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

2020-03-02 23:48: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专业简介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来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的一个完整概念。

我国的教育技术最早主要是音频和视频技术,及其它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化教育手段。以广播电视和卫星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形式,促使了教学的组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一些变革。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专业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5.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教学

教学计划

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理学学士课程介绍

国内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主要有: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媒体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远程教育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教育统计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等

相关技术类的课程有:C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语言程序设计,电视教材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有线电视系统,摄影与摄像技术,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等。

相近专业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艺术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英语教育 历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烹饪与营养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文秘教育 华文教育 家政学

专业就业

就业前景

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需要将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综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受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学过程的追求形声并茂、色彩逼真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使教育技术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具体一点的就业方向有如下几个大方向:

1.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学校教育技术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对象是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

2.各省市、区县电教馆(站)主要从事电教管理、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教育)相关工作,主要对象是研究生、本科生;

3.部委机关、部队、厂矿企业、外资企业的宣传部、教育部门,特别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是一个新的工作热点,主要对象是本科生;

4.中小学校主要是电教管理、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育课等,主要对象是本科生、专科生;

5.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站,教育节目制作,主要本科生。

教育技术学的资料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教材也是,提供30本参考,看完这些教育技术学的基础应该能打扎实了

1.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何克抗等 《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傅德荣、章惠敏 《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丁兴富 《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祝智庭 《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7.黄荣怀 《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黄荣怀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案例精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9.黄荣怀 《协作学习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0.黄荣怀《校校通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黄荣怀《校校通的核心—信息资源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黄荣怀《校校通的目的—教与学的应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荣怀主编,《校校通的保障—维护、管理与培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4.薛理银、黄荣怀编著,《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1997年5月,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年;

15.黄荣怀编著,《信息网络与教学》,1997年3月,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年

16.李运林、徐福荫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7.南国农 《电化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18.尹俊华、戴正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19.乌美娜 《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0.施良方 《学习论》、《课程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1.邵瑞珍 《学与教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22.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3.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教育信息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4.余胜泉等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5.高利明 《现代教育技术》中央电大出版社 1997

26.黄清云 《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7.张祖忻主编 《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极其演变》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8.尹君华主编 《教育技术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9.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组编 《教学技术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0.沈亚强、蔡铁权、程燕平、楼广赤编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

Performance.In the context of this definition, performance refers to the learner‟s ability to use and apply the new capabilities gained.Historicall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always had a special commitment to results, exemplified by programmed instruction, the first proce to be label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Programmed instruction materials were judged by the extent to which users were able to perform the “terminal objective” after

instruction.Terminal objectives were stated in terms of the actual conditions for which people were being trained or educated and were aeed according to how well learners function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绩效:绩效在这里的定义是指学习者利用新掌握的技能而加以应用的能力。按往常来说,教育技术一直都特别看重绩效,第一个被冠以教学技术的程序化教学就是个例子。对程序化教学材料的评估标准就是以接受指导后,使用者对„最终目的‟的表现程度。最终目的是根据人们受训或受教育的实际条件而定,并以学习者在这种条件下表现的好坏作评价。

The reference to “improving performance” also reinforces the newer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not just inert knowledge but usable capability.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 this definition is not meant to imply tha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ncompaes all forms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As is advocated in the related field of performance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sorts of interventions that may be used in the workplace to improve performance: tool, incentives, organizational change, cognitive

support, job redesign, in addition to instruction (Stolovitch and Keeps, 1992).Since it encompaes all these sorts of interventions, performance technology is a broader concept th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对„提高绩效‟的参照也增强了学习的内涵:不是惰性知识而是可用的能力。使用“绩效”为定义并非暗示教学技术包含所有形式的绩效提升。犹如相关领域的绩效技术所提倡的,要在工作场所提升绩效有各种各样的措施:除了指导,还有工具、激励、改变组织、认知支持、重新设计工作,等等(Stolovitch 与 Keeps, 1992)。既然这些措施都被包括在内,因此,绩效技术比教学技术拥有更广阔的概念。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教育技术资源

教育技术心得

教育技术课件

教育技术总结

教育技术小结

教育技术心得体会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前沿

《教育技术.doc》
教育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