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

2020-03-03 08:05: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儿歌《小学生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儿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习惯养成。 教学难点: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见同学,问声好,讲究礼貌要做到; 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 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不唯书,不唯上,超越文本当自强; 做笔记,细整理,积少成多能进步; 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自习,博览群书采信息; 天文晓,地理知,人见人爱有志气; 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生活。

三、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

儿歌《好习惯,金不换》

教学目标:知道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习惯养成。 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好习惯。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好习惯,金不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小学生,勿怠慢,习性成,从小管。 德智体,齐发展,有作为,靠习惯。 品格正,皆欢喜,习惯好,事事安。 学习时,不贪玩,讲方法,用心钻。 身体好,勤锻炼,有规律,不间断。 生活上,重勤俭,勿挑剔,成自然。 待他人,心胸宽,敬童叟,言行善。 寸有长,尺有短,以人长,补己短。 身坐直,腿放平,三个一,记心中。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生活

三、让儿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儿歌《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儿歌,使学生了解中华书法艺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中华书法艺术渊源。 教学难点:书法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河南安阳处中原,华夏文明是摇篮。 殷墟出土甲骨文,独一无二世界传。 书法艺术是瑰宝,源远流长最古老。 传统文化要继承,培养成材在从小。 中国汉字魅力大,来华求学遍天下。 炎黄子孙多自豪,博大精深在华夏。 书法艺术要精到,基础知识最重要。 勤学苦练意志坚,持之以恒见功效。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三、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儿歌《养成书写好习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书写习惯,自觉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养成书写好习惯习惯养成最重要, 正确坐姿最重要。 体形优美视力好, 写字才能见成效。 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三、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四、练习如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儿歌《执笔歌》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执笔习惯,并自觉养成执笔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执笔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执笔习惯。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执笔歌

拇指食指捏笔杆,指离笔尖一寸远。 总之在下托住笔,其余指曲要自然。 笔尖对着左前方,掌跟小指放桌上。 笔杆稍斜别平直,紧紧靠在右后方。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三、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四、练习如何做到:一尺、一拳、一寸。

《风》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诗歌,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风》,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难点:诗人、背景及诗歌的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 风 李 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二、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三、分析,解释: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二月:早春,农历二月。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四、识记诗歌。

《咏柳》

教学目标:识记诗歌《咏柳》,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咏柳》,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难点: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三、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前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春风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四、识记诗歌。

儿歌《勾和折》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勾和折。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勾和折 竖勾 重落直下行, 行至出勾处, 挑勾左上行。 斜勾 轻落弯下行, 出勾对起笔, 挑勾左上行。 横折 写横至折处, 折笔再写竖。 有些又有直, 都是垂露竖。 竖折 竖折先写竖, 行至折笔处。 笔尖稍左移, 写横才结束。 第二课时:

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练习如何写:勾和折。 四:练习有勾和折的字。

课后记:勾和折这两个笔画变化多端,比较复杂,尤其是折,又有横折竖折等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分类联系掌握记忆,效果比较显著。

儿歌《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弯。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竖弯 先竖向右转, 弯圆右伸短。 弯钩 先竖右弯转, 长伸不宜短。 下部船底形, 勾尖向上行。 横折弯钩

折处顿,弯圆转。 有勾右伸长, 无勾右伸短。 第二课时:

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练习如何写:弯。 四:练习有弯的字。

课后记:学生对横折弯钩和横折斜勾区分不够,很多地方不清楚,所以把这些字分类,不仅能把字写好,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极易学过的生字。

儿歌《撇和捺》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撇和捺。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撇和捺画用笔都一样,长短弯斜要适当。收笔都要撇出尖,仔细观察写漂亮。斜捺滑梯样,平捺像波浪。轻起右下行,捺脚像大刀。 第二课时:

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练习如何写:撇和捺。 四:练习有撇和捺的字。

课后记:老师和学生先在黑板上书空,让学生有初步的概念,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老师组织多种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书写积极性,并让学生组织自评,自己更正。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下册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

二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2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

二年级校本课程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doc》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