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说课稿

2020-03-02 09:31: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雷雨》说课稿

哈尔滨第十一中学 周新宇

一、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戏剧常识,把握戏剧冲突,分析戏剧语言、人物形象。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二、说本课

四幕剧《雷雨》描写的是周、鲁两家八个家庭成员前后30年的复杂纠葛。曹禺谈到他的写作意图时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本文节选第二幕。第二幕有两场戏,第一场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再次地相见。第二场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鲁侍萍与周萍相见。戏剧冲突组成了戏剧的结构。所以我打算从戏剧冲突入手来学习本课。对于戏剧的冲突有很多种解释:

1、教材是这样解释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2、黑格尔强调戏剧冲突各种目的与性格的冲突。

3、布伦退尔把戏剧冲突看成意志冲突,即人的意志与神

1 秘力量和自然力量的冲突。

4、劳森把戏剧冲突的内涵引申为社会性冲突。他指出人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着,社会环境不断对人们发生影响,人们从中获得印象并产生“采取行动的欲望”。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的教学核心定位通过把握戏剧冲突,通过揣摩语言来了解人物性格形象。本课的矛盾冲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人——他人冲突 人——自己冲突 人——自然冲突

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由于我们的课文是节选,所以在展现人物性格形象方面是不够全面的。倘若学生不了解其他剧幕,而对剧中人物做一切断章取义的评价,不能不说成是一种遗憾。所以做好充分的预习,多查阅一些资料是极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1、传统方法: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潜台词。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2、主题特色:影视配音。我截取的视频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的一段对白。我设臵这个环节有如下原因:

2 第一,本课是戏剧,而戏剧就是需要通过表演形式来展现人物的。我们的这节课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实现表演这个教学目标,于是我就想到了配音这个替换方式。

第二,学生只是在文本中找语言,而没有身临其境地体会,效果恐怕要打折。更何况视觉与听觉的同时调动也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极好的方法。所以设臵配音环节是锦上添花。

第三,我擅长主持表演。请学生配音,如果读得好,我可以做适当点评;如果学生读得不理想,我也可以示范,算是人尽其才。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别林斯基认为:“悲剧的实质是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不可克服的这样爱之间的冲突、斗争。”黑格尔也说:“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作剧艺的对象。”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雷雨》这部作品的悲剧冲突是怎样构成的。

设臵这样的导语,开门见山,重点突出。

(二)介绍冲突的定义以及各种解释。

(三)请学生总结第二幕都有那些冲突。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归纳出冲突的三种类型。设臵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本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便微观分析。

(四)对各种冲突进行分析。本环节要详略得当。

1、看看人与自然的冲突。要求学生找出关于环境描写的句

3 子,并说说作用。

例如: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地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

解读:身处郁热几乎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人不由得烦躁。这天气是人的心态的一种表示,更让读者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天气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渲染气氛,表达人物的心情,同时对情节的发展也起这推动作用。在此,还可以设臵一个问题追问学生:作品中关于天气的描写是否有其它作用。因为天热,蘩漪打开窗户透气。正因为窗户开了,周朴园才会让下人去关窗户。而鲁侍萍关窗户的动作,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至此,人物的出场顺理成章,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

2、分析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的冲突,这是本课的重点。伴随着鲁侍萍将窗户关上的那一刻,周朴园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似曾相识,于是本幕中最精彩的一段即将上演。

(1)、观看视频,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直观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电影中的台词和剧本中的台词在顺序上略有不同。顺序不同是为了拍摄方便,本次分析暂时不予考虑。

(2)、讨论: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的语气与之前的语气有什么变化?这和他的身份、地位、性格有关系吗?

解读:这个问题的研讨对把握人物形象至关重要。学生会通过筛选信息、前后比较等方法得到一部分答案。此刻我打算抓住

4 其中几句话来深刻挖掘人物形象。起初,周朴园想鲁侍萍深情地打听所谓“梅小姐”的事情,似乎证明他几十年一直不忘旧情,朝夕怀念侍萍。待到他发现怀念的人没有死,就在面对面交谈时,立即严厉呵斥“你来干什么”。这句话表面执行的言外行为是询问,实际上间接的言语行为是质问,隐含的语义是:你想敲诈我吗?当他听了侍萍的回答后,他以为一定是有人指使的,他这样怀疑这样问是有依据的。在19页最后一行有明确的语句“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所以他怀疑,侍萍到周公馆来是鲁贵安排的,于是,周朴园继续声色俱厉地问:谁指使你来的?这一问一答含义极其丰富,展现了周朴园一场剧烈的内心变化。他害怕侍萍的存在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和实际利益。当得知侍萍是自己来的,他放心了,但还是认定侍萍是有意找上门的。因而有冷酷无情地说了一句:“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言外之意是“那么,你究竟想怎么样呢?”周朴园的这三句话命题不一样,但是要表达的言外行为却都是探听侍萍的口风,考虑如何摆脱这个麻烦。其言后行为却不如他所愿,反而激发了侍萍三十年郁积的悲愤。周害怕事情传出去有损体面,于是连续用了三个不同的命题内容执行同一言外行为——请求。“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周朴园让侍萍不要重提往事,接力稳住她的情绪。等要问的都问了,要知道的都知道了,周朴园完全放心,于是解除一切顾虑,赤裸裸地露出本相“好,你现

5 在要多少钱把!”至此,周朴园老奸巨猾,深藏不漏的伪善者面目被勾勒得淋漓尽致。

周朴园的情绪变化是:惊愕——严厉——冷酷——安抚 鲁侍萍的情绪变化是:伤感——悲愤——怨愤——平稳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周朴园语言的前后冲突,鲁侍萍自身变化冲突将本幕剧推向高潮。可以看出来在这一场戏中,周朴园是占有主动权的,他的情绪的变化引领着鲁侍萍的喜怒哀乐。三十年前是他决定了鲁侍萍的去留,今日相见,鲁侍萍想见儿子的愿望依然还得由周朴园决定。“痴心女子负心汉”,曾经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3)、经过探讨,让学生配音朗读。 (4)、探讨:鲁大海和周朴园的矛盾冲突。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冲突可以做简要分析,但是依然要明确周朴园明明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二儿子,确要将他开除。鲁大海揭露周朴园在矿上雇佣警察开枪打死30多个工人,从前在哈尔滨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危险淹死2200个小工,骗取保险金大发横财。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冲突已经超越了家庭伦理范畴,而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斗争内容。

(五)探讨:周朴园到底爱不爱侍萍。

解读: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同时也是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体现。周朴园这个人的性格复杂,不是一句爱不爱就能解答的。周朴园这么多年一直保留这旧家具,熟记着侍萍的生日,

6 保持着关窗户的习惯,连穿衣服也爱穿旧的,这应该不是装出来的。我想,对于曾经的、年轻的、美丽的侍萍他是爱的。而且有些语句可以作为佐证:

1、当侍萍生了两个儿子被赶走后,周朴园也不是完全同意的。这从“你们逼着我……”“你们老太太……”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周朴园的妈妈影响了这桩婚姻。

2、文中提到“生了第二个儿子,才过了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这说明侍萍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她还沉浸在爱情的甜蜜里,她还沉浸在做母亲幸福里,一切突然就变了。但她的沉浸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原因,而一定有周朴园爱的结果,这是潜台词。

3、当侍萍出现后,他签了一张支票并表示可以先拿去用,并算是弥补一点罪过。如果不爱,何谈弥补?如果不爱,何谈罪过?

4、在尾声中,他将周家住宅改成了教会医院,看望已经成了经生病的侍萍和蘩漪,言行中更是透露出深深的愧疚和悔意。如果不是因为曾经爱过,又哪里来的忏悔呢?

5、在第四幕中,他再三叮嘱仆人,把钱寄到济南去,给一个姓鲁的人。他拿着侍萍的相册不放手,对蘩漪说:“后天搬家,我怕掉了”这都是爱的表现。

有人认为这些都是虚伪的表现,如果真爱,为什么侍萍出现了,他首先说的是“你干什么来了”“谁指使你来的”之类的话,而不是“你过得好不好”“我想你”之类的呢?这便是本文隐藏的一个极好的冲突:爱情情节和阶级意识的纠葛与冲突。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故事大约发生在1893年,距离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有将近三十年。也就是说周朴园和侍

7 萍的爱情是在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还是相当严重的时代发生了。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他们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必然遭遇悲剧。周朴园与侍萍的爱是被另外一种力量剥夺了,不是周朴园自己的喜新厌旧,这无疑给周朴园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所以周朴园无论是保持旧家具,保持旧习惯还是记得生日,摆放侍萍相片,其实都是他潜意识中的“侍萍情节”在起主导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讲“某种经验如果在短时期内,给大脑提供强有力的刺激,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应付或适应,从而使大脑能量的分配方式受到永久的干扰,我们把这种经验成为创伤经验。”“创伤经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情节”。周朴园与侍萍的爱情创伤经验造成造成了周朴园的“侍萍情节”,而他的思想情感也必然被这个“侍萍情节”所支配。所以我说对于侍萍,曾经,是爱过的。

周朴园在与侍萍恋爱时就是周公馆的一个少爷,喜欢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的一种本能。所以,当爱情遭遇来自家庭的阶级意识的强烈干预和反对时,他屈服了。这真是他内心纠结的所在。当他进入社会,他就要找准自己的角色。中国人进入社会角色的标志就是结婚,“成家立业”的概念就是最好的说明。而周家大少爷的身份表明他是要继承父辈事业,担当支撑大家庭的使命的。所以周朴园的爱情悲剧就发生在他由一个单纯青年向社会角色转变的环节上。

伴随着家业的发展,这种阶级意识是越来越强烈的。虽然他爱侍萍,但是身为下人的侍萍是绝对无法和他平等的。他能接受

8 三十年前的侍萍而不能接受现在的侍萍是因为那个只存在于他想像之中的侍萍是没有阶级性的,现在的侍萍则是有阶级性的,这一点,他接受不了。所以,当他看到侍萍时,表现出的冷酷、警惕、严厉也是意料之中的。

(六)结语: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两个家庭,八个成员共同演绎了一段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doc》
雷雨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