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利类

2020-03-03 11:17: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公路类

一、高填方路段:

(1)工程分析内容:位置、长度与填筑高度,占地类型与面积,土方来源,取土场占地类型与占地面积,通道或涵洞设置,设计边坡稳定措。

(2)生态影响:占地、阻隔,边坡水土流失,取土场占地及水土流失等。

二、深挖方路段:

(1)工程分析:位置,长度和最大挖深,地质岩性或地层概况,挖方量,弃方的利用,弃土场占地类型与占地面积,边坡稳定方案。

(2)生态影响:水文阻隔,生物阻隔(沟堑式阻隔),边坡水土流失,弃渣场占地及水土流失,弃渣场对景观的影响,挖方导致的滑坡、塌方等。

三、桥梁运营期间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1)桥梁营运期的风险主要是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危险品泄漏对下游饮用水源地的污染;

(2)提高桥梁建设安全等级;

(3)建设桥面径流引导设施,避免直接排入河流; (4)设置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 (5)限制车辆速度;

(6)实施运输危险品车辆的登记和全程监控制度;

(7)在桥位外围路基设急流槽,在河道外设置集水池(应急事故池),接纳运输危险品车辆事故时泄漏物及桥面径流污染物; (8)提出风险应急预案。

四、保护耕地的措施: (1)工程选线尽可能少占耕地; (2)采用低路基或以桥隧代路基方案;

(3)利用隧道弃渣作路基填料,减少从耕地取土; (4)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耕地;

(5)保护土壤层,工程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植被恢复或重建。

五、营运中评价噪声影响,需要的主要技术资料?

(1)工程技术资料:公路路段、道路结构、坡度、路面材料、标高、地面材料、交叉口、道桥数量。

(2)车流情况:分段给出公路、道路昼间和夜间各类型车辆的平均车流量,车速。 (3)环境状况:公路至预测点之间的地面类型,公路与预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地形高差等。 (4)敏感点参数:敏感点名称、类型、所在路段、桩号(里程)和路基的相对高差、人口数量、沿线公布情况、建筑物的朝向、层数、现状噪声,采用的评价标准。

六、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七、给出本题目隧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1)关注隧道工程对洞顶天然次生林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由于隧道施工抽排水是否会导致水位下降,隧道影响山体地下水径流与补排而影响次生林的生长;

(2)隧道弃渣的利用及弃渣场选址与占地对土地、植被的破坏及其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山脚下有居民饮用水源小河,弃渣若弃入小河河道,则对居民饮用造成不利影响; (3)隧道施工是否会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而加剧生态破坏; (4)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 (5)隧道工程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问题;

(6)隧道施工中的人员活动及机械噪声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

八、为保护湿地,本项目施工布置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1)该湿地为重要的天然湿地,施工时不得在其保护范围内(或靠近湿地径流补给区的区域)设置各类临时用地,包括取土场、弃土场、施工营地、物料堆放场、沥青拌合站等。 (2)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设施不设在湿地范围内。 (3)运输便道尽量远离湿地。

(4)施工所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堆放场及处理站远离湿地。

(一)、运营期生态影响: (1)野生动物迁移阻隔;

(2)切割生境使之破碎化,公路沿线边缘化效应使局部生境改变,由此物种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3)在生境完整的地方建设站场和服务区使得生境开天窗(比如一个完整的草地建了一个站场,从高处看就像破了一个洞)、造成土地利用格局改变,生境破碎化,(5)景观美学方面的影响。

(二) 噪声防治措施

从选址选线、噪声源、传播途径、受影响的保护目标三个方面分别考虑:

(1)选址选线:合理选址选线,尽量避免敏感保护目标,或通过合理选址选线以尽量与敏感目标保持一定的距离;

(2)噪声源:使用低噪声路面,限制敏感目标路段的车速,控制车流量等; (3)传播途径:设置声屏障、密植绿化带;

(4)敏感目标的保护:安装隔声窗,改变前排房屋使用功能,如住宅转变为商用;搬迁,特别是前排距离红线一定范围内受影响的住宅。

水利水电类

一、水生生态现状调查主要内容有哪些?

(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和沉水植物或挺水植物种类; (2)重要的是鱼类及其他经济水生动物的种类; (3)是否有洄游生物,包括鱼类、虾、蟹等; (4)水生生物的生物量;

(5)水生生物生境条件,包括水文情势、水质等。

二、如果经过评价,工程建设会对某经济鱼类资源造成一定损失,但不会使该物种灭绝,应该建议采取哪些措施补救?

建议采取增殖放流、设置人工鱼礁、加强渔业管理、如果是洄游性鱼类则必须补建过鱼设施。

三、提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在工程运行期,由于大坝阻隔,对上下游鱼类物种交流有一定阻碍。

(2)本项目大坝下游有鱼类的索饵、产卵场,被大坝截在上游的鱼类进入索饵和产卵场成为困难,而水库不同方式的放水对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影响明显。

(3)水文情势的变化导致饵料生物变化无常,水温、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的变化对鱼类产卵也有不利的影响。

(4)河道中鱼类的种群结构将发生变化、急流性或深水性鱼类将对理游水位变浅不适应。

四、大坝建成后,坝下减脱水段将发生哪些变化?

(1)先期河床裸露,之后水生生态逐渐向半水生或陆生生态转化; (2)原河道中鱼类及水生生物有可能受到大幅度的消减; (3)农田灌溉用水不足或受冷水灌溉的影响而产量减少。

(引水式电站,其坝下减脱水段生态变化明显,是大家比较关注的。)

五、识别运营期主要不利环境影响。

(1)水库淹没,造成大量的土地、植被损失; (2)大坝对洄游性鱼类和航运的阻隔影响;

(3)坝下减脱水段的生态系统类型与结构发生的变化; (4)水库回水对末端城市取排水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5)日调节水位涨落对下游用水及水生物的不利影响。

六、简要说明水坝对半洄游性鱼类影响。

(1)如果大坝没有设置过鱼通道(或设置的通道不合理),大坝就会成为半洄游性鱼类与其“三场”之间的障碍,阻隔了半洄游性鱼类洄游行为;

(2)大坝建设改变了半洄游性鱼类的水生生境,包括水温、盐度、流速、流量等水文情势,以及水质和饵料,影响半洄游性鱼类的繁殖等生理活动。

(3)减缓措施就是设置合理的过鱼通道。根据洄游性鱼类的洄游特性,选择鱼闸、鱼池、鱼梯等方式保障鱼类的洄游。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总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拦河建筑物使河流水生生境片断化、阻隔鱼类的洄游通道、阻碍上下游鱼类种质的交流。库区水深、流速等水文情势的

变化会造成原有水生生境的改变甚至消失,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特别是珍稀保护、特有鱼类物种的消失。泄流消能可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部分鱼类特别是幼鱼造成严重影响。这道题很多人被“半洄游性鱼类”这个概念所迷惑,误以为是鱼类洄游了一半就中途停止了呢。半洄游鱼类,也称河口性鱼类—终身生活在河口者除外,是指淡水鱼类在淡水水域中从一种类型的水体到另一种类型的水体,以及栖居在浅海区或咸淡水区的鱼类进入江河的洄游。)

七、运营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1)水体流速变化的影响。工程营运期库区由原来的河流生态系统变为水库生态系统,由于库区水体流速变缓,急流性鱼类将不适宜在库区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移动,而喜欢在缓流或静水中生活的鱼类将增加,鱼类种群结构发生改变;

(2)水位变化的影响。水位抬高,淹没大量农田和植被,特别是淹没较多的基本农田和国这二级保护植物,造成农田生态及粮食生产的损失,造成国家保护植物生境的损失。 (3)水质变化的影响。如果库区清理较差,容易造成库区水质下降,甚至恶化,进而影响库区水域生态环境,影响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活;

(4)水温变化的影响。库区水体温度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水温出现分层现象,改变了原河流水体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

(5)泥沙含量变化的影响。上游裹携着泥沙的水流不断入库,在造成库区泥沙不断淤积的同时,水体中泥沙含量也将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原水生生物的环境。

八、营运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若工程未能设置合理的过鱼设施,则大坝建设将阻断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通道; ②由于水流变缓,使原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不能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流水生境迁移,而喜欢静水环境的鱼类则可在库区繁育、生活,造成库区鱼类种群组成与结构的改变; ③由于大坝的阻隔影响,库区水流变缓,不能使卵苗进行长距离顺水漂流,影响卵苗孵化。 ④由于库区淹没及其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环境。

九、指出本工程移民安置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安置区的土地征占,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

(2)占用安置区植被破坏,造成生态破坏; (3)安置区陡坡安置及开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4)安置过程中还会造成水环境、环境空气、噪声的影响,并会产生较多的固体废物。

十、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特别是下游10公里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防止下游区域土地盐碱化; (5)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

(7)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8)景观用水

十一、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地,在施工建设前,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它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

生态类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

1、污染型:机械作业废气、运输扬尘,设备噪声,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2、生态影响:

①施工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植物种类减少,生物量损失,生物多样性降低; ②施工活动对周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如施工噪声对受噪声影响敏感度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产生影响,如产卵、孵化等;

③临时占地(如施工营地、取土场、弃土场)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临时占地的选择不当(如周边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敏感区)可能对周边生态敏感目标造成不良影响(包括保护区内的植被、野生动物);

④施工活动造成地表土壤疏松,遇到雨天会造成水土流失。

⑤施工废水、固废随意排放可能对周边生态敏感目标造成不利影响,如周边存在湿地,排入湿地将对湿地的水质、水生生物、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二、生态现状调查 (1)生态背景调查:

①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各类生态系统的分布情况,包括分布面积、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一般涉及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水生、湿地等。

②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惜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惜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指出是特殊生态敏感区还是重要生态敏感区?)、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 (2)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调查影响区域已经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三、主要生态因子调查内容

1、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

①调查植被类型、数量及分布,附植被分布图;

②野生动物种类及分布;尤其是珍惜保护动植物种类、种群及规模、分布、生态习性、生境条件、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

2、农田生态系统

①调查土地资源的自然历史及利用现状,包括基本农田分布情况; ②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盐渍化、自然灾害等); ③农作物类型及分布、生长状况,农作物产量; ④土壤肥力。

2、水域生态系统

①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及数量,初级生产力;

②鱼类种类,三场分布(越冬场、产卵场、索饵场);

③珍惜保护鱼类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

3、湿地生态系统

①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特点、基本结构与功能、湿地面积,②湿地内的动植物种类、数量、生境条件、生物多样性,③湿地资源利用和开发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4、土壤

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性质,土壤成份与结构,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容重、含水率等,土壤受

一、二次污染状况等。

5、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现状,包括流失面积,原因、流失模数、侵蚀量,已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效果,当地水土保持区划及水土保持要求。

四、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1)保护表层土壤,对表层土壤分层开挖、分别堆放,用于后期生态恢复; (2)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优先考虑恢复为坡度

(3)易发生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的地区,应先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治理,再进行恢复; (4)对土地生产力进行恢复和培植,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等。

五、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措施 预防措施:

(1)合理设计方案,减少占地与植被破坏;

(2)合理选择弃渣场,保证弃渣场安全,弃渣前应先挡后弃; (3)集中取土、弃土,既减少破坏又易于防治; (4)合理安排工期,避开雨季、大风天气;

(5)备齐防止暴雨的挡护设备,如盖网,在暴雨来临时覆盖施工作业破坏面,防治水土流失; (6)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尤其须加强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如回填整平、压实)、防洪排水、防风固沙、泥石流防治工程;

(2)生物治理:人工恢复植被,优先选用当地物种,避免引起生物入侵。

六、生态影响的防护、减缓措施

(1)按照避让、减缓、恢复、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2)工程措施: ①合理选址选线;

②工程方案优化,选择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方案,利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建设方案;③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规范化操作,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

④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环境监理与队伍管理、运营期生态监测与动态管理。

七、湿地保护措施

(1)保护其水力联系,避免建设项目阻断了湿地的水力联系;

(2)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湿地受到污染而影响湿地内水生生物、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保护湿地外围的沙滩或陆地,即保护湿地周边生态环境。

水环境预测

一、水环境影响预测所需资料?

(1)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预测期内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受纳水域水质执行的排放标准;

(2)排污状况:正常和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的源强(污水量、污染物浓度)、排放口在受纳水域断面的位置,污水排放方式(有组织的排放、无组织的排放);

(3)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自净能力最小、一般、冰封期条件下的水流、水深、河宽、坡降、糙率、弯曲系数等;

(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迁移、扩散及混合系数等水质模式参数,边界条件(预测时的初始条件)。

地下水

一、地下水污染水力控制技术

(1)抽注地下水;(2)排出地下水,(3)设置低渗透性屏障。

二、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

(1)将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后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净化水排入地表水、回用或回注地下补给地下水;

(2)就地恢复工程技术: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就地控制、就地处理、易地处理,如生物恢复、

土壤洗涤、土壤冲洗、自然通气、热分解等,其中生物降解处理因最终产物无毒无害而应用最广泛;

(3)治理包气带土层有机污染的生物通风技术:是把空气注入受有机污染的包气带土层,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挥发及好氧生物降解的技术。

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减缓措施 一般地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布局。

①制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利用地下水; ②合理布置井群,尽量避免在同一层位,同一深度和同一时间进行开采。 (2)科学开采,使开采量严格控制在允许开采量以内。

(3)加强监督,建立和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加强对地下水开采利用的监督,进行地下水水情的预测预报,以指导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及时发现和防治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引起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过量开采的减缓措施:

(1)人工补给。对已经过量开采的地区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可以减少地下水降漏斗扩大和水位下降。 (2)调整开采布局。

①严格限制严重超采区的地下水开采量,新开辟的水源地宜分散布局。 ②控制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大力开发浅层水和合理利用微咸水。

③实行供水与矿区排水相结合。④有控制地开采允许利用的地下水储存量。(3)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 地面沉降:

(1)地面沉降原因调查的内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变化动态。 (2)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①依法严格管理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②限制或减少地下水开采量,③采用地表水人工补给地下水; ④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避免地下水的集中开采。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1)控水措施:防止地表水进入塌陷区,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动态监测。

(2)工程措施:对相对较浅的塌坑进行填堵,对于埋深较深的溶洞进行灌注填充等。

(3)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风险评价;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试验研究,找出临界条件。

环境风险

一、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厂区总平面布置符合防范事故要求,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 (2)危险化学品贮存安全防范及避难所。对贮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危险源的贮存点、设施和贮存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设置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紧急停车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 (4)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性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和在线分析系统。 (5)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 (6)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7)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

二、事故应急预案

(1)应急计划区。危险目标位装置区、贮罐区、环境保护目标。 (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建立工厂、地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等。 (4)应急救援保障,配备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6)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7)营救监测、防护措施、清除泄露措施和器材。 (8)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 (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10)应急培训计划。 (11)公众教育和信息。

公路水利三类安全员

水利类绍兴实习报告

国内水利类设计院排名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解读——水利类

水利

水利

水利

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实务记忆要点(数字类)

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实务日期类记忆要点

公路类项目需要的环评资料清单

《公路水利类.doc》
公路水利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