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论文

2020-03-01 18:33: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健全人格

重庆市梁平中学熊健

人格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它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何谓健全人格呢?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健全人格是各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对中学生而言,健全的人格表现在:内部心理和谐发展;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积极乐观地去改善环境;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意志坚定,勤奋进取;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并有强烈的求知欲;不逃避困难,更不惧怕困难;有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可以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胜不骄,败不馁等。健全的人格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的成长,也关系到今后社会性活动的效果和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

我校是重庆市重点中学之一。自扩招以来,学生人数年年递增,他们来自全县各地,有农村的,也有城镇的;有家庭经济困难的,也有家庭经济富裕的;有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的,也有父母离异的等。尽管他们来校后学习刻苦、生活简朴、尊师守纪、成绩优秀,有不少还成为学校全体学生的学习榜样,并对学校建立勤奋好学的校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各自的家庭背景和应试教育的弊端让他们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如:群体意识淡漠,学习动机相对单一,心胸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创新意识不足,少部分同学还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等。同时,还有不少学生受社会变革和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动摇,甚至可以说被急剧的社会变动震荡得支离破碎,其维系人心的作用日趋削弱。在当前一个价值真空、信仰危机的时代,他们的道德水准、审美情趣和情感水平都在不断变化。大众传媒,尤其是影像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不少学生喜欢浅尝辄止,不愿深入思考;喜欢庸俗无聊而不懂得欣赏美,追求美;习惯被人爱,而又不知爱别人;甚至演变出打架、逃学的事件。

由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我校青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较多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人格方面的缺陷,而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治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健全的人格。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呢?结合我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我对此作了一番探索。

一、确定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严密的

1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语文课程淀积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首先,从语文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从必修课的五个模块到选修课的五个系列,几乎涉及到了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这样的课程内容不光反映了语文课程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不光是认知体系的,而且还是价值体系、伦理体系的。这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其次,从语文课程标准阐述的课程理念来看,语文课程植根于人文精神。语文课程理念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人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捐驱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宽容之心,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支柱。今天,古老的人文精神更散发出新的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公德意识,有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有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理念赖以确立和发展的灵魂内核、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这种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正是语文课程理念植根的丰厚沃土,是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之所在。

再次,从语文课程目标看,语文展现着巨大的人文魅力。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感受艺术和学科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让作品人文的春风,吹开他们美好的情感,让作品人文的细雨,浇开他们娇艳的心花,让作品人文的魅力,塑就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和审美情趣,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的巨大魅力。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为配合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也为弥补平时人文性教学的不足,我决定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一至四册的课文为内容,指导学生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具体做法

首先,教师作研究性学习前的指导性讲解。其内容如下:

1、让学生说出或写出两个问题。一是你认为健全的人格表现在哪些方面,二是举例说明我们学习生活中人格不健全的现象。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全的人格以及人格不健全的危害。

2、结合社会现实和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指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们的学生即将进入高三,面对多元的价值观念和多元的道德观念及社会上各种消极现象、丑恶现象的冲击,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但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考虑那么多。教师生动的讲解和真实的事例就是要他们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3、指导学生如何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

(1)、把握作家的人生历程,挖掘其高尚的人生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如:经历坎坷的白居易、超脱旷达的苏东坡、愤事嫉俗的辛弃疾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才子词人柳永„„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定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人格的研究兴趣,从而让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和健全。

(2)、把握作品中的形象,学习其正面积极向上的精神。如《勾践灭吴》中的勾践,我们可以学习他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论,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再如鲁迅先生的《呐喊》,我们可以学习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可以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3)、体会作家在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自身实际,健全自我人格。如舒婷的《致橡树》,我们可以挖掘出两个人文内涵:一是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而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二是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再如余秋雨的《道士塔》,我们可以培养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同时可以学习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其次,提出学习要求。

1、分组:按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学习一册课文(当然内容也可以自选);每组设一个组长,两个副组长,他们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研究性学习。

2、每组将分散学习的材料收集起来,然后研究归纳,找出其相近的,并予以归类。

3、每人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篇心得体会。

然后,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作精心地指导,指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如《鸿门宴》,我们可以从司马迁的人生际遇出发,学习他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而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可以从项羽这个人物出发,认识造成他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三、恰当地评价及成果展示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

议”。基于这个原因,我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性、探讨性学习后,及时地将他们学习的情况予以汇总、梳理,对研究认真的小组给予了表扬,对不太认真的小组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时将他们学习的成果进行了整理、编排、打印,然后以资料的形式下发给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种对他们研究成果的肯定。当学生看到成果展示上有自己的名字时,那种喜悦之情成就之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四、总结与思考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性学习告一段落了,但不少学生在心得体会中写到的一些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如“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人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学语文的乐趣”,“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不仅知识上得到了增广,而且思想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等。谁说语文就是枯燥无味?谁说语文就只是听、说、读、写、练?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工具性”,重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还重视“人文性”,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充满乐趣、情趣,就能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2005年9月8日星期四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会考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doc》
研究性学习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