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赤壁赋 教学设计[全文]

2020-03-02 14:43: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赤壁赋》 教学设计

一、引用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走入文章。

二、初读文本,纠正字音,感知大意。

(一)、自由读

1.标注语段。

2.大声朗读,坐正,读准字音。(指令明确简洁)

(二)、个读展示

1. 一生诵读一段。读完,同学指正错音:少焉、既望、凌万顷之茫然、壬戌。教师点出重点字词,并让学生标注。

2.学生诵读第二段。读完,其他同学共同正音。教师标出易错字:溯、不绝如缕、嫠妇。

3.学生举手展示第三段。读完,同学正音:相属、江渚、荆州、何为其然也。教师强调字音:悄然、横槊、酾酒。

4.学生诵读最后一段。师生共同正音:消长、肴核既尽、洗盏更酌。

三、品读探究,把握情感

(一)用简练的词来概括文中情感的变化。

1.学生思考,组织答案。

2.学生答案:高兴、快乐——悲伤——悲伤——高兴

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文本,予以点拨。

4.学生纠正答案: 愉快——乐、悲伤——悲伤——高兴

(二)找出情感变化的句子,分析并品读,交流感受

1.第一段,学生找出句子,分析,品读。

具体: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分析,美酒,好友,佳景——美。诵读——略

⑵.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重点 分析 “凌”。文意有偏解,师生共同处理。生先读,教师在读。(效果很好)

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分析重在登仙,仙的感觉。重在品读:学生自己读,小组齐读,全班都读,老师来读。教师及时指导:诵读要音低速慢,节奏停顿。

2.第二段,学生找出句子,分析,读出情感。

具体:⑴.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分析重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时更有所体现。教师指导:“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四字四种感觉,一字一情,放慢语速,读出四种感觉。师生共同品读,真正读出悲的滋味。

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1 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l学生分析,品读乐的味道。

3.第三段,学生找出句子,分析,读出情感。

具体: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悲

⑵.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短暂,空间伤感渺小

⑶.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可望,失望。教师点拨:品读时要读出渴望与失望,音声的转换要根据字义的不同及时变换。

4.找出能打动你的劝告(让你释怀),分析品读。

具体:⑴.而又何羡乎!——大宇宙,生生不息

⑵.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⑶.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四、小结:

今天年轻的的我和朝气蓬勃的同学们共同解读苏轼的《赤壁赋》,了解浅近的苏轼,长大后再读肯定有更深的理解和阐释。只要记得曾经我们一块走过赤壁就足矣。

五、选择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五到六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背诵成果。(效果很好)

(听课感受:本课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采用多媒体,没有拓展阅读。教师四两拨千斤,通过一个有效的问题串起全文,一线拎之,把一篇复杂深奥的文言散文,处理的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环节操作上,先找,再析,后品读,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文意并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教学技术上指导诵读具体而微,真正让学生做到了依据文本而读 。整堂课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指出了一种方向,是一节科学、严谨、成功的优质课。)

长清一中

孔竹青整理

2

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委点评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鲁人讲解

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雪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

“鸡兔同笼”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赤壁赋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学设计

《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赤壁赋 教学设计[全文].doc》
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赤壁赋 教学设计[全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