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公开课

2020-03-02 06:10: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公开课教案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语文 授课人:李元春 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伟人, 马克思: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41年。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初步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1.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议论文范畴。按你的理解悼词主要写什么内容呢? 那悼词怎么写呢?请看大屏幕。

2.悼词结构。 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等情况; 主体:主要介绍死者生前的功绩及对其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和号召; 简而言之即悼念—评价—悼念。

按一般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悲痛-颂扬-怀念。 3.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悼词的结构,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 悼念 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 评价 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9) 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1 三.下面我们重点研习主体部分。 1.请同学们找出3—7节的中心句。

第3节:第一句,去枝叶,找主干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那为什么要提到达尔文? 类比论证 突出马克思发现的重要性。

第4节: 第2句 “----特殊的运动规律”,找主干,即马克思发现规律。马克思发现什么规律?(从第4节中筛选信息) 剩余价值规律。

第5节:(学会抓关键词来提炼信息,概括句子: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发现)。 第6节:“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什么才是主要的?或“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也就是说马克思要把科学理论应用到革命实践中去,为什么要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第7节: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那么第6节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承上启下。

第7节: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他有哪些革命贡献?

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战斗性小册子。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恩格斯从哪些方面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科学 革命

现在伟大的科学家,革命家马克思逝世了,作为他的战友恩格斯是非常清楚马克思的逝世所带来的巨大损失的, 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文中有一段话对他逝世带来的损失作了高度的概括。是哪一段?请找出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1.尤其在哪些方面损失巨大?

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 2.损失有多大?

不可估量 空白 如何理解?

“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强调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大。 “空白”是说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无人可取代的,空前绝后,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来说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损失确实不可估量。 3.同学们看看第2节和3—7节是什么关系? 你怎么知道的?

总领下文。按什么结构来写? 总分

由此来看,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4.现在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马克思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的贡献?从文中能否找到答案?

2 马克思的发现是他近30年呕心沥血,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及大量艰苦的研究才获得的成果。

补充资料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因无钱安葬,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在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费。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做过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所花的钱。马克思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正如马克思自己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样的人实在是伟大的。但现在这位伟人逝世了,下面就让我们怀着崇敬,悲痛之情朗读第一节来悼念我们伟大导师。

四.揣摩语言,体会悲痛之情。

1.这段文字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悲痛的悼念之情? 最伟大的思想家 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

(“最”是否可以取掉,“停止思想了”能否换成“心脏停止了跳动”。)

“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还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停止思想”,因为马克思是一位卓绝的思想家,“思考”是他的神髓。他的逝世,使人类失去了最睿智的思想者。小结 语言准确含蓄,恩格斯正是用准确含蓄的语言抒发了他欲说还休,语噎含泪,悲痛交集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这种悲痛之情。(注意:语速要缓慢,低沉,要读出悲痛的哀悼之情)。(设身处地想 ) 2.指名读,集体朗读(语速低沉、缓慢)。

3.学生阅读第8节,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出题目,然后全班思考,讨论解决。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这句话如何理解? 比喻

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

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

3 ?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不可替代的导师,同时也说明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能给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抗拒的敌人。

?马克思有如此大的贡献,他的为人是否专横跋扈?

答:不是,他没有“私敌”。私敌是以个人的利害区分敌友。马克思没有这样的敌人,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同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4.归纳:恩格斯正是采用了这样准确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的沉痛哀悼之情的,这样的语言和句子还有很多,我们课后自己去领会和揣摩。

五. 小结。

1.下面老师把马克思座右铭:思考一切。送给大家,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希望我们能从伟人的身上获益匪浅。

2.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也学习了马克思的伟大精神,相信大家对马克思多少有些了解了,下面请大家写一副挽联悼念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

巴金挽联 磊落坦诚讲真话 ,冰心玉骨著文章 【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 闻一多的挽联 上联: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

下联: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

(注意:内容与生前事迹有关,赞扬为主:讲究对仗。)

穷尽一生创造学问

不畏劳苦攀高峰

睡着了一位哲人

满腔热情投身革命

舍生忘死干革命

警醒了整个世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教学设计

马克思墓前讲话有感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公开课.doc》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公开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