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北京人文地理学实习报告

2020-03-03 11:48: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实习报告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41 姓名:付立满 学号:2014183003

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北京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政权行政中心设计地点,仿照苏联莫斯科红场,以**为中心,向四周逐步扩建。党中央和政务院在中南海,高等法院、公安部、重工业部都在东交民巷,外交部在东单北边。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千米。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后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是明清皇城的正南门,它建造于1417年,**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搂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鸱吻、仙人、走兽。下层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城台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

城台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唯有皇帝可以进出。城楼前有外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金水河两岸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及两座连同须弥座高为9.57米的华表。**是皇帝颁诏于天下的地方。在大清门(现在毛主席纪念堂处)和**之间原为千步廊,东西向朝房各144间。千步廊低矮的屋脊和深邃的过道形成了一个屏蔽视野两侧的凹字形夹景,这种封闭的狭长空间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把中轴线和高大的**烘托出来。“势欲其伸,形欲其缩”。到北天街,豁然开朗,东西为太庙和社稷坛,正面为**,仿佛是天上宫阙。

端门位于皇城大门与宫城大门之间。其功能是个巨大的影壁。甬道两侧,是朝房,明清中央机构六部的公署。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 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

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重檐庑殿顶。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钟鼓齐鸣,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太和门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北京故宫最大的宫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曾一度改称皇极门。堪称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建。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汉白玉基座,梁枋等彩绘。门前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的陈设铜器。列铜狮一对,左雄右雌,威武凶悍,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

歇山式建筑由前后两个大坡檐,两侧两个小坡檐及两个垂直的等腰三角形墙面组成。中国皇家建筑不是以伸向空中的高度来表达它的雄伟,而是以占据地面的阔度兼有部分高度来体现气魄。中国宫殿建筑的高度主要依靠台基来表现。台基不仅仅是建筑的一部分,而且还具有装饰作用。中国建筑讲究和谐对称。站在太和门中间,可以看到午门对称分布,充分显示了中国建筑技术的水平。 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基,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整个宫殿气势恢宏,不愧为整个宫城的主体建筑和核心空间。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柱梁构架贯穿中国宫殿建筑的始终。木结构主体中,梁柱最重要,墙是辅助性的,起分隔室内外的作用,因此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墙倒房不塌”。

北京城市南北轴线的定位点,是皇宫的屏障。景山是一座具有八百多年建园历史的宫苑园林。景山的形成对近千年来北京城市的定位、皇宫的定位产生了深刻影响。现在的北京城址,定位于元代,北京的中轴线就是以景山为基准确定的。辽建设瑶屿行宫,开挖北海,将泥土堆叠在景山。金大定三年,以景山为中心确立南北轴线建筑太宁宫。至元八年,忽必烈建立元帝国,景山成为“后苑”,为皇帝游乐、射猎和亲耕的场所。明代成为皇宫中的御花园。

参观颐和园,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观念所在,是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最主要的构景要素之一。水为表现自然,水也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花木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鸟兽鱼虫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园中动物可以观赏娱乐,也可以借以扩大和净化2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中国古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段: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园林建成后,园主总有邀请一些文人,根据园林的立意和景象,给园林和建筑物命名,并配以匾额题词、楹联诗文及石刻。这些不仅能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八达岭长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生活在这些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黄河中游为黄土地带,土层厚,土质松,雨量多,气候温暖而湿润,曾遍布森林。这就使古代人得以定居下来,用简陋的工具从事农耕,用木材和黄土架构房屋来抵御寒冷与风雨。这些房屋大多以木材为构架,以黄土为墙壁,屋顶敷以草泥或茅草。房屋朝向南方,是为了采光和冬季避风、取暖。在中国的南方,房屋多为南向或东南向,是为了接纳从东南方吹来的海风。有的地方为了空气流通与减少潮湿,房屋下部采用杆栏式构造。建筑材料除土木以外,南方多采用竹子与芦苇。山区则广泛运用石材,以条石筑壁,片石敷顶,达到了就地取材之能事。森林地区则常使用井干式建筑。总之,中国古代建筑是古代人们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

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大体可以归究为六个方面:第

一、儒学提倡礼制,以礼为治国之本和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由此产生了建筑上的多种类型及其形制,如殿堂、宗庙、坛、陵墓等。

二、儒学主张君权至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万民之主,故建有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宫殿,用来体现君权至高无上。

三、儒学主张敬天,对天地的祭祀是历朝大祀,故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社稷、先农诸坛。

四、儒学主张孝亲法祖,故有宗庙、陵墓之建营。

五、儒学主张中正有序,故有建筑平面布置的方整对称,昭穆有序,从而形成都城、宫城及建筑群体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制。

六、儒学主张尊卑有序,上下有别,注重用建筑来体现尊卑礼序,举凡建筑的开间、形制、色彩、脊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违制僭越。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由于东西南北的自然环境不同与气候条件的差异,也由于不同地区各自产有不同的建筑材料,所以世代以来,他们便依自然条件与可能提供的材料,按照各自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与习惯,创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筑,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筑做法与建筑风格。

在北方黄土地区,古代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土筑墙,以此筑成房屋,或构筑成窑洞作为住居。后来又用黄土烧制砖瓦,用以盖房既方便又耐久。在南方,气候潮湿多雨,人们便以竹木为建筑材料构筑房屋居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亚热带,常用竹木搭成杆栏式建筑。而青藏高原,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则多砌筑厚墙式平顶碉房。蒙古族地区,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习惯而搭制帐篷式住房(蒙古包),这种房屋易于拆架迁移。西部伊斯兰教建筑则喜欢采用尖拱形建筑。总之,古代各族人民,因依自然条件与当地可能提供的建筑材料,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需要,各自构筑了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容,共同为发展中华民族的古代建筑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通过此次的实习,让我了解到课堂上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同时通过实习,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这在 一方面无疑是增加了竞争压力。再者实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些知识以为在课堂上已经消化了,但运用到实际中还是遇到了各种难题,所以这次的实习让我长进不少,不管是数据还是观察思维能力都是需要我们用知识去完善的,这样才会得出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希望以后多多进行这样的实习,同时实习过程也是开心愉快的,并给我们的专业知识打了一定的基础。

人文地理学实习报告

大二实习报告

大二实习报告

大二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内容

大二假期实习报告

大二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大二暑假实习报告

大二暑假实习报告

大二暑假实习报告

《大二北京人文地理学实习报告.doc》
大二北京人文地理学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