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三周

2020-03-03 09:48: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周(1,2)课时

课题: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词语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你们读了本课题目想到了什么?有了哪些疑问?关于文字你想说些 什么?请大胆地给大家讲一下吧!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2.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做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使用的程度.二:能力训练点:结合情景运用重点词语.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好“招牌,星座,鹤,日历,预兆,铁锹,门牌,号码,青苔,水手,海员,农艺师,晴朗,呼应,学识,书,耸立,套”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和写法会读,完全理解并会使用.教学难点: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处理法: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运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讲授法,练习法).

词语讲解

教学步骤:

1.听写词语.2.学习词语的读音.3.学习词语的意思及用法.4.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

[疑难词语的解释]

1.【招牌】:(名)招,叫人来。 2.【星座】:(名)天文学上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

3.【日历】:(名)历,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 4.【预兆】:(名)预,预先;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5.【铁锹】:(名)起砂,土的工具。例如:我买了一把铁锹。

6.【青苔】:(名)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例如:我们的田地里有青苔。

7。(水手):(名)船舶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例如:他爸爸是一个水手。 8。海员(名):在海洋轮船上工作的人员的通称。例如:海员在轮船 上到齐了。 9。农艺师(名):会作物的栽培,选种等技术的人。例如:我爸是一个农艺师。 10。呼应(动):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例如:他们前后呼应来按时完成任务。

11。学识(名):侧重人在学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多用于书面。“学问“ 可兼 12。耸立(动):侧重表示高而突出。“矗立“侧重表示高而直。“屹立“侧重表示高而稳固,还可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可用于人。

[小组活动]

第一组: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找出词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 第三组:找出词语的反义词。 第四组:利用本科词语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 * 词语 —— 组成词组 —— 造句

小组活动_ _分组做练习

[作业]

1.默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周(3,4)课时

课题: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课文理解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默写词语并朗读课文片段。

2.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或写在白纸上的文

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不是写在和印在白纸上的文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二:能力训练点:

3.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4.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和读写能力,初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读音,字句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的叙述方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处理法:通过交流体会,讨论理解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思考法).

课文理解

教学步骤:1.组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3.解释疑难词语并句型。

5.用问答式巩固段落的内容...

课文的分析:

第一段落(第1~2自然段)

* 小结: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

第二段落:(第3~24自然段)

* 小结:介绍什么 是大自然的文字。

* 第一层(3-4)承上起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 第二层(5-22)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 第三层(最后一自然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 学习句型 像。。。一样

这一句型表示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在某方面有共同之处。 刚下了一场大雨,外面像冬天一样冷。 不是。。。而是。。。

这一句型表示并列关系,强调肯定的方面。 我不是看你可怜,而是真心想帮你。

[小组活动]

第一组: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第二组:朗读课文。

第三组: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

第四组:谈谈你的发现和观察方法,大家共同增长学识。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段(1-2) 第二段(3-24)

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构成了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它,用它为我们服务。

作业:1.背诵课文.2.做课后练习.

第三周(5)课时

课题: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练习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背课文. 2.造句:1.像…………一样

2.不是 ………而是……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做练习,巩固已学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做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练习要求。并按要求做练习.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运用.处理法 : 把重点字,词用举例的方法讲给学生听.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练结合(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思考法)

练习

一: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看鸟的飞行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2.我会分辨星座的。 3.我们那儿的气候炎热。 4.喀什的房子都毁了。 5.我勉强自己也听不懂。 二,模仿造句:

1.就像每天上七节课一样,星期六也要上七节课。 2.要想考上大学,就应当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3.即使他的学习不太好,但他也照样玩。 三,选择恰当的答案完成句子:

1 2.3.4.B 5.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2.3.4.D 5.6。 7。

注:练习

(六)已在当堂上口头完成(略)

作业:

写作文: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然后把它描叙出来。 预习课文二。

第三周(6)课时

课题:第六课 课文

(二)大自然的语言

词语理解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你们读了本课题目想到了什么?有了哪些疑问?你也应该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想说些什么?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什么吗?请大胆地给大家讲一下吧!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2.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做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使用的程度.二:能力训练点:结合情景运用重点词语.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好“萌芽,周而复始,简便,袭,推移,销声匿迹,起源,孕育,相继”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和写法会读,完全理解并会使用.教学难点: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处理法: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运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讲授法,练习法).

词语讲解

教学步骤:

1.听写词语.2.学习词语的读音.3.学习词语的意思及用法.4.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

[疑难词语的解释]

1.【萌芽】:(动)1,植物生芽,比喻事物刚发生。2,比喻新生的,未长成的事物。例如:我的梦想刚刚萌芽了。

2.【销声匿迹】:(组)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例如:经过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倒卖发票者已销声匿迹。

3.【周而复始】:(组)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例如: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4.【起源】:(动)1,开始发生。2,事物发生的根源。例如:世界上一切知识无不起源于劳动。这个故事起源于希腊神话。

5.【简便】:(形)简单方便。例如:做事要周到,不要光图简便。 6.【孕育】:(动)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7.【袭】:(动)照样做,依照着继续下去。抄袭,因袭。 8.【相继】:(动)一个跟着一个。例如:同学们相继发言。

9.【推移】:(动)(时间,形势,风气等)移动或发展。例如:日月推移。

[小组活动]

第一组: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找出词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 第三组:找出词语的反义词。 第四组:利用本课词语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课文

(二)大自然的语言 * * 词语 —— 组成词组 —— 造句 小组活动 —— 分组做练习

[作业]

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三周(7,8)课时

课题:第六课 课文

(二)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理解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默写词语并朗读课文片段。

2.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是怎么么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告诉

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二:能力训练点:

3.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4.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和读写能力,初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读音,字句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的叙述方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处理法:通过交流体会,讨论理解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思考法).

课文理解

教学步骤:1.组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3.解释疑难词语并句型。 5.用问答式巩固段落的内容...

课文的分析: 师提出问题,生答

1.2.3.4.5.6.7.8.9.* 春节过后大地有了什么变化? 年年过得怎么样? 什么叫物候?

什么是人民时间经验的总结? 什么叫物候学?

物侯学与气候学有什么不同? 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 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作用? 物侯对农业的重要性在哪里?

第一段落(第1-3自然段)

小结:讲述了什么叫物候。

第二段落:(第4~6自然段)

* 小结:讲述了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和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

[小组活动]

第一组: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第二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组: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 第四组:说出自己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课文

(二)大自然的语言 作业:1.背诵课文.2.做课后练习.3.预习新课。

组长意见:

第三周双语教案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二课

汉语教案(初三双语班610)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一课(推荐)

初中三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__第八课

双语班三年级汉语上册第8课教案

双语班汉语二年级上册《差点儿忘了》教案

八年级下册汉语教学计划(双语班)

初中九年级上册汉语双语班

小学双语班汉语四年级上册

《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三周.doc》
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三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