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020-03-03 02:13: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贯彻决议精神破解发展难题确保繁荣发展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是各项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我区是指区级文化馆、图书馆、镇办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三室一中心)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只有真正把这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起来,认认真真为人民群众提供场所免费开放、服务,业务骨干辅导服务,基本队伍培训服务等,才能让全区人民真正享受到新的文化生活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

结合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我从下面两个方面五条途径来讲述我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全面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对照《决定》差距大 问题多

前些日子,省文化厅公布了全省各市及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到2010年的排名,下面我以图表来展示一下,

1晋城市六县(市、区)的基本情况。

从图表中看,我市除我们城区和高平属于名次正排外,其余四县均是下降趋势,这种情况表明,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符。我市名不符实,我区更是名不符实,和晋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说法更是差距甚远。如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将我区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下认真地分析。

先说区级文化场所文化馆、图书馆硬件建设:文化馆场所面积仅有400多平方米,不达国家三级馆标准。图书馆经过2009年和2010年,投资120余万元进行改造,面积达到2000多平米,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这也正是2010年我区在全省排名向前移19位的原因所在。全区8个镇办均无文化活动场所,属于空挡,145个村(社区)除凤翔、东岭巷等10余个市民社区场地问题不大好解决外,其他场所均可达标。

人员问题。区文化馆现有在职人员14名,仅有艺术类学校毕业人员5人,其余9人为非专业人员。图书馆现有在职人员9名,仅有

一名图书系专业毕业人员。镇办文化站共有15名在编占编人员,事实没有一名在从事文化站工作。

经费问题。我区文化工作列入预算的专项经费仅有局里5000元,文化馆、图书馆各5000元。镇办和村里基本没有专项经费。文化工作的开展,是靠搞什么活动请示什么经费。

和六县(市、区)相比较,泽州县乡镇文化站基本上全部建好,因有县无城,文化馆和图书馆是租赁。高平的三馆投资一个多亿已建成。阳城县两馆及乡镇文化站已建成。陵川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基本上建成。沁水县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近一万平米的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已普及。总起来讲,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区级刚刚起步可求突破,镇办落后需要找结果,村(社区)基础好可以形成特色。

二、敢于担当 破难题 前景好

面对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不能坐等,不能推拖,必须负重赶超,把延误的工作抓起来,把虚度的时间补起来,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各项要求,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五条途径,实现全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突破。

第一,狠抓政策机遇,找准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总把手。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为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议》就是目标,就是方向,告诉了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只要我们的工作围绕《决议》展开,就会有途径,有办法。肯定的讲,《决议》出台之后,围绕《决议》的种种具体实施意见一定会相继出台。这种时候,我们就必须充分抓住,紧紧跟上,一项不拉,一个不丢的抓在手上,灵活掌握政策,多头争取投资,一句话,只要有利于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的政策和投资,都要用起来,争回来。

第二,提高认识水平,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看成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事情。

以党的一次全会来专项研究讨论文化工作并形成《决议》,应当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这说明了什么?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就不是文化部门一家和文化工作部分人员的事情,也不是文化部一家和文化工作者能解决了的事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决议》提出的高度,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认识水平才能提高。只有我们真正把认识高度和《决议》达成一致,只要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把文化工作看成是主要工作,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把本辖区的文化场所建设、文化队伍、文化经费投入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我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真正称为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全面完成。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历史欠账,完善场所建设是首要中的首要问题。

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建设最重要的差距是差在场所建设上,区级文化馆建设,应当是当前必须抓的一项重要工程,如何

抓?如何建?当然有审批立项等方面的困难,但我们目前已寻找到了机遇,原来在剧团建房中丢了四亩土地的批文已找到,并重新通过了市土地局办公会议,目前已在市规划局等待土地规划,只要规划好地方,就可以同剧团排练服务中心两项工程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镇办文化站建设是难题,但也并非解决不了。北石店镇已和新城改造同步规划,市里的补助资金已经到位,其余七个办事处可以在十二五规划中享受到国家政策出台后的各级财政补助,依照文化站不能和政府办公场所的要求,可以采取借鸡生蛋,办事处和社区同建的办法,利用基层社区基础好的有利条件,将文化站建设到基础好的社区。至于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做的工作是开拓思路,开放脑筋,解决好非农社区活动场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的目标就可以实现。根本的问题,是在思想重视的前提下,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摆上日程,做出规划,列入预算,一句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没钱是办不成的,不拿钱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四,提升人员素质,展开骨干培训,组织文艺队伍。

对区文化馆非专业院校毕业人员和40岁以下人员一是采取送出去学习升造的办法,二是请省市对群众文化工作有研究的专家前来培训辅导,普遍提升文化馆整体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对文化馆人员进行分类培训,乐理、声乐,舞蹈、美术、创作等项目分别进行,使得文化馆人员学有所长,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在组织书籍分类、图书对外开放,阅览室全天候社会阅读的基础上,搞好“农家书屋”

全覆盖图书管理人员培训,并展开读书评比会,图书读后感,民意大调研活动,使得“农家书屋”在基层真正发挥作用。

镇办、村(社区)要通过区文化馆的室外培训活动,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文艺活动队伍,在近期钟家庄秧歌队、西上庄威风锣鼓队等培训的基础上,组建和培训更多的文艺活动队伍,每个镇办不少于100人,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0人,从而带动广场、公园、街头、大院的各种兴趣文艺小队的分散活动。

第五,组织竞赛活动,全面提升水平,真正繁荣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的就是要人民群众普遍的享受改革成果,丰富文化生活。丰富生活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形式上,要赋予时代内容,要有健康向上的内容,要真正构建起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我们就必须有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每年举办几次竞赛活动来有效的推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普及群众文化,而且要提升活动水平,使得文化活动上档次,人民在寓教于乐中受益,真正使城区文化生活获得繁荣与发展。

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当的十七届六中《决议》的要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下去,我区文化工作大繁荣大发展的目的就会在更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建宁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税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调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致辞

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