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对儿童国画教学革新的思考

2020-03-03 02:50: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课程改革下对儿童国画教学革新的思考

摘要:

新中国以来的儿童国画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儿童国画教育也越来越普及。但是传统的国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艺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一代能够适应时代、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所以儿童国画教育必须进行大幅度的革新,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要把观察、表现、欣赏结合起,抛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儿童国画教学、思考、传承、革新。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国画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很多美术教师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将其视作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但是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绘画的情况下,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抛弃一些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中国画大多是文人抒情写意之作,讲求神韵,在表现形式上,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皆具有很强的程式性,一般国画作品中的形象都由画家经过高度凝练的,包括用笔、用墨。虽源于自然但是与自然保持很大一段距离。而学习国画的传统方法就是临摹,由于这种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至今大多数还是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教学方法,由临摹入门之后再求创新。目前的儿童国画教学中基本上就是采用上述方法,这在少年宫、文化馆等校外美术教育中非常普遍,就算相对开放一些的小学中的国画教育,也是先由教师示范画法,让学生按教师示范之法进行尝试绘画,再让学生按老师所教之笔法进行创作。如学画麻雀,老师先与学生一起说说麻雀的特点,接着就是教师示范画麻雀的方法,那几部分用没骨法点画,哪几部分用勾线法画,哪几部分以墨破色等等都通过示范交代清楚,再就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方法临摹几只麻雀,然后要求学生用此法创作一幅作品。这样学生们创作出来的这幅作品,基本上是利用老师所教的笔墨技法来表现几只不同方向、不同疏密的麻雀,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干脆全盘临摹现成范本。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基本相同的一幅画,教师、学生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难怪有一位外国教育家说:“中国学生画虾都是齐白石的虾。”

这样的教育方法所教之学生在短时期中很能见效,往往跳不出教师所教的套路,学什么画什么,没学过的就不会画。但最终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

现代艺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一代能够适应时代、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只能学什么画什么的程度离我们的目标还是很远。要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提高观察、表现、创造、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明白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了解创造的多样性,乃至生活、世界的丰富性,真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如果学生习惯用临摹的方法学习,势必以教师的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当他面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时就无法接受,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多学生不喜欢西方现代绘画、现代中国画,其实是看不懂,因为他们所接受的是传统绘画,将传统绘画的要求当作评价一切绘画的标准。

传统国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不能局限于掌握传统国画的模式,要把观察、表现、欣赏结合起来。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觉得改革国画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念的转变。

艺术学习从某个角度讲就是观念的学习。不仅认识传统绘画,还要认识原始绘画、现代绘画所表现的观念。要学会欣赏不同流派风格的绘画作品,了解画家创作时的想法、感受,从而领悟出艺术就是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并以此来作为自己创作的依据。

这里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小学高段的学生喜欢临摹或模仿性创作,对自己凭直觉所画之作品抱有嘲笑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受到传统绘画观的影响,因为在我们的家庭、城市公共场所、宾馆、挂历、教材上所见的国画作品基本上是传统的,家长们也往往表现在对传统绘画的喜好,总希望孩子们画得逼真一些,一句话:我们所在的社会文化基础是传统的。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受到这个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的影响。

要让我们的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国画课上除了欣赏传统的国画作品,还要欣赏各种现代国画,明白绘画方法与形式没有现成的标准,这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创作所具有的价值。知道只要以自我的方式将自己的观念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改变那种画虾就要学齐白石的套路,让艺术教学成为真正的艺术教学。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国画教学中,教师只是示范某个对象的绘画方法,包括用笔、用墨、顺序、构图等方面,学生由不会到会再到创新。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会说我会画什么,不会画什么。教什么会什么,不教就不会。上述情况是当前国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事实。而艺术教育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创造,能够适应我们生活中不断变化的情境。所以美术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国画所需媒介,并利用这些媒介来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并根据该作品的形式、特点及该学生的个性、绘画风格提出更高一步的要求,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形成个性,完善人格。

三、教学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牵牛花》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牵牛花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牵牛花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牵牛花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四、观察的作用。

过去学国画似乎不需要观察对象,只要临摹前辈的作品就可以了。这是因为中国画在几千年的继承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程式化非常强的形式,他由历代书画家经过高度的提炼、概括,与自然保持了很大一段距离。

我们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培养一定的观察、表现、创作、欣赏等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运用各种媒介的技巧。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提供观赏的对象,如学画虾,尽可能提供各种虾的照片、录像、实物,让学生们看看、摸摸真实的虾,加深对虾的了解。孩子们观察时,有的对虾的大钳很感兴趣,有的很注意虾游泳时的动作,有的对胡须印象很深,有的专注于虾的脚······一只小小的虾也有许多人们不注意的细节,同时也有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这样他们经过观察、触摸而形成切身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带有情感色彩的他们所画的虾可能是张着大钳十分威武的,或是正在追逐、逃跑的,或是在水底爬行的等等,艺术创作无需像科学挂图那样准确客观,也不是都要像齐白石所画的虾那样一个模式,需要的情感与创造。

五、教学内容选择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创新意识培养多渠道的转变。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七、评价方法的转变。

我们的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时代在前进,人们的价值观伴随着今日世界哲学思潮的多元化而越来越复杂,同样在艺术领域,没有一个评价标准能适用于当今世界的所有艺术创作。传统国画的要求与图案不同,但就是有人能创作出富有图案装饰味的国画。在不可能抱我各种绘画形式特质的儿童时代,我们表要儿童以传统国画的要求去画,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和心中所想到的统统排除掉,要去深刻领悟古代文人对生活、绘画的看法,这等于让学生吃他们不能消化的食物。难怪我们的儿童没有创作性。 许多人把国画与儿童画区别开来,认为学国画就要正儿八经地学画了,要学习传统的技巧,这才显示出国画与儿童画的区别来。这样学生的人格被分裂了,他在学国画时就要听话,努力领悟老师的意思,去掌握国画的要求,学儿童画时就要画出儿童的想象、夸张等天真趣味来。这样少数头脑灵活的学生,能够很快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不同要求的学习,而大多数的孩子还处于主观的发展时期,根本不能接受不符合他们心理的要求。真正的评价应该要把儿童的国画当作儿童画来看,引导他们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尊重学生道德个别差异,根据每位作者的不同个性、体验而评价。这要求教师要全面懂得艺术史,掌握儿童的心理,能读懂儿童的作品。那样就能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通过学习评价,让学生的审美眼力真正得到全面的提高。

八、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九、文化传承理念的转变。

有人会担心,让学生自己凭直觉去画,那么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画不需要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了吗?我想,肯定是要的。关键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传授。试想我们的小学生是否能接受连成人也难以掌握的笔墨技巧?就算能,他们将付出多少的精力。我们必须把教育看成一项长期的活动,教育中的短视是许多人易范的错误,总希望这些幼小的心灵能领悟到中国画的精髓,在上课时总是出现一些难懂的语言,如:“大气”、“遒劲”、“气韵”等术语,传统国画的精神可以通过欣赏来向学生传授,通过欣赏自己的,画家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画家及自己作品的面貌,懂得画家作品的创作方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理解得更深刻一些。

总之,小学生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只有本着开放的教学理念,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灵活,更好地将学习应用于生活,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下一代人 中继承、发展,不至于让我们美术教育走进一条死胡同。

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新思考

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国画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教学反思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对儿童国画教学革新的思考.doc》
新课程改革下对儿童国画教学革新的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