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中的苦闷

——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咏怀诗

姓名:余彭乐 学号:200721010343 指导老师:孔英民

摘要: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位才华横溢、自信浪漫的天才级诗人,他们心中充溢着对于祖国、对于人民的热爱,想要一施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但是在现实的面前,在一次次的打击面前,他们心中愤懑,便借助纸笔倾吐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所经历的不平遭遇的愤慨。他们相似的心路历程让他们的政治咏怀诗都有着大致相同的主旨,但是人生经历和个人性格的不同,又让他们彼此的咏怀诗在感情基调上、抒情方式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就三位诗人的咏怀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阐述。

关键字:咏怀 悲愤 浪漫主义 社会现实

引言

唐代出现了三位旷世奇才,李白,李贺,李商隐,他们被后世并称为“三李”。他们三人的诗历来被学者们所广泛研究,对于他们各自所写的咏怀诗历来也不乏研究者,然而大部分研究者都只是从某一位诗人入手对他们的诗进行评定,极少有将三人的咏怀诗放到一起来比较解读,进而发现他们三位咏怀诗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实际上,李白、李贺、李商隐他们的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们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李咏怀诗的相同点,其具有的本质和根源就是他们三人都在自己的咏怀诗中表现了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自己在入仕不得的现实面前所表现的苦闷和悲愤。他们都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的特点,用浪漫的手法、浪漫的作品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娴熟的运用各种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都受到盛唐豪迈进取的士林风气鼓荡,并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科考、结交权贵、友朋互相援引、以诗 1 文乃至学仙访道等方式博取名誉、积极谋求出仕,但往往难料的世事及个人原因而落空;他们都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想象往往外化为动人心魄的瑰丽景象。使他们的诗歌给人一种艺术的美感。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虽然有着相同的感不遇的政治情怀,但是他们三人的诗歌风格却有着各自的特点,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章、三位诗人咏怀诗的不同点

一、在感情基调上

三位诗人的作品虽然在思想感情上有相同的倾向性,但感情基调实有不同,各有特点。

从李白的诗篇中,我们随处可见的是李白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虽然对朝政的废弛加以讽刺,对于自己被排斥感到悲愤,但是他忧国忧民,怀才不遇,这才是他政治咏怀诗的基本情调,也是当时士大夫的普遍情怀。面对自己所遭遇的坎坷,李白曾经大声疾呼:“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②”也曾反复咏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③”虽然李白满胸的怨愤,但是他所处的时代毕竟是盛唐,那样的时代造就了他非凡的气质、豁达的性格、超群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气质与当时的豪迈昂扬的时代精神相得益彰。虽然饱受现实的摧残,但是诗人对于未来是始终充满信心的,如其在喷发出“行路难!行路难!”时,对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在全文的最后写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慷慨豪词,充分地显示了作者的人生情怀和人生信心。《梁甫咏》一诗即可充分表现作者的傲世情怀。“长咏《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开头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悲愤和对现实的强烈的不满,接着通过两个以“君不见”为引子提出两个历史故事,又表现出了李白的积极心态,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定会有明君的出现,自己一定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理想的生活与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让李白的自信又一次跌入深渊。于是李白痛苦悲号“我欲攀龙见明主”充分地表达了自己未见明主,对于现实生活的憎恶。但有着积极乐观心态的李白,在全诗的最后依旧写出了“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櫱屼 ②③ 李白《行路难》

李白《行路难》其二

2 当安之。”(《梁甫吟》),这是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自己现在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不会放弃对于理想的追求。全诗感情跌宕,也让我们看到了李白个人的精神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李白是痛苦的,在那样的社会现实下,李白受到了很多心灵上的创伤,但是他却总是怀有一颗对于未来充满希望的心。其豁达开朗可见一斑。

李贺在创作中虽然同李白一样写过一些格调昂扬、意象壮阔的诗篇,如《马诗》(其五)等,但是这些诗歌只有一小部分,并不构成李贺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李贺和李白的乐观积极的感情基调不同,他的作品中更多地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凄凉、无望之至,其感情是低沉的、抑郁的,正如他在作品《赠陈商》中所写:“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挫折的打击,虽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却有着一种极其消沉的老人的心态。充分的表现了作者对于未来、对于前途的迷茫。其咏怀诗了一些凋零的景物和作者孤寂的生活,这些景物和情境的描写给全诗又笼罩了一层黑暗的颜色,让全诗的感情基调显得更加的低沉。诗歌《赠陈商》中“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这四句描写了自己在任奉礼部侍郎时所干的一些洒扫类的小事。写出了作者心中的郁闷,自己的才华在这样的平庸中慢慢耗尽,于是胸中的抑郁不吐不快“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作者自负、激愤、孤傲的心情一时跃至读者眼前。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并得到明君的赏识,让自己可以有施展自己的抱负的机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抑郁的,一些冷色调的词汇运用,更使得全诗蒙上了一层昏暗感,如“瘦”、“冻”、“苦”等。这些意象的形成,用陈本礼先生的话说,那就是“于昏黑杳冥中写出一派阴幽讽杳景象,令人毛悚④。”这些词汇的运用,更向我们展示了李贺内心的扭曲和黑暗,这些心理的阴暗面也造就了他阴沉的感情基调。

相对来说,李商隐和李贺在政治咏怀诗的感情基调上是很相似的,但是李商隐政治咏怀诗的感情基调却不及李贺诗的阴冷悲观,他给我们展现的是另外一种仕途失意、身世悲凉的意境。李商隐早年也曾在自己的诗中喊出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这在其作品《安定城楼》中写的 ④ 吴企明,李贺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4

3 很明确,其文写的也很有气魄,表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远大理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写这首诗的时候,虽然适值作者遭受奸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小人。《蔡宽夫诗话》中曾写道:“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每诵其‘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与‘池光不受月,暮气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⑤”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这是对于李商隐忧国忧民意识的评价,但是李商隐的这种忧患意识,这种维护正义的思想,却在现实的打击中一次次的沉沦,作者感慨自己仕途的失意与身世的悲凉。这样的感情变化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形成的,从开始受到挫折时感叹“忍剪凌云一寸心”(《初食笋呈座中》)到后来受尽现实的摧残,自己伤心欲绝,自觉前途破灭,倍感凄凉的哭诉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前途无望,希望渺茫。在痛苦绝望的时候,李商隐也有一些怀古伤今的作品产生,比如《宋玉》、《楚吟》等,作者经常以宋玉自况,来感慨自己的身世之悲。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就曾经评述道“作者所感本非一事,身世沉沦,仕宦坎坷,东西路塞,茫茫无之,值此楚天暮雨,江流渺渺,不觉触绪纷来,悲凉无限。”

二、在抒情方式上

与千千万万的文人志士一样,“三李”都有着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但是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各自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压抑,他们将这样的压抑情绪体现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苦闷的情感,在抒发自己感情时,又因为他们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抒情方式。

1、李白的咏怀诗极强的主观抒情性。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是李白诗歌给人带来的最大的艺术感。李白在抒情时偏重的是主观抒情,即是将自己的气质个性融入到诗歌的创作中,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感觉,这是属于李白自己的特有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另外,从李白的个人生世经历来看,他曾经受到了君王的信任,却又仕途坎坷,可谓是逆境造雄才,怨愤出诗人。 ⑤⑥

⑥《蔡宽夫诗话》:蔡启字宽夫,所著《蔡宽夫诗话》,有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4 为了充分表达炽热丰富的情感内涵,他常用呼告、惊叹、感奋等手法来完成感情的爆发,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作品都是以一种喷发式的语言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其作品《梦游天姆吟留别》中李白因政治上受到了打击,其内心失意、精神苦闷,对黑暗的势力痛恨不满,因而大声疾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喷勃的气势,直白地说出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在作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一开头就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给读者一种作者胸中的一腔愤懑,骤然喷涌而出的感觉。接着这种愁绪更加浓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为主观地抒发自己的忧愁情绪,给读者一种真实感。

2、李贺咏怀诗感情的隐晦

而李贺因其个人精神和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其对于诗歌创作抒发感情则表现的更加隐晦,其写诗多是借古讽今,如其诗《秦王饮酒》中“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这四句写出秦王的英武,如何让天下太平。王琦注引姚经三语:“德宗性刚暴,好宴游,常幸鱼藻池,使宫人张水戏,彩服雕靡,丝竹间发,饮酒为乐,故以秦王追消之”。即可见李贺在表达自己对君王、对现实的不满时,并没有直接抒发心中的愁苦,而是借古讽今,来抒发自己的无奈。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古今”。除了借古讽今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外,李贺还常以咏物来抒怀。如其《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此篇主要是写好马是出身名地,因为名地可以让好马在天广地阔的地方自由驰骋,同时也是作者的自喻,可以像好马奋勇驰骋,只是为了得到明主的赏识。这里是作者是借用马抒情,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同样是想抒发自己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对现实情况的愤懑之情,同样是抒发自己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满,对于社会黑暗的痛恨,李贺的诗歌读之不若李白的自然洒脱,有一种隐含或者留给人们去思考的空间,在分析李贺的诗歌时,总是要结合当时的实况加以分析,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3、李商隐咏怀诗的婉曲见意

5 “三李”的诗中,李商隐的咏怀诗则更少直抒胸臆,其作诗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喜欢曲折达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构思上一波三折、百转千回,擅长用朦胧意境的营造,真实与虚幻的结合,使其诗歌更显出一种幽深曲折的特点。其写诗善于移情入景,并借景抒情。如其《流莺》所说:“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景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若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全诗是借咏物来抒情,用流莺来比喻自己,写出了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依、怀才不遇的感情。这样的象征写法深思婉转,表现了作者在时世面前自感飘零无所依的心情。像这样的借景以表达自己的情景思绪的诗在李商隐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如:“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只为最高花。”(《天涯》)整首诗的感情是画面虽然美艳却显得很沉痛,格调虽然激越而内含着悲凉。写到了作者伤春伤时,进而自伤身世,使读者读上去就能品味出一种浓浓的伤感之情,耐人寻味。难怪屈复称赞他是说:“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

再谈谈义山诗的代表作《锦瑟》,这首诗写得相当隐晦,历来也有许多研究者对这首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现在我们先将其理解成一首政治咏怀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既是表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更是写出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杜鹃即是作者自己。而“沧海月明珠有泪”又写出了寂寥清苦的感情;“蓝田日暖玉生烟”写的朦胧缥缈,似乎表现出了理想的那种似有似无,似远似近的不确定感,更显示出作者求诸理想而不得的悲凉痛苦。末句的表达更显示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惆怅,表现了作者在现实黑暗的打击下的无助、失意。作者在朦胧缥缈、似真似幻的意象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文意幽深婉曲,构成了独特的艺术结构和抒情方式。

虽然李商隐和李贺的咏怀诗都带有这隐晦的特点,但是他们在思想感情上是不一样的,李贺在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时候更注重自己的个人的感受,是比较自我的,从自身出发表现感情。所以李贺的朦胧诗给人一种诡奇、精致、新鲜、敏锐的感觉,缺少一些深厚的东西,而李商隐是有的。李商隐更加注重一种大我的关怀,表现自己的对于政治,对于国家的关怀。

三、艺术表现手法上

“三李”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典型,更被后人喻为“天才”的诗人,他们创作诗歌时,无论是从形象塑造,还是从素材选取,各种艺术手法的应用,都具备了典型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李白的诗歌追求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一种天然的、不加雕饰的韵味,浑然天成,一气呵成。他写诗竭力追求一种自然本色,其创作常来源于灵感,灵感来了,它即有文思如泉涌之感,有如大坝开闸,一泻千里。李白写诗善于将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第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于是“寄愁心与明月”,想把自己的满腔悲愁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另一方面,李白还善于抓住事物的某一特点,对其加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虽是想象和夸张,但独特的想象总是和事物的具体特征相吻合,夸张的自然,想象的得体。既起到了抒发自己情感的作用,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巨大的艺术反差,使诗歌的整体艺术水平又得以提高。李白的艺术想象极为独特,其想象范围之广,跳跃性之强实属空前绝后。其艺术想象可以超越一切时空限制,让人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自由驰骋。如其在作品《蜀道难》中所描写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极大的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给人一种雄伟、壮丽之感。这首诗不仅是写大自然的壮美奇险,也抒发了作者因追求功名未成的悲痛心情。在这样一种时间、空间的纵横驰骋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艺术手法的纯熟。这样的文章在李白的作品中俯拾即是,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在梦境与现实间的穿插反复,想象十分奇特,通过其特殊表现手法,揉以夸张、比喻、拟人,不仅刻画出了想象中的天姥山的绮丽 7 明媚的景象,更表达了自己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痛心情和继续追求光明的执着愿望,更塑造了自己不愿屈服黑暗势力的高贵人格精神。李白对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少有的,夸张似乎成了李白的另一张名片。他运用的修辞手法,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更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艺术表达的效果。其飘逸豁达仿佛有神仙气骨,被后世誉为“诗仙”。

李贺和李白一样,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浪漫主义诗人。但与李白雄伟壮阔的意象不同的是,李贺更喜欢驰骋于一些神话故事、鬼魅世界之中。李贺的想象大胆、诡异,艺术境界迷离惝恍,其作文章常与自己的痛苦遭遇相联系,写的悲观沮丧,暗淡无光。李贺作诗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喜欢字斟句酌,每个字都要经过反复的酝酿和构思,这与他奇巧鬼怪的个人性格有关,他的文章具有强烈的色彩感,以及比兴多而赋笔少等特点。他想象大胆、诡异,更营造出了一种绚丽多姿,迷离鬼魅的艺术境界。奇特的想象,让他上访月宫,下游鬼魅。并用其特意锤炼的语句,描写出独特的属于李贺自己的艺术境界。如其作品《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写作者夜游月宫的景象,其想象甚是奇特,大胆地写出了月宫中自己的所见,并通过月宫仙境的美好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于人生的短暂,世事无常的苦闷。另一首《秦王饮酒》,作者在鬼的世界中,表现了对生的渴望以及对死的恐惧。其在诗中运用独特的艺术想象,比喻、夸张、白描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秦王的英勇和饮酒欢歌 的盛大场面。此诗颇能体现李贺诗想象奇谲诡异的特点。

同李白、李贺诗歌呈现出的超凡的想象、巨大的跳跃性不同,李商隐的诗虽然也是时空的交错,但意象却明显更加密集,写作时,他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借助一些联想和想象将其实是现实中的情意的情幻化成一种虚拟的情景和画面,以一种深婉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一些想象,一种朦胧意境的营造,感伤气氛的渲染,来充分表达自己深沉真挚的情感。李商隐想象奇特,知识渊博,他将白描、比喻、象征、用典等多种手法结合起来,去捕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以及宇宙中的各种形象,赋予他们新 8 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了一种百宝纷呈,五色炫耀的风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运用了多种物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身世悲凉,孤独悲寂的心情。借花来抒情,其细腻的笔法,加上各种意象之间的重叠,使得全诗表现出一种美艳的特点,美艳中透露着自己的孤独寂寞,身世飘零。再如《锦瑟》一诗,通过繁复的象喻和片段意象的错落排比,使得全诗的意象和旨趣更加朦胧难以捉摸。往往让人们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旨和深层情感的寄托。

第二章、三位诗人咏怀诗各具特色的原因

三位诗人的政治抒情诗之所以有所不同,首先和他们个人的人生经历有关系。李白出生在盛唐,但是却命运坎坷,他幼时随父迁居,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漫游的生活。他一直向往入仕做官,天宝初做了供奉翰林,但是遭到权贵的谗毁,不久离开长安。后几经流离,再未能做官。与李贺,李商隐不同的是,李白面对挫折,他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思考过后又会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从而塑造了他浪漫不羁的性格。李白的政治抒情诗中,大多是抒发自己的雄心抱负,他用奔腾的气势和豪侠的气概,也向我们展示了盛唐积极奋发的精神。除此之外,李白还长时间的受道教的影响,他被后世称为诗仙,除去他的文章有种飘逸的风格外,还因为道教对他的影响。道教的思想的使其形成了一种放浪不羁的性格。正是因为李白的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他的道教修为让其思想和精神得到了升华,使得李白的胸襟变得更为开阔,眼界更为宽广,且总是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怀,他将自己的性格与自己的作品融为一体,其文章总是呈现出一种壮阔之美、昂扬之美、雄浑之美。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必然导致失败,但是他始终向往这样的理想,他始终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豁达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处于中唐时期的李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因其父亲名李晋肃,“晋”字与进士之“进”同音,一些妒忌贤才的人,以此为借口,认为应避君父之讳,不得参加进士的考试。从此他便于考试无缘了。尽管韩愈写《讳辩》一文替他辩解,但也无济于事。但是为了维持生计,李贺只能作了个听

9 人指使,唯命是从的“从九品上”奉礼郎的小官。李贺也自命是个有才华的人,胸中装着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但是自己的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心中是何等的痛苦和不堪。李贺的不平身世也造就了他早熟的心态,在一次次现实的打击中,李贺变得更加的消沉郁闷,他的作品开始表现大量的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思想感情,其诗中“死”字就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充分表达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无可奈何。他的人生经历对于他的作品是有直接影响的,从开始的愤懑、感慨到渐渐的变得麻木,变得无可奈何,让李贺的心中变得更加的黑暗,其作品中大量色彩的运用和鬼魅形象的塑造,让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幽暗昏昧、奇崛冷艳的形象特点。

李商隐和李白、李贺一样,他历经了人生的坎坷,在困难面前,表现的郁郁寡欢。李商隐的一生夹缠在牛、李党争之中。他在政治上似乎更佩服李德裕一些,但是却先受知于令狐楚,又受李党的王茂元任用为掌书记,并娶其女,两党都拉而不用,以致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难以自控的人生际遇,让他的文章充满了朦胧感,在朦胧隐晦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李商隐的身世飘零,饱受了人间的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感情显得特别的脆弱。“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的不幸,给诗人带来了毕生的怨愤,从而孕育了他憔悴行吟的诗篇。他的诗歌将自己的身世不幸和他对晚唐命运的忧思相联系,变成了哀戚顽艳。带有浓郁的感伤情绪,给予了他的诗作带有特殊的美感。

由此可见,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的身世、经历等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那么的才华横溢,那么的天真浪漫,在时事面前又显得那么的脆弱。但是他们不一样的面对现实的心境,又造就了他们咏怀诗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结

三位诗人在对理想的不断追求中,饱受了现实的摧残,在对梦想的追求和遭遇的现实的苦闷中,造就了一篇篇饱含个性色彩的佳作。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一时跃然于笔端,也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不朽的神话。

参考文献: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M].四川:巴蜀书社1996年版

10 霍松林、林文龙,《唐诗探胜》[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 张海鸥《唐名家诗导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杨海波《李白思想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郑在瀛《李商隐诗集今注》[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乔象钟《李白论》[M]齐鲁书社1986年04月

赵忠《李太白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6年10月版 王琴《唐诗宋词赏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桂芝《李商隐全传》[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6年版 刘逸生《李商隐诗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 祖性《李贺诗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 李贺《李贺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版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李贺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 李淼,李星《唐诗三百首译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王瑶《李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译文: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and the reality of anguish ---Li bai, LiHe , li shangyin\'s lyric poetry Name: YuPengLe student id: 200721010343 guide teacher: KongYingMin Abstract:li bai, LiHe, li shangyin three talented, self-confidence, romantic genius levels of bard, they for the motherland, with full of love for the people, want a joash his talent and aspirations, but in reality in

11 front, in a meeting of blow before, and their hearts, and with anger poured himself pencil-and-paper to all of life\'s thinking, for social discontent, about his experience of rough encounter indignation.They similar experiences let their political lyric poem all has big like the same substance, but life experienceand individual character is different, by let them each other\'s lyric poetry in the emotional tone, lyrical methods, artistic expreion has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three poet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lyric poem was presented.

Key word :lyric poetry

indignation

romantic

social reality

意见:

1, 2, 3, 文中有些引文没在注中注明,认真查找,把注释补充完整。 第二章内容略显单薄,应适当充实内容。

认真修改错别字,病句,争取下一稿不出现错误。

4, 注和参考文献格式请参考下面两例的格式修改(注放在文末,注必须列出页码;参考文献页码不作严格要求):

沪安顺.春秋卿士辞令与战国策士辞令异同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4):52.袁世硕.中国文学史(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2.

李贺马诗

马诗,李贺

马诗,李贺

阮籍《咏怀诗》

阮籍《咏怀诗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咏怀诗.doc》
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咏怀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