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简介

2020-03-02 12:07: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货币银行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本校经济学本科层次各专业都开设此课,课内学时48个,计3个学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和方法论,研究有关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运行、宏观金融调控等经济金融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介绍了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及国际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范畴多。

二、教学目的

《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目的在于讲授给学生有关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货币金融范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西方国家货币银行制度的发展演变,并结合实际了解当前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新问题、新现象和新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架构,既借鉴外国经验,又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使所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金融问题。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历史沿革

1、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时期。我院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自1983年开设,主要针对金融专业学生,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财政与信贷》课程。1986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

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打破将货币银行学划分为社会主义部分和资本主义部分的定式,国内相关高校率先编写出了统一的《货币银行学》教材。随着金融在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货币银行学》成为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1990年,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一组织全国普通高校金融类专业教材的建设,供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更大范围的修订成为必然,重点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补充。这一时期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成熟,授课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注重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环节多元化,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2、1996年至今,课程体系重大改革创新时期。 《货币银行学》课程1996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并结合我校97年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始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措施有:①改革课程的教学体系,确定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方案;②加强教材建设,形成了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③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科学界定教学内容;④ 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法。此项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2000年,组织了对《货币银行学》教材的重新编写,2005年8月由中国财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次重新编写对体系与内容都做了很大调整。2010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高等金融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我院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我们又进一步加大该课程的建设力度,明确提出完善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本课程的建设日臻完善,在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面对面进行知识、理论传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课堂讲授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充分传递,突破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使教学内容充分吸纳国内外金融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金融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案、课件内容充实,重点难点突出,更新及时,即使 1 学年讲授两次,教案和课件也进行更新和充实。

2、课外指导

课外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学习广度的有效方式。本课程任课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例如任课教师提出问题,提示思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参考书目,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等。课外指导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要求,活跃了学习气氛,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展了学生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的视野。

3、启发引导

本课程组的任课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启发引导教学方法。例如进行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典型案例分析、政策实践分析等等,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先行讨论分析,之后由教师总结。再例如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性学术研究活动,撰写学术论文,部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撰写的专题研究性论文还在相关刊物上公开发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4、双向互动

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每一章节授课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总结,

学生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清楚的内容,或者是现实中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为提问的同学解答,之后加以补充总结。教师也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由学生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课下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做现场点评。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增加了教师的动力和压力,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5、学生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自评的内容,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对自学内容进行研讨,制作自己的讲课课件,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授,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小组成员都可以回答问题。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辩论,同学们在争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有助于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6、模拟实践

借助金融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如模拟股票市场交易、网上银行业务、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等。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股票期货交易所、国际大银行等网站,了解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五、课程特色

1、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保持动态性和切实性

本课程作为金融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教学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以历史的和逻辑的线索将古今中外的金融理论与金融运行发展规律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基础性,保持动态性和切实性。基础性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最显著的特点,教学内容综观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在基本原理、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体现在课堂讲授时不断充实与动态更新,及时吸纳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确保本课程的发展性和领先性;切实性表现在本课程立足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批判吸收国外优秀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服务于中国的经济金融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并成为代表性的金融学基础理论课程。

2、教学方式实现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创设了综合性教学与考核方法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本课程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的教学方式有学生自主课堂、自主讨论、自主完成作业,自主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本课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学理念的人文性和先进性

本课程教学过程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职业操守与传授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注重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4、理论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是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优势与特色所在。通过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对我国的具体情况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论认识,再辅以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加强,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好评。在本科生的第七学期,本科程专设了金融行业内实务部门的精英人物专题讲座,针对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提高了本科生的就业技能,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A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课程简介.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