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2020-03-03 08:24: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提要:

作为一名煤矿基层工会工作者,为真实详尽地了解煤矿职工生活状况,同时也为工会组织更好地服务职工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对矿区职工工作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前煤矿企业职工基本状况、职工劳动权益实现状况、职工民主政治权益状况、职工思想道德观念、文化技术素质状况等与煤矿工人息息相关的情况。调查时采用了和工人座谈、深入一线同井下职工同上同下、查阅企业有关数据资料、家访等方式进行,并多次与基层煤矿企业单位党、政、工、团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企业一线职工就此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经过调查,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较详尽地掌握了当前煤矿职工工作、收入、生活等的状况,并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现将调查情况做如下介绍:

1 煤矿职工生活方面

1.1总体形势

煤矿职工收入在逐年提高,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随着国家不断对煤炭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煤炭行业发展迅速,煤炭企业不断规模化,如今,煤矿职工的工资收入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以笔者调查的几个国有煤矿为例,煤矿职工年均收入已经由几年前的不足30000元增至为今年的50000余元,个别煤矿甚至能达到100000元以上,煤矿职工工资的提高离不开企业效益的提高,收入的大幅提高是与煤炭行业职工的劳动付出、承担的劳动风险是成正比的。这就首先给煤矿工人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煤矿职工普遍感到生活幸福指数得到不小提高。以笔者调查的几个国有煤矿30年发展变化为例,职工生活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体现出来。

1.1.1

先看“衣”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煤矿工人常被形象地称为“傻大黑粗”,他们干着超强的体力劳动,却并没有得到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福利待遇,他们整日在井下苦干,常年不见太阳,疲于奔命,为家庭能过上好日子节衣缩食,根本无条件改善穿着和形象。调查中,笔者从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看,当时的煤矿劳模表彰会,有的矿工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照像留念。而现如今煤矿工人开会穿着正装,西装、领带,精神百倍。平时穿工装也是整齐划一,下井作业服干净整洁,出门办事、过年过节回家探亲的衣着装扮越来越新潮、穿名牌服装,体验高品味带来的感觉,可以说,在当代矿工的身上已基本看不到“煤黑子”的形象。

1.1.2

再看“食”

当年一家几口人主要吃粗粮,副食品要凭票供应,冬天数百斤地购买大白菜作为越冬蔬菜。如今,随着矿工们收入提高了,而且他们的福利待遇也是不同凡响,以前,他们在井下吃的班中餐常常就是馒头、咸菜,白开水,现如今,井下全部配备了火腿、蛋糕、酸奶等有营养的班中餐;以前,矿工们升井后,只能回家做饭或是到大食堂吃饭,现如今,煤矿工人升井后,有企业为他们准备的美味可口、膳食搭配科学合理的营养餐,可完全补充矿工在井下超负荷劳动所造成的体力消耗,使矿工的身体状况得到保障。并且,收入的提高,使矿工们也成为了街头饭店的常客,矿区内高档饭店竞相开张,美味佳肴任下了班的职工品尝,煤矿工人家里来客人常常到餐馆享用酒席。可以说,煤矿工人现在吃上面想的不是吃饱的问题,而是怎样吃才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1.1.3

接下来看“住”

建矿创业的老前辈们常说,煤矿建设初期,他们普遍住着低矮的平房,而且一家几代人挤在一套破旧的平房里的情况普遍存在,那时,儿子结婚娶媳妇,房子往往是最大的难题。现如今,矿区的棚户区的改造让越来越多的职工受益。宽敞明亮的单元房,天然气、互联网、电话、暖气一应俱全。即便是住宿舍职工,宿舍内也是冬有暖气、夏有空调,房间每天由服务员进行打扫,舒适的环境可让每一名矿工得到很好的休息。以笔者调查的几个国有煤矿为例,可以说,他们已基本告别了从前的住房紧张的状况,棚户区改造这项工程使得煤矿职工住的条件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居住在煤矿周边工人村的矿工们,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上班时工作在阴暗狭窄的井下,回到家还是在阴暗狭窄的房子里休息。随着棚户区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在矿区住房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煤矿工人已享受到了现代城市人所享受的居住环境。

1.1.4 最后看“行”

由于矿工收入的提高,他们已不止满足于已有的自行车、摩托车,拥有私家车成为了煤矿工人的消费时尚,笔者调查的几家煤矿中,所有煤矿都不同规模地建起了私家车停车场,每个停车场内每天都有上百辆的矿工私家车停放。壮观气派的私家车停车场成为了煤矿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拥有私家车的煤矿职工家庭越来越多,煤矿工人逢年年过节,一家人乘车出游、走亲会友成了新的时尚。

2 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方面

2.1 安全设施的使用

在煤矿安全是最大的幸福,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如果安全保证不了,那么其他什么都谈不上。安全也是和谐美满的家庭的保障。在安全设施和劳保用品方面。近年来,国家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硬件上,基本上实现了矿井的科学高效管理,实现了采、掘机械化、矿井提升自动化、瓦斯检测网络化、作业环境标准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并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环保矿山。软件上,加大了对矿山生产安全设施的投入和安全检查的力度,近年来,随着当今煤炭科技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职工个人保护设施也不断得到改善。以前,矿工下井时,携带的是重达四五斤重的酸液式充电矿灯,它们系在职工腰间,成为了矿工的一个不小的负担,有的矿工一个班下来,常常在腰间被勒出勒痕,并且这种矿灯的照明度、时间性也达不到井下作业的要求;而现如今,随着煤炭科技的发展,矿工们使用的新式锂电池矿灯,无论是照明度、长久性都得到了极大改善,整个矿灯重量不足一斤,光亮度是从前的一倍,照明时间可长达11个小时以上,矿工们再不用挎着沉沉的矿灯盒子下井了。此外,自救装置上,除了以前配备的自救器外,近年来,又新增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这种定位系统仅火柴盒大小,安装在安全帽上,矿工下井无论走到哪个工作面、地区,通过这个定位仪,矿调度室内可掌握得清清楚楚,一旦井下发生意外、险情等,由于定位系统清晰地告知地面每一个矿工的井下位置,可为救援提供很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矿工的生还系数。此外,防砸矿工靴、带有反光条的矿工服等也是在“软件”上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矿工的安全生产系数。

2.2 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方面

近年来,在国家安全部门和矿山管理者的努力下,不少现代化、人性化的安全理念和制度源源不断地应用于矿井安全管理,如“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这种方法也叫人机对话,即矿工在井下工作前,先对周边环境和各种绞车、罐挡等设施进行“人机对话”,在“手口示意”中完成对周边安全的确认,这种方法可使矿工注意力时刻处于集中状态,有效避免了精神松懈状态下所造成的事故。

2.3

保障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方面

矿工会监督企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每月组织职工代表对井下通风、防尘、瓦斯等安全条件进行一次检查,每月对职工浴池的水温、冬天的室温,食堂卫生状况进行一次检查,还注意听取职工对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的意见,对以上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企业及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另外,矿工会成立了“三网”互动办公室,竞聘、培训了基层区队群监员、家属协管员,对“三违”人员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帮教。女工委成立了井口服务队,专门对升入井职工进行安全提醒,为他们送安全鞋垫、安全汤、平安果(苹果)等,从亲情上不断提高矿工的搞好安全的意识。

2.4

安全理念方面

近年来,煤矿管理者相继推行了精细化管理、“6s”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等纯新的理念,这些科学理念使得安全管理更加精细、更加规范、更加实效,使员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来,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煤矿的安全发展呈现出了健康、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3 煤矿工人政治权益方面

3.1 深化矿(队)务公开工作,强化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煤矿职工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加强

近年来,煤矿从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建立矿(队)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入手,一是坚持组织领导到位,制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责任划分,完善了实施细则,使煤矿矿(队)务公开工作逐步走向组织机构健全,公开内容全面,公开重点突出,公开形式多样,公开程序规范,监督考核到位”的良性发展轨道,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有序运行”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公开规范到位,在公开内容的规范上,力求突出重点,关心热点、关注焦点,解决难点,把矿(队)务公开的内容扩展到了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三是坚持监督考核到位,每月采取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检查方式,按照矿(队)务公开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奖罚兑现。同时,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3.2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凝聚职工力量,促进企业发展

如今在煤矿,工会就是职工之家,是企业行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组织正日渐发挥出他的职工的贴心人作用,使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更好实现和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工会不断加大工会工作的力度,职工与企业同甘共苦,使企业真正凝聚人心,从而实现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双赢局面。矿区工会一如既往地把为职工说话办事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提高职工自身素质看作是对职工权益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保护,并经常倾听职工的呼声和建议,协助企业行政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注意关心困难职工群众,深入开展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工程。不仅取得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可,而且也取得企业行政对工会工作的认可。

4 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衰老煤矿面临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困境

根据笔者调查,虽然煤矿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主要针对的是正处于开采初期或黄金期的、资源储量大的煤矿,但对于那些资源即将枯竭、大煤层已采完,主要靠采边角煤延长矿井寿命的煤矿,则困难重重、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思想活跃、青工招募困难,高技术人才缺少。由于资源匮乏的衰老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差,构造复杂,职工长期工作在地层深处,时刻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劳动条件差,强度大,工作时间和往返路途时间长,加之工资待遇不如新矿井、大型矿井高,许多年轻人还是不愿到这些煤矿上来,生产一线劳动力年龄呈上升趋势。另外,在面对周边一些高机械化、高优惠招聘政策的大的煤矿企业的诱惑,资源枯竭矿井出现技术人才的流失现象更加严重。近年来,这些矿井井下一线技术过硬的职工经常流失,造成衰老煤矿一线人才欠缺,高素质的职工和煤矿专业的人才引进不来,技术员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及推广,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人的因素,成为制约资源枯竭煤炭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

4.2 工人在井下工作方面

衰老煤矿工人在井下任务大、琐事多、战线长、环境差、,造成职工加班落点成了家常便饭,在 5

我多次调查走访中,职工提出的此类意见最多。如有一位职工给领导算了一笔信息帐。早班3点多起床吃饭,4点半到值班室开班前会,6点正式交接班,有时因上一班任务完不成,下一班无法正常交接班工作,致使造成早班不能正常下班的恶性循环,可以说上早班的两头不见太阳是常事。缩短劳动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是当务之急。

4.3 农民工成为矿区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煤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部分农民工认为自己不是正式工,拖家带口,生活担子重,恋家思想严重,不能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的各项规章制度,呈现出随意流动的特点,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了企业的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笔者在一家煤矿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工在煤矿长期干的意识不强,属边干边看,抱着干不成就回家的临时思想,经常在续签劳动合同时有农民工放弃。笔者经过了解得之,他们有的觉得政策规定农民工干满15年,年满55岁退休后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怕自己在煤矿干不了15年,造成这部分人在长期干煤矿的意识不强。这样就致使井下一线的业务力量出现断层,对企业不利,对井下安全生产不利,对煤矿持续发展不利。

意见和建议

5.1 切实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职工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职工自身合法权益的实现,而且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不仅要在广大职工中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而且要鼓励职工钻研本职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岗位竞争能力,打造出了一批知识型、技术型、专业型的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只有这样,才能将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共创美好的前景。

5.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煤矿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资源枯竭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也要积极不仅通过技术改造和提高机械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需要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伸煤炭产业链,针对衰老煤矿存在的问题,可以建立工资和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机制,对生产成本高的煤矿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加大煤炭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煤炭经济附加值的目的,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5.3 对于井下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

作为企业的领导干部要科学组织、优化施工工序,合理配置人员,加强对兵头将尾班组长的业务培训,完善班组管理激励机制,适时组织安全生产对标竞赛,可采取技术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在每班有管理人员下井跟班抓安全生产的同时,把井下生产中“量”进行分解,如看一部车从坡头开回罐时间,前头炮掘从打眼、放炮到使上棚子所用的时间等全方位进行分析,积极查找原因,并加大对班组长的管理力度,教育班组长不断挖掘班组管理的不足和缺陷,对班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安排要得当,生产环节中督察要到位,并克服班组成员投机取巧惰性作业、吃大锅饭心理的存在。促进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就可使职工落点作业得到有效遏制。

6 参考文献:

﹝1﹞王树鹤 煤矿班组安全基础管理(综合本)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社平煤矿安全诚信管理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doc》
毕业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