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现状

2020-03-03 08:57: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中国服装市场现状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 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2008年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中国大部分市场被那些90%在中国制造的品牌所占领,服装企业竞争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4.设计:

1)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设计能力较弱,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5.品牌:

1)我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还处在品牌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缺泛运作的人力,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杉杉、雅戈尔、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但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国际服装品牌在世界品牌10X0强中有7家服装品牌入围,中国服装只有2家进入中国品牌100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时尚”

2)国际品牌的进驻、企业的结构、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中间的管理、综合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被动市场型、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

6.营销:

1) 竞争:较早推行市场多元化的企业、企业会调整市场策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增长潜力大的新兴市场。资金优势、品牌和产品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竞争格局与国际大佬同台竞技,中国品牌能否打赢“平价战”,向二线城市扩张、高调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国际平价快速时尚、快速的反应体系、国际大牌拼时尚和价格。

2)市场细分:新生代崛起,市场如何再细分,对于分场合着装和时尚的需求大大增加。在寻找市场空白点和差异化竞争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市场细分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档次、功能、营销模式,到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方面更加细分。

3) 矛盾:服装企业的快速崛起与信息化相对滞后产生的尖锐矛盾,服装老板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和落后传统管理的尖锐矛盾,就是服装行业当前的基本矛盾

4) 产品:季节性产品怎样突破“冬夏魔咒”:冬季热销的羽绒服、软黄金“羊绒”服装在春、秋、冬三季,丝绸和亚麻服装企业则喜热怕冷。做品牌的单品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单品品牌拓展四季化产品、开创了四季化格局、多品牌经营、拓展产品品类。

5) 供应链创新:国际品牌分工日趋细化,供应链利润中比较小的那10%,中间设计服务环节很少,跳出单纯的生产环节,从设计到采购,再到提供物流配送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学会运用设计、成本、渠道的方法论。

7.战略:

1)服装业的世纪战略就是:必须立即走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

2) 上市大军、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商业模式新潮、产业格局、上市军团扩充 :服装行业的上市大军中 “福建军团”。兼并重组大潮中:服装企业的整合,通过企业资本、品牌的实质性整合,联动上下游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团,并通过资本纽带逐步整合国际资源,形成中资控股的服装跨国集团。

a)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b)由8家温州民企投资组建的优衣派服饰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c)波司登5月收购了从事男装业务的康博公司,9月收购“娇点女装”

d)最重磅的收购莫过于中国企业“吃进”皮尔卡丹。

二、中国服装业经历三个阶段

1.以生产为中心;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2.以需求为中心,产品供过于求,为买方市场。

3.以品牌为中心;由于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形态由独占、寡占发展到多占,名牌观念越来越强。企业间由产品销量的竞争转向市场份额的竞争。

三、中国服装业革命80至90年代,中国本土服装业经历了两次革命,

1.第一次洗牌初步完成,由产品品牌、品种、花色严重短缺,质量低劣转向百化齐放。代表品牌:皮尔卡丹、金利来。

2.第二次革命:主题是如何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无差异营销的牌洗牌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国产品牌,代表品牌:红豆服装、三枪内衣、杉杉,雅戈尔,顺美,罗蒙,红豆,海螺。

四、中国服装三大特征

1.价格持续走低

2.品牌意识凸现流行趋势导向作用增强

3.服装经营方式悄然变化,买断、特许等新兴方式逐渐兴起

五、服装企业创业阶段

1.创业时期:家族企业有优势、社会网络资源、成本迅速短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的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家族企业反应迅速,家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公司的决策速度最快;执行上内部信息沟通顺畅达成共识,更高的向心力,价值趋向最大化。把家族族群发展纳入企业管理文化中、心理契约成本低,强烈的凝聚力,再加上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降低监控成本、对外招聘,引进贤才。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与再生机制,以自己培养为主,外来引进为辅。

2.发展时期:企业传承制度、良好的综合素质、健全完善的培养、选拔机制、精细化速度化管理、引入复合人才、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家族企业的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方面很有一套:发展规划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相配套,制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规划,人才培养作为部门领导绩效考核,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施展才华的舞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解决企业高级人才流失问题。建立高层经理人员开放竞争、择优录用的机制,使优秀的非家族成员能够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才能。解决所有权的传承、新管理者、重要岗位的人事变动、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家族成员间信任危机、权利与利益的再分配、对家族的责任感可以起到良性推动、所有制度与管理制度、家族管理弊病、把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

3.成熟时期: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先模仿、后学习创新、本土公司为向国际性品牌进化、模仿成功品牌的产品模式和成长路径,想成功背后的逻辑和机理、学习这套机理、提出自己的理念和生活的形态,

六、中国的服装品牌类型有几种:

1.第一是外贸企业;

2.第二是销售型企业,就是代理商;

3.第三是产供销一体的企业;

4.第四种是虚拟经营企业,比如网购等无店铺销售和直购;(没有自己生产,没有自己的研发,做一个产品贸易销售,只是建设一个平台,平台上把供应链和销售链聚集一起,自己获得品牌附加值,品牌都属于大路货品)

5.第五种是品牌经营性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南北差异化,年龄差异化,价格差异化)

七、中国创品牌模式

1.中国服装家族式企业的模式:“夫妻档”、“兄弟连”式、闽派“兄弟连”与浙派“夫妻档”

2.以一个或几个势力较强制厂为核心,组成名牌产品集团,比如北京的中国服装集团公司,上海的三枪集团、温州的庄吉集团;

3.走产品名牌化、企业集团化、经营多元化、集团股份化的路子,通过股份制和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形式积累雄厚的资金,为产品的名牌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如宁波的雅戈尔集团;

4.硬靠抓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扩大知名度,打响名牌,如北京的绅士衬衫。

中国服装的现状

中国服装现状分析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一)

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的现状和思考

中国服装

中国服装市场分析

中国服装分析

中国现状

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现状

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完整

《中国服装现状.doc》
中国服装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