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个人总结

2020-03-03 14:07: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个人总结

低年级数学组

吴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常常把课外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学生对作业缺少情趣,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改革还不够,还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小学生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从而实现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抓住新课程下数学课外作业的特点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课外作业应面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个方面,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我喜欢吃的水果”调查活动,调查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数数量,有的专门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最后让学生自己分析,从统计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作业,涉及同伴间的合作交流、收集整理等,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

2、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使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同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3、作业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求知兴趣的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到课堂学习,使学生研究、研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到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趣味性的作业可以使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分一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堂上学到的分类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通过实践发现,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这种形式的作业。

二、布置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作业

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

1、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教学内容,如教完认识几何图形后,我让学生玩七巧板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用学过的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学生的兴趣很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的拼出小鸟,有的拼出大树,还有的拼出机器人等。又如:在教完《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排队做操时自己所在的位置,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在教完《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2、充满童趣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形式要多样,既要有一般性演算题、文字题和应用题,还要有一些填空、选择、改错和判断题。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本课后练习,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儿童乐园、数学王国等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3、分层次作业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我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如顺向思维题:7+6=( )、逆向思维题:( )+6=

13、多向思维题:( )+( )=13,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开放性作业

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学生拘泥于课堂,而是要延伸于课外,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的作业要富有个性和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出示作业:图书馆上午借出图书56本,下午借出的图书比上午借出的2倍少27本,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下面的问题:下午借出图书多少本?下午比上午多借出图书多少本?下午和上午一共借出图书多少本?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注重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实效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外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如学习43-5=?的退位减时,让他们通过操作、交流、分析,探究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外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的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作业的时间要长期与短期结合,每学期可考虑一两个需要花费一番艰苦努力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

(4)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情。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孩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东西边做作业,要家长陪的,要家长催的,为了作业而作业的,这些坏习惯我们做教师的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生改掉这些坏习惯。

总之,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只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教师应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成长的乐趣,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所应关注和追求的。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与评价探究

课外作业设计

小学生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计划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巧妙设计小学英语课外作业

昌城小学“小学生多元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个人总结与评价

电力设计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个人总结.doc》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个人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