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绘技术总结报告

2020-03-02 13:26: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公路***段

基础控制测量及1:2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报告

一、任务概述

哈伊公路长岭至莲花段公路改建工程勘测设计任务由黑龙江省公路局委托,外业勘测主要工程量如下:

1.三级导线控制测量42.0km。 2.四等水准测量42.0km。

3.1:2000带状地形图测绘16.8km。

二、技术依据及参考资料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 064-98;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4; 《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JTJ 062-91;

三、数学基础

1、投影方式

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平面基准

平面控制网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3、高程基础

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4、成图比例尺

1:2000

5、基本等高距

1m(平原、丘陵),2m(山地、高山地)

四、测量及放线 1.标志要求:

1.1控制桩(导线点及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其材料和规格见附录B,桩位应选

2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混凝土桩可预制或现浇,顶面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控制桩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顶面高出桩顶面0.5cm并用精细十字线刻成中心点。控制桩位置必须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公路定测放线。相邻点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并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观测视线应超越(或旁离)障碍物1.3m以上。控制桩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m且小于300m。大中桥梁及大型构造物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导线点。

1.2控制桩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的名称和桩号,桩号顺序连续编号并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年月。

1.3控制桩应采用三点固定,固定点可设在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等,用红色油漆写明距离和编号(N

1、N

2、N3),现场填写固定桩志表。

1.4控制桩应设红白标旗,标旗高度2m。 2.导线测量:

2.1导线点要求平均每公里3—4个,最大间距≯500m,最小间距≮60m。导线点布设位置应便于交点、主曲线元素及桥位的测设,距路中心位置50—300m。

2.2导线可在起讫点联测国家点形成附合导线。也可采用GPS,采用GPS 测量时应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066)的规定。导线等级要符合二级导线标准,其全长相对闭合差≯1/10000,方位角闭合差≯±16 √n秒,每边测距中误差≯30mm,测角中误差≯8″。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30cm。

2.3平面控制网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3.高程测量:

3.1联测国家水准点高程,形成闭合或附合水准高程系统。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水准点间距1—1.5km一个,桥梁及大型平交道处要增设。水准点位置要求同导线点相同。

3.2水准测量等级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水准路线最大长度16km。水准测量允许闭合差为±20 √L(mm),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为偶然中误差±5mm,全中误差±10mm。

4.地形图测绘:

1)、地形图比例可采用1:2000,等高线间距1.0m。中线测绘宽度每侧200m。地形点间距50m,高程注记点间距50m。桥位、大型平交道等要测工点地形图。

2)、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2 水涯线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化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3)、高程注记点可注至0.1m 。 4)、地形测绘内容

地形图应标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及境界(行政区划分界至村)、公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等,并突出公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有关各项要素。 5.放线

坐标放线的控制点有路线起终点、交点、ZY或ZH点、QZ点、YZ或HZ点、桥涵位置桩、大型平交道中心点、整公里和半公里桩,直线段上要求不超过500m设置一个固定桩。控制桩在油路面上,采用铁桩,在路肩或砂石段路上采用粗铁桩,铁桩上打十字以确定点位。交点如在路基外可采用12×12×50cm木桩,钉至地平面以上5cm,点位钉圆钉。使用后,应用D>1.0m, H>0.5m土堆保护起来。控制桩如在耕地中,要埋设水泥混凝土桩,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

控制点桩用坐标放线,并用前后导线点放线校正,点位差≯2cm,超出应重新放线,找出原因并记录在案以备查。

路线中线一般每隔5km或每隔3—5个交点与导线点联测,其水平角闭合差≯±60√n,长度相对闭合差≯1/2000。

曲线偏角以坐标计算为准,并以此值计算曲线元素。

中线桩距50m,曲线部分25m。对纵、横断面变化点、交叉道、铁路、交叉管线、桥位、干渠、水坝、河流、沟塘、原有桥涵位置等要进行加桩,中桩可采用坐标法放桩。如坐标放桩困难,曲线可用支距法或偏角法测设,直线可用经纬仪穿线测距仪测距或钢尺丈量,至控制点校检,误差在控制桩上消除,不连续累积。坐标放线至导线控制桩(卫星定位桩)必须进行联测,限差超过1/2000时要重新检查坐标系统的误差和桩位坐标值。

中桩测量距离限差为1/2000,桩位纵向误差S/2000+0.1m,横向误差≯10cm,曲线测量闭合差纵向≯1/2000,横向≯10cm,偏角闭合差≯60″。

五、任务完成情况 1)平面控制测量

路线导线沿拟定的路线走向进行布设,导线点采用现浇混凝土灌注桩。导线与路线中线形成闭合导线,坐标系统为国家统一坐标系。本段部分利用旧路,因此中线的确定采用直线 3 穿交点法,交点与导线联测,经平差后确定交点坐标,计算偏角并敷设曲线。

2)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路线与导线联测形成闭合环线,水准路线闭合差为1.4cm,符合精度要求,据此进行平差。

3)地形图测量

路线带状地形图采用经纬仪小平板实测地形图,测图比例 1:2000,测绘宽度按路线中心线每侧150—200m。形态断面测设了两个形态断面,水下部分按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设。对洪水位标高、洪水比降、原有旧桥标高、跨径、结构进行了现场勘测。

六、内业加密、编辑

内业加密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采用CAD编辑、成图。

七、自检结果及评价

(1) 路线总体布局、线位布设合理,大、中桥位选择合理。

(2)各项技术指标运用得当,标准、规范、规程、办法、规定执行严格。 (3)调查资料完整齐全,外业记录完整清晰。 (4)方案的深度达到要求。 (5)各专业组的测量调查资料齐全。

应提交的外业资料齐全、文字说明材料等齐全。

八、存在的问题

要注重科技开发,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技术及设计经验,优化设计。树立设计精品意识,创优质设计工程。注重不良地质的外业调查和钻探资料,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切合实际的逐段做出处理方法。

总工办 年 月 日

测绘项目总结报告

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实验总结报告

测绘技术管理制度

测绘技术发展史

测绘技术总结

机器测绘技术

公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公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公路监理总结报告

公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公路测绘技术总结报告.doc》
公路测绘技术总结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