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开发扶贫调研(石)

2020-03-01 15:57: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畜牧业在宣汉县开发扶贫战略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宣汉县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核心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农村贫困人口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为认真做好畜牧扶贫开发工作,宣汉县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运作机制,大力推进畜牧产业扶贫。

一、畜牧产业扶贫的必要性

(一)畜牧产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畜牧业产业扶贫发展迅猛,效果显著。一是增收明显:畜牧业在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4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宣汉县是畜牧业大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超50%,成为助农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二是特点突出: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畜牧行业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竞争性的行业。三是潜力巨大:畜产品需求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日益明显,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5%,世界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预示着我国畜牧业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现在,我国畜牧产业发展的趋势:一是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我国畜牧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建设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畜牧企业,使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畜牧科技进步,让科技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二)宣汉县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稳猪攻牛羊,禽兔大发展” 是宣汉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该县从1978年开始,在全县开展宣汉黄牛改良工作,并坚持不懈开展蜀宣花牛培育,于2012年,成功培育了蜀宣花牛新品种,是我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牛新品种,在牛产业带动下,畜牧业得到全面发展。到2014年底,全县共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场(户)1020户,牛规模养殖场1973户,生猪规模养殖达65%,肉牛规模养殖达58%,全县建设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6家,其中省部级以上5家。建设了111家畜牧养殖专合组织和45家家庭牧场。特别是“蜀宣花牛”品牌的推广力度加大,“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畜牧养殖产业融资难。畜牧产业投入大,见效慢,宣汉县畜牧产业主要以猪牛产业为主,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饲草饲料占用的周转资金大,进入门槛较高,贫困人口搞规模养殖难上加难。养殖肉牛或生猪动辄投资几十万,资金压力特别大。明月乡任利军投资30多万元(其中借债20余万元),沈小川投资20余万元(其中贷款3万元)搞养殖,养殖母牛发展生产,在投入后的2年内,除生产的犊牛外,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但还需不断投入饲养费用。因畜牧业的圈舍及活畜在银行方面不能作为抵押物,不能抵押贷款,后续资金很难跟上,对产业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2.畜牧产业风险控制措施有待完善。在畜牧产业发展中,不但有市场方面的风险,还有技术、疫病,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经常出现“辛苦十年,一朝还原”的情况,行业防灾抗灾能力明显不足。土主镇的罗建桥2008年开始养殖肉牛100余头,几年来赚了20余万元,在2013年没有注重疫病防控,导致牛群发病,花去医药费3万余万元,牛死亡和失重损失20余万元,由于肉牛不能参加保险,所有损失由业主一人承担,由于损失惨重,他也无法再次参与肉牛养殖。

3.产业扶贫的持续性政策不配套。宣汉县在2005—2007年利用项目资金开展了财政科技扶贫,为贫困养殖户改造圈舍、每户赠送养殖牛2头,用于发展生产,协议养殖3年,但实施过程中,养殖户私自出售项目牛,扶贫项目达不到应有的扶贫效果。同时,项目实施无持续性政策,往往实施两年就断档,导致扶贫效果不理想。

二、畜牧产业扶贫的对策

(一)坚持反哺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以民生为导向,利用国家及省市县等惠农项目,对农村全面实施反哺政策,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改进我县贫困地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利用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实施,改善养殖户的饲养条件,增加养殖规模,转变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2014年度宣汉县实施了国家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和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等项目,20000多养殖户从中受益,养殖户直接或间接增加养殖户收入1000万元以上。二是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宣汉县近两年县级财政收入增加明显,每年预算200—4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畜牧业,本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蜀宣花牛产业发展,用于建设养殖小区、良繁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养殖户等,地方财政的投入对全县畜牧业产业扶贫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优化品种调整畜牧业结构。根据我县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等资源特点,不断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主要以发展节粮型的草食牲畜为主。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草食牲畜牛羊、特色小家畜禽等。

宣汉县拥有“蜀宣花牛” 乳肉兼用牛新品种,县委、县政府已提出了建成蜀宣花牛种源基地县和蜀宣花牛产业化强县的总体目标,目标定位高远,品牌效益明显,推动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我县的活牛价格稳步提高,肉牛养殖利润每头增加到2000元以上,母牛养殖扭亏为盈,每头每年纯利达到1500左右。对连片贫困山区扶贫以饲养草食牲畜为主,可有效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在宣汉黄牛保种区以开展母牛饲养补助的方式为主,既增加了边远山区贫困养殖户的收入,又保护了优质地方良种品种资源。

(三)创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畜牧业是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主导,投入大,周期长,而贫困人口搞养殖基本是一家一户传统养殖,抗风险能力差,发生风险后对贫困养殖户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要大力发展以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合作社带动农户,采用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饲料兽药、统一养殖技术、统一防疫、统一收购销售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将分散的养殖农户组织进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突出养殖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农户集中联建标准化养殖圈舍,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培育天友西塔、康奕达、佳肴等畜牧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依托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带动农户”发展模式,形成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产业化框架体系。如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在重石村建设了蜀宣花牛扩繁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一是直接雇请重石村村民任本兵、张雪清长期驻场饲养,解决了其就业问题,年增加了其家庭收入3万元以上;二是每年在附近收购秸秆1400多吨,将农户玉米秸秆变废为宝,每年增加附近80户村民收入4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近5000元;三是相关农户土地流转,直接增加农户收入2.5万元;四是每年生产的800吨左右牛粪,经过处理无偿提供给附近农户的农田及果园使用,减少农户生产性化肥投入16万元;合作社直接带动社员200多户,养殖肉牛5000多头,每年组织社员学习交流,培训养殖技术,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以上,营业收益200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合作社在明月乡重石村建设了蜀宣花牛养殖场,聘请上级技术部门技术人员常年指导,开展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带动农户脱贫致富。附近明月乡重石村任利军于2013年开始养殖蜀宣花牛,通过自身积蓄和借债20余万元,共投资30多万元发展蜀宣花牛养殖,通过3年的发展,目前饲养蜀宣花牛40多头,其中饲养能繁母牛25头,繁殖犊牛用于发展生产,2014年繁殖犊牛18头,增加收入9万元,不但解决了家庭3人的就业,还增加了家庭收入。明月乡黄马村沈小川2014年初开始发展蜀宣花牛养殖,共投入2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3万元,目前养殖母牛15头,繁育犊牛6头,增加收入3万余元,解决家庭3人就业。

(四)创新畜牧产业扶贫工作方式。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扶贫工作是长期攻坚战,畜牧产业扶贫要坚持授人以渔方式,将资金用于改进贫困人口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方式、改变经营观念入手,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手段。畜牧业扶贫主要通过加强养殖设施建设、培训提高贫困户养殖技术水平等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帮助脱贫致富。二是坚持精准扶贫。要以招商引资和实施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或集中联建养殖小区发展模式,将农业扶贫资金整合使用,以家庭为单位,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或产业发展补助资金要落实到每户扶贫农户名下,由有养殖经营经验的领头人员开展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是坚持科学扶贫。根据宣汉县实际,按照畜牧业“十三五”总体规划,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畜禽品种,坚持做到标准严格、规模适度,不因盲目扩大规模造成资金紧张及环保压力。四是创新资金互助模式。县政府或行业协会可探索建立产业扶贫互助投资基金,或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由担保基金为养殖业主提供抵押贷款担保,畅通养殖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通过产业互助基金互助,解决资金短缺难题,降低养殖业资金成本。

(五)强化畜牧产业风险管控。一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二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源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提高养殖农户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营销,降低养殖风险。

宣汉县畜禽繁育改良站

赵纯超(13568169730) 2015年4月28日

农业局扶贫工作规划

农业局调研报告

扶贫 开发交流材料

省扶贫调研

扶贫调研报告

扶贫调研报告

扶贫调研方案

扶贫调研汇报

石安镇扶贫工作总结

某县农业局樱桃调研报告

《农业局开发扶贫调研(石).doc》
农业局开发扶贫调研(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