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教案

2020-03-02 10:42: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西方美术史

荷兰绘画大师

——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的梵高

华德学院 艺术与传媒分院

邵玥

《荷兰绘画大师—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的梵高》

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类型】讲授课

【授课班级】201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艺专业、广电专业、动画专业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对荷兰绘画大师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及艺术流派。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感受梵高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

2、通过梵高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开阔眼界,提高欣赏的能力。

3、学习梵高对绘画的热情和执着,激发学生们的绘画的热情和兴

趣。

【教学重点】

1、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步骤】

1、引入:27岁之前的梵高。(1分钟)

2、展开:梵高与印象派、后印象派;(1分钟)

梵高生命中重要的三个人;(5分钟)

梵高的绘画特;(1分钟)

3、总结:梵高的艺术精神。(1分钟)

1886年,一个年轻人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在这里,他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并从好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画作中得到了启发......

然而,没过多久,他发现印象派的手法根本就不够他玩的。于是,她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一条无比艰辛的艺术创新之路。通过这条路,他终于成为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大师。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梵高

一、梵高与印象派、后印象派

关于文森特凡高,首先我想先聊聊他究竟应该被分到那个“派”。艺术家的分派,并不像黑社会电影中向关二哥磕个头,然后再在身上纹两条带鱼就算入了帮派了。而是要从他作品的风格中分析他比较偏向那个派......照这种说法,那梵高早期的作品的确是受了印象派影响。在遇到印象派之前,梵高的画给人一种非常凄惨的感觉,而在收到印象派影响后,从画面上很容易看出来,梵高的画面一下子“亮”了起来,而且鲜艳明亮也成为了他以后画中的标志而被人熟知。可以说,印象派在梵高的艺术生涯中打开了一只手电筒,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然而,凡高的代表作却又和印象派风格截然不同,甚至有些唱反调。于是,专家学者们又把他和后来一样画风有所转变的塞尚、罗德烈克等人划分为后印象派。

但我个人认为之中划分是不合理的,因为印象派的创始人莫奈、雷诺阿最后也和印象派“say goodbye”了,照这种理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他们分个苹果派菠萝派之类的呢?所以,专家们把艺术家们分成各个门派,从我作为教师这个角度上来说,就是为了上课方便总结归纳,考试好出题!其实,又有哪个画家的画风是一沉不变的呢?

如果硬要分派,我觉得梵高应该是:癫狂派。艺术家都是疯狂的,然而和毕加索、马蒂斯这种故意作怪的画家不同,梵高的怪是他的血液和骨髓里面的。因为,他是个精神病,如假包换的精神病.......

二、梵高生命中重要的三个人

要了解这个“神经病”,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可以说没有这三个人,就没有今天大家所认识的梵高,三个人,缺一不可。

重要人物一:提奥梵高

文森特梵高的弟弟,也是他一生的知己,并且终其一生,在精神上、经济上鼎力支持梵高的梦想。年轻时期的梵高,做过很多职业:画廊销售、传教士、外语教师(他会英、法、德三种语言),但似乎哪样都做不长,1880年,27岁的梵高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并从此以画为生!你一定听说过梵高的一生过的很凄惨,其实,真的很凄惨......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再穷也不会穷到连饭都吃不饱。反过来,太有钱的也一定弄不出好作品,一定要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他对创作的饥渴。当然,这个说法有些片面,但是梵高确实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他没有饿死,并且能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全靠他的弟弟提奥无条件的支持。而他的创作热情则来源于对艺术单处的梦想“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

1、梵高绘画特点:A.厚重的笔触;B.明亮的色彩

然而,“绿色—红色”、“蓝色—黄色”在色彩中被称为对比色,也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颜色,一般人都是不敢随便用的。但是梵高却能很好的驾驭这些强烈的颜色,这就是他色彩表现特别明亮的原因。

2、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A.有一个被奉为业界楷模的男神:梵高最崇拜的是画家米勒,多次临摹他的画。

B.有一个被称“muse”女神的女子:据记载梵高似乎没什么muse(几次恋爱都是单相思),他也不需要女神给他带来灵感,因为,他有一个别的画家没有的东西:精神病。

C.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梵高虽然生性怪癖,不懂人性事故,不善与人交往。但是他还是有朋友的,他的这位朋友,也是另一位影响他一生的重要人物。

重要人物二:高更

高更在当时的法国画坛也算得上一号猛人,他独树一帜的画风和标新立异的题材,曾多次震动画坛。他也是唯一一个被梵高欣赏的“后印象派”。

1888年2月,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并打算在这实现他另一个梦想:建立一间艺术工作室,并使它最终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于是,在当地租了一间两层楼的小屋,并把它漆成了他最爱的亮黄色,还给他去名字叫黄色小屋。一切准备就绪后,就要邀请艺术家入驻了,梵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更,而高更也答应了他的邀请(前提是提奥帮他还债!),得知高更要来的梵高,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创作一幅画,为了就是向高更展示他在黄色小屋中的成果。这一时段是梵高创作高峰,而且,这一时期也诞生了很多名画。《向日葵》就是这个时间创作得,梵高用他惯用的厚重的笔触,在他最爱的黄色背景上画上了黄色的向日葵,花瓣都是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相当的仔细。这幅画的点睛之笔,是瓶身上的这个蓝色签名,当时没有人会把签名放在画面中,但是梵高这样做了,而且给人的感觉还非常的和谐.......这幅画可以算得上梵高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了,至少梵高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当高更来到黄色小屋的时候,站在这幅画面前久久不愿离去,盛赞这幅画。

中国有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更和梵高都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牛人,不光牛,而且还怪!正因为如此,他俩才能走到一起。而且,平心而论,能被梵高坎上的人,也绝对不会是什么好鸟!自从高更搬进了黄色小屋,两个人除了喝酒泡妞以外,高更和梵高就像一对结婚20年的夫妻,不停的闹别扭。在绘画方面,两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高更认为绘画应该只画眼睛看到的东西;而梵高则认为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想象。不光如此,梵高还总爱在高更画画的时候站在他后面挑毛病,谁也不愿意全情投入的时候背后总有个指点江山的人吧,于是,高更终于抗不住了,他给梵高的弟弟提奥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概是这样:我再也受不了你这个精神病哥哥了,老子不玩儿了,爱咋样咋样!

在高更明确表达去意之后,在1889年12月23日夜里,发生了那件艺术史上超级有名的:自残事件!梵高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关于这个割耳事件,有好几种说法,至今没有个定论。大多数人认为,那天晚上,高更在路上走着走着,梵高突然从后面冲上来,在高更的面前“咔嚓”一声割掉了自己的耳朵。然后也不去看医生,任凭血哗啦哗啦的流,自己还蹦蹦跳跳的回家睡觉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相信当时的高更一定是满脑袋的问号????不过我还是要由衷的感叹一句:梵先生的命真是硬丫!!!还有一种说法,梵高的这只耳朵是高更割的,但是梵高为了保护小伙伴,一直对外称是自己割掉得。具体梵高是怎么变成“一只耳”的,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了。不管怎样,高更得离开给梵高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梵高彻底疯了......

梵高为什么会疯,其实我觉得我是可以理解的:关于“黄色小屋”得梦想,就好像我开了个微博,并且希望把这个微博大造成粉丝数超过微博女王的新女王。然而战战兢兢的干了好几个月,却发现连个“僵尸粉”都没有。这时,唯一的“互粉”也取消了关注,于是,彻底疯了.......

梵高住进了精神病院,梵高这个时期的作品,画面中的树木、天空、道路和山脉似乎都发疯似的扭曲变形,好像要被一个巨大的漩涡吸进去一样。疾病一点点摧毁梵高的同时,也将他骨子里的才华一点点逼出来。梵高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又一次发病,竟然吞了一瓶他最爱的黄色颜料,如果你问我黄色颜料有没有毒,我会肯定地告诉你:有毒!但是,命硬的梵高又被抢救回来了!

1890年,在弟弟提奥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梵高的病情逐渐稳定了,并在这时创作了这幅杰作《麦田下的乌鸦》,梵高还是管用的蓝色和黄色,画面中的那条路似乎是条死路,左右两条小径形成一个展来怀抱的形状。麦田上的乌鸦飞向远方,似乎正在预示着梵高心中的病魔正在离他远去,但是!乌鸦也可能是:正在向他飞来!

1890年7月27日,梵高用手枪对准自己的胸口嘣的一枪,然而,命很硬的梵高没有马上挂掉,他甚至还自己走回了公寓。在痛苦的挣扎了两天后,37岁的梵高死在了弟弟提奥的怀中。6个月后,弟弟提奥也离开了人世,就葬在了梵高的旁边。 然而,梵高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有第三个重要的人物没有出场!

重要人物三:乔安娜

提奥的太太,梵高的弟媳,乔安娜梵高。没有乔安娜,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认识的梵高。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大舅子近2000幅遗作(生前就卖出去一幅,剩下的都在家里堆着呢)。到这个时候,可贵不是梵高的画有多位大,而是乔安娜知道梵高的画有多位大,她没有像大多数家庭妇女一样将这些销路不好的成斤论两的卖给废品收购站,而是将这些作品整理好,并不遗余力地去宣传它们,不出10年,她就让梵高的画轰动了整个画坛,,而且当时的市面上就已经出现了梵高的假画了。

梵高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弟弟提奥让梵高不会饿死;高更让梵高打了鸡血;乔安娜则让他的作品发扬光大。

说到这里,我又要由衷的感叹一句:早干嘛去了!

今天,梵高的作品早已传遍了世界,人们排着对看他的画,他的梦想终于成真了,“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

三、总结:

回头再看看梵高短短37年生命,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作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有一种魔力,让人看过后会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高更在离开黄色小屋14年后,在他的笔记里写道:“我至今满脑袋都是向日葵”

梵高教案

《梵高传》教案

《梵高传》教案

梵高

梵高

梵高作品赏析 教案

梵高传世名画教案

《梵高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

画家梵高

《梵高教案.doc》
梵高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