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

2020-03-02 22:08: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我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那么中国服装业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是什么呢?

中国服装业有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水平低指的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

服装业在加入WTO以后,如果只依靠依赖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人民币汇率上升也对出口造成深远的伤害。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但是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

国内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类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所以,企业应该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这种企业的结构好象是一个杠铃,中间是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两端是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就像杠铃一样,紧握中间的管理去平衡两端的能力,用两端的力量来显示企业的实力,这种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强,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服装企业由被动市场型的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必须得到相应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

服装企业的现状是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造成的,产品往往是先制造出来再强加给消费者,消费者没有挑选的余地。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需求,“顾客就是上帝”,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开始意识到生产畅销对路的产品了。纺织服装业在加入WTO以后,面临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如果只依靠依赖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纺织服装行业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进步,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实现产业升级。信息化作为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转移的不同形态

1、省内转移

目前,梯度转移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跨行政区发展态势,省内转移仍是主流。比如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现状。以广东为例,广东总体经济发达,但是山区和东西两翼相对落后,珠三角的GDP总量是山区的5倍左右,是东西两翼的4倍左右。

2、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比如目前,、以纯在成都成立分公司、雅戈尔集团在重庆兴建雅戈尔分厂和西南10省市仓储配送中心。

3、向海外转移

纺织服装产能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国内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的转移,而且体现在国际间的转移。近年来,我国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东南亚地区。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近千家,到孟加拉国投资的也有百余家。这些企业通过加快国际化布局和跨国资源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在柬埔寨,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租金低廉,具有投资成本优势。其次,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控股兴建了西哈努克工业园。

4、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

产业资源具有趋利性流动特征。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商贸氛围、配套措施不能达到服装行业投资趋利性需求的时候,产业资源将率先向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政策环境优良、区域信誉良好、商贸渠道顺畅、物流交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流动。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服装产业的核心区域。这一作为梯度转移推行过程中的过渡形态将在未来几年中保持其发展势头,发挥优势企业进一步积蓄能量的作用。

5、“反方向”转移

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向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近几年产业转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出现所谓“反方向转移”。一些服装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公司总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甚至是向发达国家转移。国内承接这种转移比较集中的大型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厦门等等。这些大型城市流行资讯发达,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完善的金融、物流、营销等现代服务体系,城市规划逐渐呈现出总部经济特征。多知名品牌,包括“杉杉”、“森马”,都把营销、研发、物流中心迁移到上海。

中国服装市场分析

中国服装分析

中国服装现状

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完整

中国服装产业之我见

上半年中国服装市场分析

中国服装论坛 资料

中国虎门服装批发市场

中国服装人论坛

中国服装市场调研信息

《中国服装.doc》
中国服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