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语文教师的学习心得

2020-03-02 22:21: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给孩子搭建自信的平台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 好的世界。”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 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 彻底改变评语中 “该 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 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 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 养一个人, 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 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 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 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 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 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 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 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 论教师, 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 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 校沟通。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学会尊重、学 会关心可以作为高一德育培养的目标的主要目标!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 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 大量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 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 ;第三突破 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 “教” “学”并重,有思 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 。没有教不好的学 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 ——新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教学相长。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 不是学会知识; 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 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 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新教学观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会学。这种参与不仅仅是简单的课 堂提问! 新教学观首先要求教师要吃透学情,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 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 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 小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唤起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 养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进而掌握基 本的知识(知识决不是第一位的目标) 。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 养一个人, 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 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 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 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位学生,把和 谐的微笑送给每位学生。

一位语文教师的学习心得

刚刚放了暑假,我们就开始了培训。7月14日早上,来自各县的语文教师齐聚教师培训中心,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学习。

由于教室内开着空调,隔绝了外部热浪的侵袭;更由于本次所请教师的精彩演讲,使人忘却了三伏天的阳光——这两天就明显过得快。

培训中,业务领导及专家的讲座,十分精彩,通俗易懂,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老师们介绍了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做法,“三点一线”识字教学法,畅谈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感言,总结了作为老师的日常要求。特别是张老师“教孩子一生有用的语文”,“为成人而非成事”,“重应试而非应试”,“关注语文抓实质——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等等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张老师在演讲即将结束时,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学习,保持学习的动力;要常常乐于学习新的事物,时时定目标。”建议非常中肯。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这次培训的专家让我认识到,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儿童,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培训中,业务领导及专家的讲座,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无不告诉我们: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过短暂的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演讲者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

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所以后来再教此文时,我对教学设计作了很大的调整。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那份毫不张扬的深沉而博大的母爱,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由于贪玩差点酿成大祸,母亲在狠狠的打了我之后,心疼我,又怕我看见,偷偷的躲在没人的地方哭的故事后,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眼中噙满了泪花,就连平时特别令人头疼的几个调皮的学生也都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脸上写满了复杂的表情:几份懊悔、几份自责、几份感叹„„接着,我又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受到的父母挚爱。在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动:为学生的表现而感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是我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情感是不能支配的,也是不能计算的,但经过这堂课,学生情感的火花还是如约而至。我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教师的情境创设与真情引导

“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罗曼&8226;罗兰

教师自己没有激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如果说情境的创设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情感体验的氛围的话,那么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甚至就是一种情境。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的流淌,能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以引起悦耳的共鸣,达到体验的最终目的。我想学生的表现也正是在我动情引导下的自然流露。

第二、在读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智慧。

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确实能激发学生情感。老师激情澎湃的朗读让学生沉浸在文中那份毫不张扬的深沉而博大的父爱之中,也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老师为文造境,学生披文入境,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与文本展开对话。

有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曾经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教师的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激情课堂”教学氛围,相信语文课堂上演的不再是枯燥的独角戏,而是充满跳动的音符!

可见,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李镇西老师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对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他讲《十六年前的回忆》,他就是李星华;他讲《记念刘和珍君》,他就是鲁迅;他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就是恩格斯„„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这里所讲的“语文化”,就包含着教师对语文的热爱与激情。

教师读书笔记12篇

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曹庄小学 古荣晨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我不止一次地想过: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由于不同教师的执教,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呢?最近一段时间,因参加各类赛教活动,我上网查找了许多名师的录像、资料。走近名师的课堂,我似乎找到悬在心中已久的答案。

一、关于窦老师的“美”

窦桂梅老师的“美”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站在讲台上的那精神焕发的状态。再次是她那抑扬顿挫,富于感染力的声音。听她的课,起初我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欣赏,觉得她是个表演天才,转眼间就融入到她营造的氛围里去了,随着她的感动去感动,随着她的发现去发现,随着她的激情去激动。她的“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她着意引领学生走入的是一个美的世界,这个已近中年的女人,她的精、气、神全在课堂上。这个美的世界,美在丰富,丰富来自于对不同人心人生的阅读;美在超越,超越在于现实世界之外,洞开了有厚度的精神世界!

二、于漪老师的“爱”

七十九岁的老人,思维之清晰,对语文教学持继关注之切、忧虑之深,对语文教师的成长关怀之浓令我感佩。于老师的爱集中表现在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写的“人”。她说教育就是培养人,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中能者为师。上课不是狂欢节,教育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是包装。教师要学会思考,做语文教师就要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研读了于老师的一些案例后,我发现她的每个教例都是我们新课改追求的目标,虽然那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课例。谁说语文教学不能抱着打滚了,每篇课文她都是抱着打滚的,她独特的解读,丰富的学识,精妙的技巧,对学生了解的透彻就滚成了这个璀璨的夜明珠。

如何做好语文教师

如何做好语文教师,从以上两位名师身上,我学到了以下三点: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教育的智慧不可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直截了当的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智慧是从我们内心生长出来的,一个人文化的素养也是难以“培训和灌输”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孕育和浸润的土壤就是读书。其次,要专,勤,善于听课和备课,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用专业理论、先进的经验来武装自己。再次是要学会倾听,倾听同行的声音,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声音。

我愿意做一个忠实于自己心灵的人,学会反思、不断学习、逐渐提升,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走这条语文教学之路,做一名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语文老师。

————————————————————————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地位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语文学科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地位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培养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功不可没.要想把课上得精彩,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做 到“课程、教材、教学”的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程、教材、教学”的统一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 九义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一个文道统一的响亮主题:或讴歌革命精神,或赞颂祖国山川,或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这些思想因素,总是闪烁在语言文字中,蕴含在字里行间。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思想教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语文课中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是紧密结合的,不能割裂开来,不能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抛开思想教育,更不能离开语言训练单纯进行思想教育。要在训练中领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儿童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逗点词句的理解,升华课立思想内涵,体现文道统一 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那样把系统的思想道德观念直接、明确地讲授给学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潜藏在字、词、句、段之中,所以教师要从课文整体出发,合理剖析教材,紧紧抓住课文中切实为思想教育服务的重点词句段,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的中心和突破口,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向训练,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才能挖掘出课文。

二、多引导、多启发 。 教师不是先提出一个概念,再加以详释,而是先举出实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维活动,从中“发现”概念。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即从已知的事实或现实中推导出来未知,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其教学程序一般为:提供实例——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指导总结——练习巩固。

三、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交往,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受任何约束,学习不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只为学生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固定、完整的程序,一切随学生当时状况而定,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多鼓励,少批评。 ——————————————

每个语文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年轻教师,都很关心这样的问题,渴望知道答案,这问题就是:如何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当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本人建议如下,与君共勉: 一.追求内在于心灵的财富——专业成长

我们参加骨干班培训、新秀班培训、校本教研,以及外出听课学习等等,应该追求的是自身的专业成长,并非为了外在的荣誉证书,或者外在的功与名。我们应该追求生命本质的东西,专业成长正是内在于我们心灵的财富,专业智慧,专业能力,专业经验,如金一般的宝贵。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更有人生价值。 二.积极学习,积淀文化素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也许学习是老生常谈,但学习正是每一个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门。谁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谁就能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什么时候放弃了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觉得没什么好看了,好像什么都知道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开始固步自封了。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能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老一批特级教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文本解读三个层次:课文说了什么,课文怎样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 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因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不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这是无法追回的遗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名著,日积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素养也是,文本解读能力也是,教学智慧也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用心积累,总能一步一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正是一直以来的积淀,才成就今天的你我。我们应该树立一生备课的理念。

三.心存理想,坚持实践

2009年《小学语文教师》第

7、8月合刊,第一篇刊出了《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是江苏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市学术带头人。他的作文教学革命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名叫《评价周报》,配一本评价周记。评价周记分为两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他的作文教学革命逐步构建了三大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动力系统第一年等级评奖,第二年积分活动,第三年稿费活动。

他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作文教学革命有多创新,而是他坚持做了8年,办了300多期的《评价周报》!这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正如他自己说的:“一件事情,当你坚持做8年,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坚持下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也就是教育智慧孕育和诞生之际。”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打井的精神!契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缺少灵感,缺少的正是灵感之后的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见难即退,正是我们不能成为大家的根本症结所在。平庸,就是这样形成的。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后做出来的。只有想是没有结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坚持不懈的实践,不断加以反思的实践!

因此,我们如果能够心存理想,坚持实践,此生必有所成,必有所获。

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 教 师 人 文 读 本 》 中 ,还收 录 了 古 今 中 外 很 多名 家 的 各 种 类 型 的 文 章 ,每 一 篇 都 让 我 有 所 获 益 。 《 学习的 革 命 》 一 文 告 诉 我 : “ 做 教 师 首先 要 相 信 你 所 有 的 学 生 都 是天 才 , 你 才 会 认 真 地 教 每 一 个 人 。 ” 我 领 悟 到 , 教 学 的 艺 术 不 在于 传 授 本 领 , 而 在 于 激 励 、唤醒 和 鼓 舞 ; 教 育 不 是 要 改 变 一 个 人 , 而 是 要 帮 助 一 个 人 。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恰督淌θ宋亩帘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⑾?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二、-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曹庄小学 赵方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曹庄小学 候金芳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2010年10月14日,我们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河北省特级教师宋云霞语文教学经验报告会,期间我聆听了两位青年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第一节课是张家口市下东营小学宋云霞老师的《妈妈睡了》,第二节是我县育红小学刘芳老师的《赵州桥》,同时还聆听了宋云霞老师的报告《新课程下,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整整一天,我们与会老师都认真做好了笔记,写出了评价,心理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两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小学语文听课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报告会中,与会专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点评,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通过教师的推动和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地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两位老师的示范课例,两位老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今后努力方向

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充电。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提高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教师听课心得

2008年5月21日—23日,中心派我和朱琳老师参加全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既课外阅读指导研讨活动,真的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幸聆听了江苏省南京力学小学李琳副校长名师名家的课与讲座,11位参赛精英的课堂教学,以及马兰老师、任菊莲老师的精彩点评,收获颇多,感受颇多。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李琳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她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李琳老师的《鲁宾逊漂流记》读书会,师生互动是一大亮点,她握着学生的手,摸着的学生的头,扶着学生的肩,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一本书在李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一曲千转百回。

她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诗词背景是非常重要的。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③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语文教学感悟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一日无功。

大家体会一下“不是一日之功”。它强调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语文学习重在过程之中,这就是积累,这就是感悟。 “不可一日无功”这句话说起来有点残酷,强调的是语文学习恒久的坚持,不可中断,时时刻刻点点滴滴,不能既打鱼又晒网。

关于语文是什么,我们是能够达成共识的:语 文承载的是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的载体就是语文,中华文化既然如此博大精深,所以语文学习不可一日无功。大家学过数理化,数理化的 解题讲究“举一反三”。老师教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个例题,考验你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否举一反三,能否触类旁通。语文则不同,很多时候语文讲究的 是“举三反一”。读的多了,体会很多,慢慢就有了语感,懂得了这就是盛唐诗的特点,这就是魏晋诗的特点,这就是晚唐诗的特点。这就是雪莱,这就是拜伦,这 就是斑斓的李贺,绝不是飘逸的李白,这就是举三反一的结果。“举三反一”是学语文的一个要诀,一个秘笈。说是一个秘笈,其实是一个“笨功夫”,就是不断积 累,不断感悟。

大家看,屏幕有四个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熏陶渐染、文火慢煮。这就是语文,这就是语文的积累和感悟。

第一个词叫做“绳锯木断”,何 为绳?既是绳子,又不是绳子。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荀子的文章《劝学》,其中有这样一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里的绳是什么绳?就是墨线。一个木匠 做木工活用的墨线,很细,是绳,也是线,但就是这个线却可以当锯,木头为之断。这说明什么?这就是语文的功夫,就像荀子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就叫“绳锯木断”。

第二个词叫做“水滴石穿”,老 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至柔者莫过于水也”,这句话很好理解,天下最柔弱、最柔情的是水,但就是这水,长久的滴啊滴啊,亿万斯年会使水滴石穿,金金属的 坚硬的兵器靠石头来打磨,而石在水的打击下却会洞穿。这里面隐含一个哲理。想起了泰戈尔很抒情的一句话“使鹅卵石至臻至美,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 舞。”这里同样可以用来说明语文积累的一个道理:学好语文需要大家有耐心,要耐烦。“耐烦”是谁说的话?是沈从文的话,沈从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他 以《边城》,他以湘西文学,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沈从文说做事情要“耐烦”,只要肯 “耐烦”,就可以把语文学好。沈从文的学历是小学毕业,他经过了刻苦的积淀,通读古今中外的作品,耐住性子,坐住板凳,做了大学教授,写出了一系列的反应 详细生活的作品。,我们难以忘怀他独特的“湘西世界”:“翠翠”,白塔,摆渡的老人,那条黄狗,那些水手,吊脚楼的女子,田园牧歌般的情调,一幅独特的风 俗画。

第三个词叫做“熏陶渐染”,这 个词要读准,“渐”读阴平,何为“渐染”,渐染是慢慢浸染,是有一个过程的,它不能一蹴而就的。大家都知道郭靖吧,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靖哥哥,郭 靖要和一个高手比武,而郭靖刚出道,心里没底。就请洪七公教他降龙十八掌前三掌以求速成,以求应急,结果郭靖应付完场面,还要扎扎实实学一招一式。武功如 此,语文亦如此。

“熏 陶渐染”,这个又使我想起当代文学另一个大家,他就是《胡同文化》的作者,江苏高邮人汪曾祺。一个著名的作家。汪曾祺的父亲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 书法写得悠然,民乐西洋乐样样精通,据说还会武术,深得老庄之神会,有名士风范,汪曾祺和父亲一起生活了十九年,耳濡目染,那股子语文的精气神,整个是熏 出来的,字正腔圆,味道纯正,不是教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熏出来,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才会如此了得。在样板戏的年代,江-青也认可他的才华,他是沈从文 的学生,深得沈从文的衣钵。汪曾祺读书也很有趣体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超功利的率性阅读,在他老家——江苏高邮,他家的后花园有一棵老树,这棵老树有一 个横斜的枝干,少年的汪曾祺在闲暇的时候,拿一块带筋的酱牛肉亦或是榨菜,躺在这老树的横枝上悠然而读,他终身难以忘怀的是这种阅读的时光。于是他从这里 出发,带着他沉沉的文学大梦,走向更广阔的人生,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家。他是真名士,自风流!学语文要有那份悠然,那份超然,学语文不可急功近利。

第四个词叫做“文火慢煮”,就 更形象一点,大家知道大厨讲求火候,学语文也是一样要讲究火候,要文火慢煮,何为文火?文火不是武火,不是急火,是悠然悠哉的小火。大家知道要煲一锅味道 鲜美的汤,必须要用文火慢煮,文火入味。学语文绝对不是学数理化,数理化学习可以大火猛攻,就像在攻城,语文学习像是在攻心。语文学习不可用大火,一部经 典,一首诗词,要含英咀华。否则语文就成了一锅焦糊的饭。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就充斥着利欲熏心和急功近利,充斥的是背道而驰,充斥的是一锅焦糊饭。比如小 孩子识字,识字在这里我要做一下说明,识字提前不是坏事,三周岁就可以识字,但关键的是怎么识?一般的方法是这样,送幼儿园今天学七个字,明天学八个字, 后天转个幼儿园,再加上休息,时断时续,这种识字是没有帮助的,而多数幼儿识字就是停留在这种状态。识字应该集中识字,应该是在三周岁到六周岁之间,将中 国的两千常用汉字熟练,这里熟练指能认就可以,能念就可以。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扎扎实实稳扎稳打,花费三到四年时间,为孩子的语文学习终身奠基。这是我们传统塾学的精华,我们应该继承。王国维,胡适,如鲁迅、郁达夫,宗白华、朱光潜、梁思成、林徽因„„他们都走过这样一条路。

因为每年都要出去讲课,接触的孩子也多了,自然感触也就多了,许多生活在文化名城孩子,文学积淀也没办法令人满意。,是不是说我们的孩子没学语文,那可是最 大的冤案,我们的孩子一直都在学语文,很努力的那一种。许多孩子幼儿园就开始踏上了漫长的语文学习路,家长们也反复地说“孩子学的最多的就是语文”。可是 语文的现状却是孩子们错字连篇,词不达意,文不对题,甚至胸无点墨。

这一切是因为我们背离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追求速成,热衷技巧,不能叩问语文之心。

什么是积累?我 们不妨再来解释一下,积累其实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于语文来说,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的过程。语文底子就是书底子。当然,也可以 问问自己。我曾对我所教的班级进行过调查,问有多少学生读课外书超过两本,举手的才一半左右,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高二的理科实验班有两个, 我教其中的一个,孩子们的读书情况就是这样。而我上一届教的文科实验班,学生们爱读书,能说,能写,即使是在高三三模的时候,仍然能在他们的书包里找到品 味不俗的书,甚至还有佛教的《心经》和《金刚经》,而且有几个同学还能背。你看这样的两个班,仅仅相差三年,孩子们的书底子又相差这么一大截。一是应试教 育的直接的恶果,素质教育的呼声越高,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应试教育太猖狂了。

正像孔子为什么在春秋时大喊“仁义道德”,因为“仁义道德”在那个时代缺失。为什么有“三八”妇女节,却没有男子节,这正说明了妇女地位不高。为什么大喊素质教育?这正是暴露我们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声呼吁中节节胜利。教育的悖论。

某知名中学的初中部,他们怎么学语文,我听到了甚感震惊,从最早的月考到半月考,再从半月考到周考,这还是初一的阶段,这还不够,又从周考到课考,“课考” 顾名思义就是一课一考。语文的课文成了什么,语文的课文不再是文质兼美、感染人的东西了,而是成了一个个的考点,被肢解了。学生们的成绩要排名次,老师的 成绩也要排名次,这是最好的学校,这里的老师有清华、北大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了成绩,干脆只讲考点,再好的文章,都不讲了,只是以题的形式来呈 现,这就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当然,我说的可能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想起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一个非常出色的语文老师,他说过一句话,是我在学语文的道路上听到最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他说“语文是慢功夫,立一个竿十 年八年不见影”这个话有些夸张,但是却说明一个问题。现在的人,从小学开始就要成绩,初中也要成绩,高中也要成绩,高考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满意的语文成绩, 凡此种种,所以语文就呈现出这样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现象。大家会有疑问,你这么说是不是说语文成绩不重要,是不是在为这件事找一个托词,你是不是认为孩子 有素质就好了,这里我想借用周国平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么一个问题,周国平作为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教育女儿的手记——《宝贝,宝贝》中,说过这么一句 话:真正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教师,他抓起语文成绩来,也不会成问题的。我认同这句话。当一个孩子语文素质非常好,我们自然可以通过集中训练来提高成 绩。这里的集中训练,是指高三阶段的集中训练,孩子们需要高考成绩这块“敲门砖”,敲开理想的大学之门。但是我也相信,真是扎扎实实进行语文专业素养的孩 子,到了高三集中训练,面对那几套题是不成问题的。我们这里说到的积累,背啊背,看啊看,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真的读了,可到最后我怎么还是没有文采,我写 东西怎么还是费劲啊,你需要注意语文首先要明确读书和不读书肯定是不一样。我一看孩子的作文,一过目就是可以看出这个孩子读没读过课外书,有人会说,这是 不是有些夸张埃当然不会,这叫开卷有益。

有时候读书入门的时候,不要分什么品味高下,有同学说,董老师,不好意思,我读的书就是金庸的,我读的书就是外国通俗小说之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不要 紧的,都可以读,读书讲究的是随性读,不要急功近利,喜欢读什么就可以读什么。有的孩子说,我就喜欢网络文学。也可以啊,你可以从这里入手。读书的过程, 有人形象把它称为“开疆拓土”,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有作为的帝王,他们都在进行“开疆拓土”,如唐代中国的版图是方形的,成吉思汗的子孙打到 了多瑙河的岸边,开疆拓土。读书亦是如此,从网络文学入手不是不可以,然后开疆拓土,到读纯文学、读历史、读哲学、读美学等,一点点升华,最后到宗教,我 记得上高中时,读书时记得这样一句话“先读自己本专业的书籍,然后哲学,最后到宗教”,当时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读着读着,要读到宗教,现在我懂了,真是读 着读着就到宗教去了。台湾著名的作家龙应台,曾从台湾席卷世界的“龙卷风”,现在大概五十多岁了,开始对宗教的书情有独钟。有人会说这是不是从此迷信了, 从此信佛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探究这个世界的本源,宗教是对世界最原始、最根本的解释。所以要说读书就是好的,以你的兴趣入手,比什么都重要。当你有一定 阅读基础,你对阅读有一定兴趣,这个时候在探讨读书的品位也不迟。

仅仅读书不思考,读书不经过自己的内心,不经过情感的发酵,死读书,读死书,这就被称为“书呆子”,被称为“立地书橱”。这类的典型很多的,比如我们语文课 本当中涉及到一个人,鲁迅笔下一个人物——孔乙己。这个孔乙己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多乎哉?不多也。”是什么东西“多乎哉?不多也”啊!居然是茴香豆。茴香 豆这道不伦不类低等次的下酒菜和他文绉绉的表达构成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反讽效果。这个完全可以不文绉绉,“多不多?不太多”这样的表达就可以了。你看这孔 乙己学问做得多死板不会变通。他还会告诉人家说,我会“回”字的四种写法,以此来炫耀所谓的学问,真是人生识字糊涂事啊,真实尽信书不如无书埃大家都知 道孔乙己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在以文章取仕的时代,他连半个秀才都不是,只是一个童生,一辈子在科举上都没有作为,因为他不会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有两个字,它们都是什么部?(心部)说的好。

什么是“感”?《说文解字》上说,“感”是人对外物的一种感受,是用心体会外物”。感悟山川,感悟日月星辰,感悟历史人生,感悟花鸟虫鱼,总之,用心感受世界,感受一切外物。

何为“悟”?悟的右半部是吾,很显然是“我”的意思,这个“吾”既是声旁,又可以理解为形旁,声旁表声,形旁表意,我们可以说“我观心,心观我”,就是这样 一个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悟,如果没有“感悟”,你所有的知识只是知识,不会成为才华,永远不会成为才华。语文知识,要积累,要经过情感发酵,经过心灵 的孕育才能变成我们精神的血脉和筋骨,变成你心灵乃至灵魂的一部分。这里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作为物质的的人如此,我们要摄入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等 物质养料,生命才能成长。作为精神的人首先有一个摄入语文养料的问题,之后才是消化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积累和感悟。首先要阅读,当然阅读不可刻意,不 可急功近利,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有的孩子说我读啊读,都读好几本书了,怎么还是写不好作文呢?孩子!这个真的急不得,先把书装在肚子里,它经过岁月的淘洗和酝酿,经过你人生过滤和感悟,总有一天会熠熠生辉的。

我想起一个说书的人,原来中学课本中有一个篇目教《柳敬亭说书》,柳敬亭先天的素质很好,嗓音高,语言表达好唱的也好,总之有一个说书人天生的好条件,技巧 也不错。他说书的第一重境界,只能使听众笑。笑笑而已,笑过而已。后来柳敬亭有拜师学习,反复揣摩说书技巧,过了很久,他打到了第二个境界可以使听众哭 了,已经可让人有所触动有所感动了。后来世事变迁,他遭遇国破家亡,他的人生阅历也完全不同了,当他阅历完全不同了,他说书境界也不同,不是仅仅使人笑, 使人哭,而是让人为之震撼,有了一种一种生命的感动。这是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在文学艺术中所起的关键的作用。

佛祖释迦牟尼,他的感悟力超乎常人,但也许要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释迦牟尼生来是一个王子,却不在意人间的荣华富贵,佛祖在29岁 时出家,他要寻求一种道的方式,他到处修行,甚至是苦修,整整修行六年。如果在座同学能够为语文修行六年,你肯定是一个语文高手。释迦牟尼修行六年,其中 包括到雪山上,到荒野里苦修,他都没能得道,没有悟道。最后他在菩提树下,仰望天上的星空与明月,这个时候,忽然间,他就悟道了,这就是著名的菩提树下的 证悟。 这个问题说明什么?说明积累是个过程,感悟更是过程。感悟有的时候要讲究一种机缘,所以我们急不得。

大家想一想,要是给“悟”字加上一个修饰词,你觉得加什么修饰词好?咱们来互动一下。

生:悟都是用心用情的,我加“用心”二字。

她认为用心悟,强调“用心”,谁还能加一个简单的修饰词。

生:内悟,因为悟是对自身内在一种发觉,所以我们需要向内心寻找我们对外物的一种感悟。

刚才回答问题的海瑜,是我们二中理科班读书最多的孩子。经常和文科班的同学换书来读。这让我想起了《蜗居》海萍和海藻姐妹俩经常在周末交换衣服穿,这是贫穷 和虚荣的双重无奈。而我们的海瑜能够与别人换书来读,这可真是另一番境界了。好书大家读,这是最高境界的分享。非常好的!学语文不会影响数理化的学习的。 海瑜一直高居理科榜首,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海瑜的语文素养和她平时的积累和感悟是分不开的,她将来的发展也必然会非常好。

生:从生活中悟。

实际上中国古人加的字非常好,叫做“妙悟”,悟的最高境界是妙悟。此外,还有“顿悟”,所谓“顿悟”就是积累了好久,在一瞬间灵感一现,就是那瞬间完成飞跃,这就是顿悟,这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某种境界。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积累,总有一天会妙悟,会顿悟。

认识有几种呢?古人说有识识,有智识。何为识识?就是一般认识。还有一种智慧的认识,就叫智慧之识。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大观园的诗魂,她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在大观园中,黛玉是有咏絮之才的。香菱拜她为师,学诗文,这是《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一段文字,找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下,大家思考香菱学诗给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 了这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旸、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黛玉教香菱学诗用的是什么教材?读谁的作品啊?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应旸、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的诗。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则香菱学诗或黛玉教诗,给我们的语文学习什么样的启示? 学习语文不能不讲方法,“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是现在语文学习一种混乱的现象。语文让谁教坏了?究其实质是让不懂语文的人给教坏了,让懂语文却不敢教真正的 语文的人给教坏了。先教教孩子“肢解课文”,幼儿园小学化应试,小学初中化应试,初中高中化应试,孩子没有“自留地”,没有徜徉精神,没有独立思考读书发 呆的时间。

生:我觉得黛玉教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是:学语文首先一定要读,有了一定积累,然后有了一种感悟,才可能从内心把你想说的说出来,才会有所成就。

说得好,不仅要读,而且要读就读最好的诗人最好的作品,最好作家的最好作品。

作家汪曾祺小的时候,在家中受到非常好的家学熏陶,后来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教材选得就非常好。比如选了《论语》中“侍坐”一章,对他一身都产生了不可磨没的影响。侍坐中的精彩的那几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充满了理想主义抒情-色彩,体现人诗意的存在。汪曾祺曾经说,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孔子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并且是个诗人。他可以发脾 气,诅咒发誓。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有人也许会问,董老师你这是不是矛盾?你刚刚讲了读网络文学也可以,现在却又 大谈经典。我认为读书从哪入门不重要,但是你要不断的“升级”,最后一定走向“经典”。要养成纯正文学品味,必须从纯正的文学入手。 我们在这里再看黛玉教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深谙师道文道的好老师,看他列的书单就好了,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够格的语文教师,有时就要看看他给学生开了一 个怎样的书单。就像评判中医的标准就要看他开的药方一样。黛玉特别会教学生,你看语文甚至作诗让她教的多简单,其实语文教学就应该这么简简单单朴朴素素。 如果我们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这个教材去自学,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诗翁,咱们不用成为诗翁,咱们却要把语文学到精髓处就好了。看看黛玉的书单和教材 吧:王维五言律诗一百首,因为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因为老杜的七言律诗无人可比,并且老杜只有151首七律,所以黛玉说是一二百首;李白七言绝句一二百首,李白和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七绝是李白最当行;略读的篇章有陶渊明、应旸,谢灵运、阮籍。

感悟教育的真谛

最近,在《青年教师》中我有幸阅读到了《像鲁迅那样教育孩子》。我非常好奇这么伟大的的学者,在教育子女上又是怎样的见解呢?怀着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也怀着一种好奇,我仔细详读了这篇云南的李晓萍写的文章。文章中这样说道,“鲁迅认为: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基于打骂,使他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鲁迅对于这两种教育孩子的态度非常不赞成。前者,教育方式骄纵为主,后者是禁锢孩子的发展。今天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要不然怎么会出现“我爸是局长,我爸是李刚。”这样嚣张跋扈的孩子呢?在这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们背后,我们应该反思,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变成这样,家长要反思、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呢?我们总是对那些轻而易举选择轻生的孩子感到叹息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这些脆弱的“乖孩子们”内心为什么如此脆弱,那么伤不起!我感慨今天的教育真的出现了问题。面对多元的社会,面对个性鲜明的孩子,教育的方式不能够再单一,一把尺子很难衡量不同的孩子。

作为母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我们在学校里对于孩子来说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最重要。知识、能力、做人!三者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教会学生做人是我们第一要任。前几天有一位家长和我交流,说:“周老师,请您帮忙给孩子换个座”。问明原因,原来是同学间的小矛盾。就因为这等“大事”就让我大动干戈?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爱,当孩子受到伤害时,家长会用他的翅膀保护好孩子不要受到伤害,可是,将来孩子们走向社会呢?还能继续保护吗?所以我建议他,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变得更强大,变得能够自己保护自己。 我感慨“教育真是一门艺术呀!”我很庆幸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很庆幸自己能够亲身感受教育的艺术,很庆幸能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很庆幸能够分享孩子们的快乐与悲伤。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让与鲁迅先生有着相同教育观的我,再一次坚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受各种“率”的干扰,不能把学生从不同的个体,训练成一个“听话”的机器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保护好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思,在思中乐。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育人为本,特色发展”。——————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在费县举行的临沂市第二届“走近小语名师,感悟教育真谛”青年教师读书会。聆听了专家们对近代小语名师王菘舟、孙双金、窦桂梅、杨屹四位名师的成长里程的报告,观摩了优秀教师还原或模仿的他们的课,了解了我市优秀的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领略了小语名师的教学风格,目睹了优秀教师和学生的风采。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收益颇大!

首先是每位名师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王菘舟老师一直以来都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他致力于“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的人,这才是语文的生命化教育,这也是诗意语文追求的最高境界”。像这次读书会上所观摩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先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在引导想象对话中,体会到圆明园的确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是不可估量的。学生惊叹于它的不可估量、为有这样的一座园林而自豪时。在音乐声中,王老师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大家: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灰烬了。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录像,在音乐声说:烧掉一幅名画也许需要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平湖秋月也许用几小时,可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都烧掉了什么?„„鲁迅说过:“将一件珍贵的东西摔碎是一个悲剧”。这节课中,我始终在和学生一样惊叹于圆明园的不可估量,为圆明园的毁灭而痛惜,心中有股浓浓的情与痛。

对窦桂梅老师的认识,我仅仅从听过她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朋友》两课。她那激情地语言,信手拈来的诗句,敏捷的思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报告会,让我对她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欣赏窦桂梅,就如同欣赏玫瑰绽放的美丽。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窦桂梅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她的话说那时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学生,为教育付出。 孙双金老师,在此之前我并不熟悉。这次,他的情智教学同样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过,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这如同孙老师所教的《二泉映月》。孙老师将阿炳的人生极度浓缩,引导学生聚焦“坎坷”二字,使得原本很离散的文本介绍一下子有了一个中心点,接着围绕这个“中心点”让学生进行读文,进行提炼。如果仅仅阅读文本来感受人物那是“纸上谈人”,显得苍白无力,留于表象。王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走入一个生活中的阿炳,使得阿炳的人生经历在孩子脑中真正走入“坎坷”境地。以此为契机,在孩子的心中真正埋入感情的种子,动笔使得“坎坷”流于笔端。在“深刻”与“真诚”的“品味”的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让生活变得充满憧憬与向往。

由于今年暑假后,我要接低年级,因此,我想杨屹老师的“情趣教学”是我此时最需要的学习的。杨屹老师的情趣教学主要是运用大量的课件、教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的课堂充满情、溢满趣。现在,我在所教的一年级中逐渐使用,效果不错。

第二,聆听这几场报告中,我发现,名师们的成长历程是有共性的。那便是:爱、勤、恒、新、和。这“爱”是教师成长的源泉,它包括爱孩子、爱语文教学、爱教育。是啊,只有爱了,我才能真正地走入语文教学,才会从内心迸发出热情。“勤”是基础,“恒”是持之以恒,是关键;“新”是动力;“和”是教师成功的土壤。从他们身上,我感悟到要想成为一名小语名师,这需要做很多很多的努力。要在不断的追求创新中不断地超越自己,进而超越他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由此对照,便可看出我与名师之间的差距,我也与他们年轻时一样,经历了同样的历程,然而,他们身上的所具备的这些共性,我总是每次都缺少一点,久而久之,差距便越来越大。我想此时此刻,我应该将冰心的这句话作为今后的座右铭: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第三,出课的教师,虽然是还原的名师的课堂,但从这些授课教师身上,我也学到了一些,如教师的语言素养,这些教师不仅他们的课堂上语言非常简练,但不失准确,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还时时规范和矫正学生的语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深入地去读教材、去研究名师的设计理念,融会贯通名师的教学艺术,将名师的课上出了名师的风采。此外,他们扎实的基本功,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的教态也值得我去学习。 第

四、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是我市年轻却非常优秀的教师刘立平、杜玉花老师做了关于她们的成长报告和读书过程。在听她们的报告中,我思绪万千,她们不比我大几岁,但他们却已是荣誉满堂,成绩斐然,她们的努力,她们的付出,这都让我为自己而感到羞愧,听了她们的报告,我,似乎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名师及优秀教师的报告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陈中杰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十条建议》则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这些建议是:

1、永远保持一份热情。

2、淡泊名利,远离浮躁。

3、不断地充实自己。

4、勤于反思。

5、博采众家之长。

6、勤于动笔。

7、合作共进。

8、尝试形成自己的风格。

9、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

10、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针对这些建议,我发现自己此时最缺少的是自身内涵。而这需要读书。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使我想起了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有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你真正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是持之以恒,那你就会成为专家。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在教学上,那我们也会成为专家。”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的梅花扑鼻香!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后,我要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挤出来,用到读书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我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水经过城市变得深邃,我在名师的思想里泛舟一圈,思考很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让孩子们飞的更高的同时,也让自己翱翔于蓝天。

初中语文教学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而近几年,课改在各地可以说是进行的如火如荼,各种课堂模式、各种教法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我觉得不管怎样改,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学要结合起来,下文就针对这次研修学习谈谈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的几点感悟。

一、教师的教法要有科学性。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二、学生的学法要有高效性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

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6、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三、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要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师学习心得

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

教师学习心得语文篇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心得[材料]

语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

远程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

《一个语文教师的学习心得.doc》
一个语文教师的学习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