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020-03-02 10:31: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设计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荷塘月色》的三种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感等修辞手法,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难点】

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品读──讨论──赏析的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两点:

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

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二者不可

分离。

【整体感知】 三个世界:

一、现实世界----颇不宁静

二、精神世界----暂得宁静

三、理想世界----自由欢乐

感情主线: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问题(1):阅读1-3段,

①思考:《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的现实世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师生交流明确:

小煤屑路、路旁杂树。 ②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第2段:小煤屑路-----幽僻、寂寞(寂静) 第2段:路旁杂树-----阴森森的 ③这些景物描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师启发:月光是淡淡的,作者却说“今晚却很好”,这说明作者的感情怎样?是淡淡的喜悦呢?还是淡淡的哀愁?

学生自由讨论:淡淡的哀愁。 问题(2):阅读4-6段

①思考:朱自清的精神世界中描绘了哪三幅图画?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塘边月色:

②这三幅图画各有什么特征? 月下荷塘:宁静、优雅(幽美、雅致)

塘上月色:月光淡淡、月影朦胧 塘边月色:月光暗淡下去

③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月下荷塘”的宁静、优雅(幽美、雅致)的?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④第5段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月色

⑤本段的描写对象是树,还是月光?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3):阅读7-8段

现实世界是如此不平静,精神世界的荷塘月色也转瞬即逝。那么,他的理想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江南采莲的景象。 【重点突破】

问题(1):朱自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篇散文写于哪一年?1927年7月。1927年7月,朱自清面临的中国,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一月:汉口爆发反英怒潮;奉军南下入河南;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南京发生惨案。

四月:张作霖派兵搜查苏联大使馆,不久李大钊被绞死;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另立南京国民政府;李济深在广州捕杀共产党人。

五月:夏斗寅叛变,进军武汉;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

六月:日寇出兵青岛;清华国学研究院王国维教授自沉。

七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共政变;日本首相上奏征服中国的“田中奏折” 。 问题(2):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

①月下荷塘:通感、比喻(博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空间顺序; ②塘上月色:第5段的动词分析;

③塘边月色:第6段的叠词分析。

问题(3):在三个世界中,作者在写景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拓展延伸】

教师配乐《汉宫秋月》朗诵朱自清散文《歌声》

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①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①细雨如牛毛,扬州称为\'毛雨\'。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921年11月3日,上海。

作业:对比阅读周邦彦的《苏幕遮》,比较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鱼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两篇作品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的思想内容更觉深刻,时代感和社会意义更强.两篇文章都生动传神的写了荷花荷叶的美丽的形象,但苏写的是雨后初阳之荷,荷塘月色写的是月下雾中之荷,各有各的特色.用词精妙,能用荷花传神写照.苏白描写意,用”干、清、圆、举,四字,从不同侧面生动地刻画了雨后清荷的静态动姿,被王国维赞为“真能得荷花之情理者”。《荷塘月色》工笔细描,动词用得奇妙,比喻、比拟、通感、应衬用得绝佳,描绘了生动的形象,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丰富赡的情意。

情境交融是两篇作品的共同特点。《荷塘月色》发挥散文的特长,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展示了多种艺术技巧。《苏幕遮》则虚实相济,言有尽而意无穷,把诗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堂小结】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以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文眼,以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的情感相互交叉转换构成本文的情感主线。文字清秀朴素、情调雅致有趣、描写细腻传神,值得我们课后反复朗读、品读。 【写作练笔】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烦心事,谁都会有内心不宁静的时候,当生命处于困境时,我们的确需要一片心灵的荷塘,自由的月色。也许你已找到了那片减轻生命重负的“荷塘”,它是什么呢?请以《我的“荷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景状物的文章。 【板书设计】

三个世界:

一、现实世界----颇不宁静

二、精神世界----暂得宁静

三、理想世界----自由欢乐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修辞、语言等都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感悟是灵动的,具个性色彩的。研究作者与创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陶冶融为一炉,发挥了语文的实用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多方面获得培养。

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探求真知,更在于教师能把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合于教学之中,提高课的质量与品味,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对课文作者的总体认识与评价,对课文意义的阐发,对通感手法的分析,对重点词句推敲的延伸,尽量做到挥洒自如的讲解,吸引、感染、启发学生。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不学无以为师,教师学识丰厚,学生终生受益。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 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 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与反思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与反思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