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2020-03-03 11:42: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县民宗局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调

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县委办《关于在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局于8月初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团结的历史及现状

(一)**县情基本情况

**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全县国土面积1893.42平方公里,辖2乡4镇1个农场、3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6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93万人。**是国家重点扶持县。“边少山穷低”是**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特征。边:就是边境线长。全县6个乡(镇)有4个乡(镇)与缅甸第二特区邦康市接壤,国境线长133.39公里;少:就是少数民族众多。县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的21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山:就是山区面积大。全县除南垒河、南马河流域是小平坝外,大部分均为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穷:就是县贫民穷。2013年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财政自给率为11.36%,农民人均纯收入4726元,按最新标准计算,全县仍有贫困人口4.3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1— 37.45%;低:就是社会发育程度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19年,部分少数民族解放初期几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县民族团结的历史

翻开历史的岁月,**县的民族团结工作,走过了60年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地区形势错综复杂。由于历代统治阶级长期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造成民族间严重隔阂,加之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彼此间产生偏见。1954年自治区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工作,妥善安置宗教和民族上层人士,动员其子女参加工作或报送到民族院校学习深造;组织民族上层和群众代表到北京、昆明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自治县成立后,共召开了14届人民代表大会。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歧视性称呼,根据各民族的意愿做了更改。通过切实工作,各民族建立了对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团结景象。1990年,国务院授予**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先进县”称号;1994年和2005年又分别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2006年和2009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第四次和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06年和2010年**县先后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有50个先进集体和100多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2—

(三)**县民族团结的现状

近年来,**县的民族团结工作呈现出了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一是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全面形成。**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其作为在政治上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以每年8月份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全县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大为增强,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意识和狭隘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巩固和发展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是引导助推民间族际团结互助和谐机制。建立“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情感联系,社会受益”模式,引导和助推民间沟通交流与结对帮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连心”、“亲串亲”、“手把手”、“情系情”等“四个一”主题活动,举办“共度泼水节”、“我请亲朋好友吃新米”、“欢聚拉祜山乡”等大型系列活动,组织结对“亲戚”现场观摩种养殖示范、手把手传授民间传统手工艺以及民族歌舞培训,建立了“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和谐共处”的新型民族团结关系。

—3— 三是各民族相互交融,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多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立诚信、促和谐系列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民族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共荣意识不断强化,对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生态建设、婚育新风、劳动技能培养等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要求迫切,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是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人才保证。**历届县委、县政府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县各级机关单位中:少数民族公务员 (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 455人,占公务员 (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56.31%。事业单位中:少数民族工作人员1311人,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数的52.46%。

五是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云南省重点实施“3121工程”后,**已被确立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 ”之一,并与2013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实施。全县上下围绕“4423”建设目标,即重点打造“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四个示范;统筹推进“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教育振兴、民族干部培养、民族 —4— 法制建设”四大工程;奋力推动“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两个方面创新;力争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开放三个方面新跨越”的目标,集部门之力,合乡镇之智,聚民族之心,扎实推进“示范县”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

全县各乡镇、各县直属部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与稳投资、调结构、抓创新、增活力、惠民生等工作统筹起来,抓紧、抓实。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完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做到组织到位、落实到位,确保了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成果转化为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同心同德、携手奋进的良好氛围,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崛起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在全社会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鲜明主题。我县

—5— 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一主题,高举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激励全县各族人民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自觉地促进全省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区别对象,努力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紧密联系各乡镇的实际,找准宣传教育活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紧密联系各种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找准宣传教育活动与人们心理的契合点;紧密联系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找准宣传教育活动与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大力宣传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和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工作的汉族干部,使宣传教育活动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同时,搭建各民族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各民族群众便于接受的传播渠道,努力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 —6— 力。一是综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好**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逢十周年庆典活动,广泛普及民族知识,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舆论强音、成为社会共识。二是坚持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活动,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进行宣讲,用成就说话、用事实说话,把大道理与小道理贯通起来,让各族群众从今昔对比中、从社会变迁中、从身边变化中,感受到了民族团结进步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思想认同、感情认同。三是坚持以教化人,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四是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各项群众性活动中,广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民族团结示范村等活动,使民族团结更好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五是进一步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人物,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各族干部群众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四)抓住重点,扩大覆盖范围,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各族人民、走进千家万户。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是面向各个民族、面向全体人民开展的宣传教育。我县采取了有效措施,拓宽教育渠道、扩大覆盖范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三级联创

—7— 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把宣传教育活动覆盖到广大农村、企业、社区、学校、机关和军队等,覆盖到各行各业和各族群众,形成了全民受教育、人人促团结的生动局面。

我县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在全县的部分中小学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试点,制定出台了《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计划方案》。

(五)大力改善民生,为民族团结工作夯实群众基础。 各级党委、政府集中精力,认真查摆和解决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劳务输出、农民技能培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突出问题。实施了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民族特色产业、示范村寨、“兴边富民”等民心工程,真心实意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主动为群众增收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努力解决群众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电视难等实际问题,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是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编印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如“3121”工程、“兴边富民”工程等重大举措,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拥护。

—8— 二是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社区、进村寨、进军营、进企业活动,干部群众对“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族团结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是民族团结工作社会化进程得到了有效推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宣传月活动,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团结工作,民族团结工作社会化进程通过宣传月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有效推进。

四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展以来,各乡镇、各部门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随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而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优良风气成为催生新先进出现的加速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日益扩大。涌现出了岩三龙、岩故、波岩胆等一批民族团结先进模范。

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存在的问题

—9— 一是由于我县特殊的地域原因,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未深入到有些偏远山区,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我县贫困面大,发展民族经济任务繁重。三是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发展意识不强。四是民族教育发展存在隐患,少数民族人才匮乏。由于经济条件制约,相当一部分普通群众家庭,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毕业居多。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不再分配工作,受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部分家庭子女在初中毕业后即缀学割胶、采茶、摘咖啡、经商或外出务工,民族教育形势严峻。五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认识不足,认为该项工作是民族部门的份内事。

五、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要在各民族党员、干部之间开展互交朋友活动,以各民族党员、干部的真诚团结带动各族群众团结,为推进民族团结、推进社会稳定做出示范。突出抓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建立和完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使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入脑入心。要求村和社区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做实做细,进家入户。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渠道。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各族干部中开展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 —10— 宣传教育活动,把“三个离不开”思想转化为各族人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从而实现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首要任务,因此要做好民族地区扶持长远规划,每年计划帮助几个村子,集中资金切实帮助民族地区解决一些实质问题,克服“见子打子”工作局面,使工作取得一些实质进展。

(三)加强对贫困少数民族的科普工作。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引导科技人员深入民族村寨开展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举办有关农业技术培训班,加强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鼓励贫困少数民族新生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的培训,积极推进民族村寨“一村一品”培育工程,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的培训。努力在民族村寨培养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队伍,力争每个民族村寨主要特色产业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能人。

(四)加大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力度。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化,要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来源渠道,降低少数民族干部录用门槛。如从大专院校的优秀少数民族毕业生中选拔进入我县公务员队伍;各乡镇公务员招考时增加少数民族单列指标;落实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措施,快速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素质;开办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学习班、

—11— 培训班,不断提高特困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五)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民族团结高于天,社会稳定百姓安。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建成了一批民族团结模范县市和单位,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各族人民在全县各项建设事业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也正是因为有了各级党委政政府、各族群众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牢不可破的民族团结基础和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维护社会稳定的光荣传统,我们才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县的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调研报告

灌阳镇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灌阳镇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调研报告

某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doc》
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