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历

2020-03-03 20:26: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名从自考生到985研究生同学的考研历程

2012年4月13日下午四点,经过了一天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复试结果终于如期而至,我以总成绩第四名被某985大学某专业拟录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除了些许的欣喜之外,更多的是觉得突然之间轻松了许多,可能是考研期间精神一直绷得太紧的缘故吧。

在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回想起来这两年来的考研生活,还是会不禁感叹万分:还记得那是2006年高考,我过了三本线十分,但因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于是决定复读。可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2007年高考依然失败,于是我到了省内的一所大专院校,可是我知道我不甘心。我在高一的时候就有个研究生的梦想,尽管我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偶然的一次,我得知了自考这个专升本的渠道,于是下决心试一试。虽然我也得知,自考本科的学历含金量很低,可是普通专升本还需要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我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待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自考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在我2010年全日制大专毕业的同时,我拿到了省内某211大学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尽管有许多我的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但我知道这没什么的,因为这离我的理想真的还有很远。结果说出来很轻松,可是真正自考学习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参加过自考的同学才会真正体会的到。可以说,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为了自考本科,我失去了很多。没有去竞选过什么班干部,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没有参与过什么竞赛,毕业的时候理所当然的还是独身一人。我只知道在别人花前月下的时候,在别人外出旅游的时候,在别人欢度假期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独自在自习室里与课本为伴。也许全日制本科的同学不会懂,就我个人觉得,为了一次性通过每次的自学考试,我付出的比在我本专业上要付出的多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自考本科只有在所有课目的考试成绩中,70分以上的科目占到总科目数的30%以上才有资格申请学士学位,获得了学位申请资格,然后还需通过一项学位外语考试,才拿得到学士学位证书。最后我还是在惊险中通过了论文答辩,在2010年6月的时候拿到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众所周知,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都需要进行毕业实习的。我却没有去实习,而是已经开始了2011年研究生考试的复习以及自考本科的毕业答辩,以至于最后的实习报告都是造假的。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研究生考试,加上自己是自考本科毕业生,很多都不懂的,在论坛上得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以及坛友的热心帮助,衷心的感谢你们。最后我决定报考位于东部沿海某自主划线院校,专业和我自考本科的专业相同。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

一、我想冲击一下高的目标;

二、我家庭条件一般,学费对我来说还是很大一笔负担,而这所学校的学术型硕士是免收培养费的;

三、我对东部沿海城市比较向往,生活竞争相对于北、上、广来说小一点,气候适宜;

四、从论坛上收集的信息来看,这所学校的复试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不是太在意你的出身。

记得在最初从2010年三月份开始,就一直复习英语,主要就是记单词和背课文,六月份左右确定了报考学校和专业,之后就是开始紧张的专业课复习了。英语我记得自己一直用的是高教版出的词汇书和历年真题解析,政治也是用的高教版的历年真题解析,因为自我觉得高教版的参考材料权威一些。然后根据往年的专业课考试内容和参考书目买了参考书,由于该学校不出售历年真题,只有在网上找到了残缺的部分真题。

2010年六月份毕业之后,学校就不让住了,为了更好的复习,就在学校周围租了房子,白天在教室看书复习。真正的全面复习开始了,经历过暑期的酷热,每次都是在教室坐的凳子都是潮湿的,熬到晚上十一点多回去休息;经历过冬季的严寒,夜里一个人我在被窝里冻得瑟瑟发抖,因为教室里有暖气,更多的时候是避着查教学楼的大爷,偷偷躲在教室里

对付一宿。

300多个日日夜夜,不管怎么说还是就这样坚持到了最后,参加了初试,但是结果却出其意料的差:

英语55政治69专一98专二94总分316(分数线368)

就这样,第一次考研以惨败告终。分析了一下,主要还是自己的专业课基础太过薄弱,复习的时候也就两本书,涉及面太窄。

毕业已经一年了,可是还是什么都没有,还要靠父母辛苦的养活。想来想去还是先别考了,先工作吧,至少能顾住自己了再说。于是从2011年3月份开始,就去工作了,没想到工作出奇的难,特别是我这样的自考生,在工作中很受歧视。

自考生都知道,在外边找工作的时候,刚说出学校名字的时候,外人还感觉不错,但当听说是自考生时,语气中很是不屑。于是我心里的那份冲动又被点燃了起来:我要考研,改变自己的出身!在7月份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辞了职,再次投入到了考研大军的行列中来。

我在一次面临了选择报考学校的问题,还报考那个34所自划线学校之一吗?或者是换个一般的学校?按照去年择校的几个标准,思考了一段时间,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终于我决定报考某985学校(非自主划线),稍稍降低了自己的目标,但是我知道这对于基础薄弱的我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还是和上一次考研一样,买资料、复习、报名,考试,期间的心酸自不必说,特别是第二次考心理压力真的很大。等到初试结束,过了年,查了成绩:

英语72政治72专一105专二109总分358

和去年相比,成绩是提高了,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自己是自考生,就算进了复试,被刷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于是在国家线出来之前,就赶忙着手准备调价,联系了很多学校,有几所学校给了我回复。特别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和温州大学等几个招生办的老师给我回了电话,让我在国家线出了之后,第一时间填写他们学校的调剂信息,在这里我真诚地向这几位老师表示感谢,尽管我没有填写。

好不容易出了国家线,又忐忑不安的等着学校的专业线,终于在几天之后出了分数线320,总算是进入复试了。于是我拒绝了计算学校的调剂意向,抓紧进行了复试的复习工作。

我们专业招收七个人,我排名第四,正好是中间位置,复试比例是1:1.2。学校的复试时间安排在4月10日—4月15日,因为距家比较远,复试期间的住宿也很紧张,于是我在4月8日就到了学校。本来想着去见见当时用电子邮件联系过的两位导师的,但是去了几次办公室都没见到人,可能是忙吧。

终于复试开始了,4月10日首先是报到,基本上都到了。4月11日上午进行了专业课笔试,尽管记得不是很清,但是至少卷子答满了,还算满意吧;下午部分专业进行了面试,具体内容不太清楚,没打听到。

4月12日上午我们专业进行面试,先是抽签排序,然后抽题准备5分钟,之后面试,最后离开。还记得我是第四名,和我考试成绩一样,当时还在想是不是太巧合了。抽到题的时候我傻眼了,因为我根本没听说过。记得题目好像是:谈谈某部著作中关于生产和消费的观点,并用该观点谈谈你对“改善民生”的认识。坐在面试室外想了半天,最终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终于怀着忐忑的心情进了面试办公室,里边坐着7位老师,其中一位老师向我讲解了面试的程序:第一,回答抽到的问题;第二,英语口试;第三,心理测试。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说自己没读过这本书,只知道和它相关的有两本书里的观点,

然后大体叙述了一遍。我之前联系过的那位老师说,这本书比较偏,你没读过也不要紧,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谈谈。之后她还一直引导我,该从哪方面回答,之后我也不很紧张了就说了自己的看法。还有位老师问了我的本科学校,当我说是自考生时,他并没有表示什么,还是和蔼的笑着,我的心里有了些许的踏实。另一位老师问了我的本科课程有哪些,主要都是什么内容,我简要了回答了一下。

接着是英语口试,一般是两个问题,我都回答得很流利。顺便说明一下,自己的英语基础还可以,高考的时候130,四六级一次性通过。在回答了两道问题之后,有位老师又问了一句,因为当时没听清楚,我就说了I\'m sorry。几位老师都笑了,自我感觉英语口语环节我的表现还可以吧。

最后是心理测试,就是问了一下,假如你没被录取,你怎么看。我说因为我是自考生,基础比较薄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如果我没被录取,肯定是我知识储备还不够,我不会轻易放弃,还会尽快的充实自己,为以后做准备。

之后老师就说你可以离开了,我道了声谢谢,就走出了面试室。之后又是不安的等待,很是担心因为自己是自考生而最终被刷,虽然初试和复试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

4月13日下午四点,终于公布了最终结果,我以总成绩第四名被拟录取,心里总算是平静了,之后便和爸妈通了电话告诉了他们。我还听说,在复试结束后,总分排名靠后的同学就被劝退了,这天开会的时候就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我却担心了整整一天。然后就是安排了一下录取手续的办理和4月14日的体检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回家了。

总算是彻底结束了,虽然学校不是自划线的34所之一,但对于我—一个自考生就足够了,不管怎样我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尽管我也知道研究生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单位也要查第一学历的。

——谨以此文致有志于或者正在准备考研的自考生们,心若在,梦就在,不要轻言放弃,相信自己成功一定属于你!

考研经历

考研经历

考研名人经历46

厦门大学会计考研经历

日语专业考研经历

考研经历 小白经验

考研名人经历50

DDIM考研成功经历

华工学长考研经历

考研名人经历10

《考研经历.doc》
考研经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